羅 惟,張 杰
(涼山州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四川 615000)
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與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比較
羅 惟,張 杰
(涼山州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四川 615000)
目的探討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與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該院檢驗科2013年6~12月收取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標本250份,分別采用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與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比較2種方法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體(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等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陽性檢出率。結果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用于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b、HBcAb、HBsAb及HBeAg檢測陽性率均明顯高于酶聯免疫吸附法,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較于酶聯免疫吸附法,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用于乙型肝炎患者可顯著提高病毒血清標志物陽性檢出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熒光免疫測定; 酶聯免疫吸附測定;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 肝炎,乙型,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是目前公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金標準”,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要病原學依據及病情進展預后評估最關鍵指標[1]。目前臨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常規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其具有操作簡便、檢測迅速及價格低廉等等優勢,但大量臨床研究證實,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靈敏度較低、漏診率較高、鉤狀效應明顯,且無法提供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的具體含量[2-3],無法滿足臨床需要。作為一種新型臨床免疫檢驗技術,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開始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檢驗科近期收取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標本250份,分別采用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與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比較2種方法對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體(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等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陽性檢出率,探討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與酶聯免疫吸附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的臨床價值差異。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檢驗科2013年6~12月收取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標本共250份,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4]。入選患者中男157例,女93例,年齡30~57歲,平均(42.67±5.20)歲。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 抽取乙型肝炎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10 mL,放入真空管中,37℃恒溫凝血分離血清,并于血清分離后1 h進行檢測。(1)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屬于定量檢測方法,以超過正常參考范圍上限判讀為陽性,對于指標判讀為弱陽性標本,應重新設立雙陽性對照重復檢測,如再次判讀為陽性即可認定;檢測儀器采用上海新波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儀,并選擇同公司配套試劑盒,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要求進行。(2)酶聯免疫吸附法:酶聯免疫吸附法屬于定性檢測方法,以酶標儀顯示結果進行陽性判讀,對于指標判讀為弱陽性標本,應重新設立雙陽性對照重復檢測,如再次判讀為陽性即可認定;檢測儀器采用匯松MB-580型。
1.2.2 觀察指標 記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陽性例數,計算陽性率;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指標包括HBsAg、HBeAb、HBcAb、HBsAb及HBeAg;以超過正常參考范圍值上限判定為陽性,其中HBsAg、HBeAb、HBcAb、HBsAb及HBeAg正常參考范圍分別為0.0~0.5 ng/mL、0.0~0.2 PEU/mL、0.0~0.9 PEU/mL、0~10 mU/mL、0.0~0.5 PEU/mL;檢出陽性率=(檢出陽性例數/總例數)×100.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用于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b、HBcAb、HBsAb及HBeAg檢測陽性率均明顯高于酶聯免疫吸附法,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種方法對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陽性檢出率比較[n(%)]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我國屬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發地區,超過1億人攜帶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是進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判定最主要的方式;其中肝癌患者HBeAb感染檢出率顯著高于慢性乙型感染和肝硬化,而HBcAb水平與患者病情進展即病毒增殖水平和肝細胞損傷具有相關性;而HBcAb則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現抗體指標,因其具有高效價、長持續時間等優勢,被作為流行病學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首選觀察指標。
目前,臨床HBV感染后血清學檢測檢測常用方法包括酶聯免疫吸附法、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及聚合酶鏈反應法,其中酶聯免疫吸附法和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主要用來檢測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或抗體,而聚合酶鏈反應法則主要用來檢測乙型肝炎病毒DNA。酶聯免疫吸附法是目前最為常用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檢測技術,可通過對抗體抗原進行酶標記進行病毒檢測,但其僅能夠完成病毒定性分析,無法進行患者體內病毒血清標志物定量計算及動態監測[5],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感染檢測靈敏性較為低下,無法滿足臨床對于乙型肝炎病毒復制水平及感染情況判讀需求。已有研究結果顯示,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最低限為0.5 ng/mL,故乙型肝炎病毒低水平感染人群漏檢更高;同時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對于操作熟練度、污染及判讀方面要求較高,也限制其臨床應用[6-7]。聚合酶鏈反應法可通過檢測標本中乙型肝炎病毒DNA表達確定有無病毒感染,但其對于設備、人員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無法在基層醫院廣泛應用[9]。
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技術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定性定量檢測手段,主要檢測機制為以鑭系稀土元素螯合物作為二抗進行示蹤標記病毒血清標志物,進而發生熒光免疫反應[10],經放大器擴大檢測信號,并經標準曲線分析數據得到確定病毒血清標志物含量。相對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方法,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具有可多次重復檢測、測量值范圍廣、無衰變及檢測穩定性高等優勢[11-12];同時整個檢測過程均有全自動熒光滿意檢測儀完成,有效避免因操作技術差異引起的檢測誤差,有助于提高檢測數據可靠性[13]。
本研究結果顯示,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用于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b、HBcAb、HBsAb及HBeAg檢測陽性率均明顯高于酶聯免疫吸附法,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在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清標志物檢出敏感性方面優勢明顯,更具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相較于酶聯免疫吸附法,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用于乙型肝炎患者可顯著提高病毒血清標志物檢出陽性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但鑒于研究入選樣本量少、技術人員操作水平等因素制約,所得結論還有待進一步臨床試驗確證。
[1]段正軍,徐杰,田鵬飛.兩種方法對比檢測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7,4(7):636-637.
[2]張小平,王延青.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技術在HBV-M檢測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12):2037-2038.
[3]陳瑜,夏寧邵,李蘭娟.病毒性肝炎病原學實驗室診斷研究進展[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9,32(9):971-977.
[4]徐杰,段正軍,田鵬飛.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測定技術在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中的臨床意義以及酶聯免疫法與時間分辨法的比較分析[J].中國中西醫綜合臨床雜志,2007,2(6):1024.
[5]龍波,陳鐵奇,徐金平.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與酶聯免疫吸附分析檢測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較[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7,28(11):1041-1042.
[6]丁鳳興.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技術在乙肝病毒標志物定量檢測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22):3946-3947.
[7]賈繼東,李海.HBsAg和HBV e抗原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9,32(9):965-966.
[8]李艷霞.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檢測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1(11):1218-1219.
[9]胡曉燕,吳明輝.重視血清乙肝標志物少見模式的臨床意義[J].臨床和醫藥實踐雜志,2009,8(8):127-128.
[10]賈繼東,李海.HBsAg和HBV e抗原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9,32(9):965-966.
[11]吳正林,何英,葉軍,等.電化學發光法和ELISA法檢測乙肝血清標志物結果對比分析[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0,25(4):103-l04.
[12]肖義森,潘國基,徐麗潔,等.TRFIA和ELISA檢測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的比較[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1):53-54.
[13]覃小梅,曾顯媛,秦麗容.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定量檢測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的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0):775-77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2.040
:B
:1009-5519(2015)12-1855-02
2015-02-03)
羅惟(1983-),女,四川西昌人,主管檢驗師,主要從事醫學臨床檢驗相關的研究;E-mail:18290299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