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彭 瑤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長沙410005)
中西醫結合治療COPD的臨床療效分析
李 玲,彭 瑤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長沙410005)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該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COPD患者90例,根據隨機化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接受西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綜合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中醫癥候改善情況、肺功能及6分鐘步行試驗結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中醫癥候改善情況、肺功能及6分鐘步行試驗結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COPD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中西醫結合療法; 呼吸功能試驗; 治療結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其發病率較高,全球40歲以上患者發病率約為10%,COPD危害嚴重,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病情進展可引發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COPD患者往往具有咳嗽、咳痰、氣喘、胸悶等癥狀,大多數是由于天氣變化、情緒變化及勞累等誘因引發的急性發作。目前關于COPD的研究很多,但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且西醫治療效果欠佳[3]。近期本院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COPD,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COPD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50~80歲,平均(68.6±3.2)歲;病程1~12年,平均(4.1±2.3)年;嚴重程度分級:0級(高危)4例,Ⅰ級(輕度)10例,Ⅱ級(中度)19例,Ⅲ級(重度)12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50~80歲,平均(67.9±3.0)歲;病程1~14年,平均(4.3±2.0)年;嚴重程度分級:0級(高危)5例,Ⅰ級(輕度)12例,Ⅱ級(中度)18例,Ⅲ級(重度)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嚴重程度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1.2 納入標準 (1)患者均確診為COPD,且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4]中相關規定,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即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70%。(2)患者中醫證候診斷如下,主癥:咳嗽、咳痰;次癥:咳嗽無力、痰液清稀;氣促且在活動后加重;疲倦、乏力、自汗;納呆、腹脹、大便溏;舌淡、苔白膩、脈緩弱。主癥配以2個次癥即可明確診斷。(3)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喘息者。(4)排除COPD并發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5)排除合并有心血管、腎、肺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和對本研究藥物有過敏史者。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1.2.1.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西醫治療,給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每包含沙美特羅50 μg和丙酸氟替卡松100 μg,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吸入治療,每次1吸,每天1次。同時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如止咳、祛痰等,適當引用抗生素治療。
1.2.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即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醫綜合治療。(1)采用六君子湯合三子養親湯治療,藥方如下方:黨參10 g,茯苓15 g,白術15 g,炙甘草5 g,半夏10 g,陳皮15 g,蘇子10 g,白芥子6 g,萊菔子10 g。使用2鐘水煎熬,早晚溫服。(2)生白芥子、炒白芥子、生玄胡,甘遂、北細辛按比例組合后碾磨,過80目篩并用姜汁、蒸餾水按1∶1混合后調拌碾磨后藥粉成糊狀。選取天突、大椎、肺俞、心俞、膈俞為治療穴位,于夏季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貼敷,每天1次,每次40 min。
1.2.2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中醫癥候改善、肺功能(FEV1、FVC)及6分鐘步行試驗結果。(1)治療效果分為顯效、好轉和無效。顯效:臨床體征、胸部X線片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如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喘息、胸悶等消失或基本消失;好轉:臨床體征、胸部X線片改善,臨床癥狀如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喘息、胸悶等明顯改善,但仍需治療;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2)中醫癥候參照鄭筱英[5]主編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002年)分為臨床控制、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癥候積分包括咳嗽、咳痰、喘息、氣短、易感冒等癥狀積分總和;癥候積分減少率=(治療前癥候積分-治療后癥候積分)/治療前證候積分×100%。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候積分減少大于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減少大于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癥候積分減少大于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癥候積分減少不足30%[5]。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中醫癥候改善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醫癥候改善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癥候改善比較[n(%)]
2.3 兩組患者肺功能和6分鐘步行試驗比較 觀察組患者肺功能和6分鐘步行試驗結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和6分鐘步行試驗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和6分鐘步行試驗比較(±s)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FEV1(mL) FVC(mL) 6分鐘步行試驗(m)45 45 t P --3 160.3±329.3 1 996.9±291.5 7.745<0.01 3 530.5±450.6 2 700.4±335.5 9.912<0.01 556.7±53.6 495.3±40.5 6.131<0.01
COPD是我國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危害嚴重。COPD的發生可能和遺傳因素、職業、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有關[5]。目前,COP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臨床治療多以對癥治療為主。COPD多有黏液分泌過多且導致纖毛異常,導致氣流受限,肺通氣紊亂,肺過度充氣,肺動脈壓力過高等病理改變;黏液分泌過多,纖毛功能降低會導致患者咳嗽、咳痰,而小氣道炎癥、纖維化會導致患者呼吸道阻塞。COPD進一步發展,導致下呼吸道阻塞,肺實質破壞,氣體交換能力下降,患者脈搏血氧飽和度異常,血液含氧量降低,而碳酸含量升高,而缺氧刺激又能造成血管廣泛收縮、血管內膜增生等會造成肺循環結構重組,出現心血管并發癥。
目前對于COPD的治療多以西醫對癥治療為主,COPD的西醫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類[6-7]。(1)支氣管擴張劑:如β受體激動劑、膽堿能受體激動劑和茶堿類藥物等,能夠有效擴張支氣管,減輕患者癥狀。(2)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能夠緩解患者急性發作,減緩病情進展,降低病死率,但對于改善COPD的自然病程并無效果。(3)前列腺素抑制劑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前列腺素抑制劑及環氧合酶抑制劑有效抑制分泌物分泌,改善炎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彌散性泛細支氣管炎有較好療效,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性粒細胞。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西醫治療均不能阻止肺功能的持續降低、逆轉COPD病程。
我國中醫藥有數千年歷史,COPD在中醫中也有所探究,可歸于咳嗽、肺脹、喘證范疇,主要是有與痰濁癖、血膠固難解所致。痰濁癖由為肺氣郁滯,脾失健運,津液不歸正化而成,久則責之肺虛不能化津、脾虛不能轉輸、腎虛不能蒸化所致。血膠固難解由肺虛不主治節,氣虛推動無力,血行不暢停而為瘀所致[8]。
六君子湯源于《醫學正傳》,具有益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茯苓可益氣健脾,杜絕生痰之源,人參甘溫益氣,健脾養胃;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白術能健脾燥濕;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甘草益氣和中,可調和諸藥,幾種中藥合用具有較好的益氣健脾、燥濕化痰作用。三子養親湯出自《韓氏醫通》,具有降氣消痰、溫化痰飲之功能。白芥子,利氣化痰;蘇子,降氣消痰、利隔寬(滑)腸;萊菔子下氣定喘、化痰消食。二方合用相輔相成,達到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
穴位貼敷療法是中醫中常用的一種療法,將藥物貼敷于選定的穴位,藥物通過對穴位及其所在的經絡刺激進入人體,同時使局部皮膚紅赤充血,激發經氣,促進該處經絡通暢氣血旺盛,通過人體的臟腑經絡腧穴之間的相互聯系來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9]。冬病夏治也是我國傳統中醫藥中的常用療法,《素問》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說明在夏季陽氣最盛之時,給予溫里散寒或助陽補虛藥可祛除體內沉積之寒氣,達到治病的作用[10]。
本研究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COPD,在傳統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六君子湯合三子養親湯內服,三伏貼穴位貼敷治療。本研究發現,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治療效果和中醫癥候改善情況均優于僅接受西醫治療的患者,且接受中西醫治療對患者的肺功能和6分鐘步行試驗也明顯優于單獨西醫治療。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COPD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
[1]魏長河.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臨床探析[J].北方藥學,2013,10(6):91.
[2]劉澤銀.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10):130-111.
[3]黃治懷.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療效[J].求醫問藥,2013,11(12):319.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內科雜志,2002,41(9):640.
[5]鄭筱英.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6-58.
[6]林小波,陳浩波,蔡海林,等.溴化異丙托品、沙丁胺醇聯合霧化吸入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療效的觀察[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06,11(2):98.
[7]孫思慶,林勇,張薔,等.心臟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對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Meta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3,12(2):116-123.
[8]王玲.循經閃罐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0,8(10):2574-2575.
[9]雷敏,方華,陸光兵,等.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心理醫生月刊,2012(5):345-346.
[10]李學明,王克儉.“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2012,28(2):10-1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2.042
:B
:1009-5519(2015)12-1858-03
2015-01-05)
李玲(1976-),女,湖南長沙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內科疾病研究;E-mail:11597558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