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玲
(吉林省長春市八里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吉林 長春 130011)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大多發病于產后與妊娠中晚期且病情極為兇險的一種臨床病癥,該疾病往往會并發腎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及肝性腦病,具有較高的母嬰死亡率[1]。目前臨床診斷該疾病的研究比較多,卻很少有超聲診斷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分析與探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的腹部超聲診斷結果,回顧性分析60 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的相關臨床資料,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60 名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中心接受治療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孕周為29 ~36 周,平均孕周為(35.4 ±1.2)周,年齡為25~31 歲,平均年齡為(27.5 ±1.9)歲,產后發病為6h ~6d,平均為(3.5 ±2.5)d,其中42 名初產婦,18 名經產婦,男胎29 名,女胎31 名。
以實驗室檢查與臨床診斷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診斷標準,排除妊娠期膽汁淤積性肝病、急慢性肝炎、普通脂肪肝及妊毒癥等并發病癥。采用頻率為3.5MHz 的變頻線陣坍塌歐對產婦實施腹部超聲檢查,掃描過程中產婦去仰臥位或者左側臥位,認真記錄與分析超聲掃描結果,對產婦肝臟形態、腹腔氣體情況、實質回聲、膽囊大小、后方盛衰減、肝內外膽管及膽總管內徑、脾門厚度、膽囊內回聲、胰腺形態大小、胎盤、羊水及胎兒異常情況等進行觀察與分析。產婦脂肪肝超聲診斷與超聲醫學診斷學相符合,標準為左葉上下徑超過90mm,肝右葉斜徑超過140mm,肝邊緣圓鈍。
劃分產婦血清總膽紅素程度為重度、中度、輕度,重度。重度黃疸>正常上限的5 倍;中度黃疸≤正常上限的5 倍;輕度黃疸≤正常上限的2 倍。
采用SPSS13.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P <0.05,表示差異性比較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依照產婦肝超聲表現,將其分為3 組,其中,肝質地密集組26例,脂肪肝組20例,肝質地未改變組14例。產后20例,產前40例。其中產前產婦分別為18例、14例、8例;產后產婦分別為14例、6例、6例。三組產婦腹部超聲表現與黃疸沒有相關性,無輕度黃疸,中度、中度黃疸差異性不明顯。由于產婦腹部其它臟器受損,產婦膽囊改變具有較高發生率。膽囊改變最為常見的是膽囊壁水腫,膽汁充盈或者無膽汁。2 名產婦由于發生呼吸衰竭并發癥而死亡,產婦產后胸腹腔積液、脾腫大發生情況高于產前。
臨床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叫產科急性黃色肝萎縮,目前臨床還未查出該病病因。這種病癥病理改變是產婦肝總體結構未發生改變、干細胞中浸潤大量彌漫性脂肪微滴。然而,脂肪浸潤多臟器,起初病情位于產婦肝小葉中心帶與中間帶,逐漸向門脈區干細胞發展,導致病情惡化,產婦胰腺、腦組織、腎等均會出現微囊樣脂肪變性,而且產婦干細胞沒有明顯的炎癥壞死癥狀,嚴重情況下則會呈稀疏小片狀壞死,因為近年來妊娠急性脂肪肝早期診斷的進步與發展,所以診斷時病情大多為輕型,而且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逐漸降低了病情死亡率。脂肪浸潤肝細胞會導致肝出現彌漫性散射。本研究中的大多數產婦為輕度脂肪肝,研究結果顯示,三組產婦腹部超聲表現與黃疸沒有相關性,無輕度黃疸,中度、中度黃疸差異性不明顯。由于產婦腹部其它臟器受損,產婦膽囊改變具有較高發生率。膽囊改變最為常見的是膽囊壁水腫,膽汁充盈或者無膽汁。2 名產婦由于發生呼吸衰竭并發癥而死亡,產婦產后胸腹腔積液、脾腫大發生情況高于產前。此外,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產前與產后的差異性也會在改變其他臟器上表現出來,產前胰、腎、膽改變前的產婦比產后產婦多,然而,脾腫大產婦、胸腹腔積液產婦產后比較多[2]。觀察膽囊超聲像圖發現,產婦較為多見的是膽囊壁水腫,炎癥在膽囊中作用,造成淋巴液、膽囊靜脈回流受阻。產婦肝細胞損害腫脹,增加肝內膽管壓力,導致產婦膽囊靜脈回流受到阻礙[3]??偠灾焉锲诩毙灾靖萎a婦產前與產后,其腹部超聲存在很大不同。對超聲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發現,脂肪肝組產婦可以診斷為患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疾病。依照程度不同的密集,損傷其他多臟器會提示患有妊娠急性脂肪肝。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影像學診斷中,產婦診斷陽性率相對較高,特別是表現為輕度脂肪肝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然而,產前產婦存在局限性,能夠對兩者不足進行有效彌補,然而卻具有較高費用。研究表明,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實施腹部超聲診斷有助于臨床診治,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 歐陽征仁,孟莉娟.經腹部及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腹腔妊娠[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03):120 -121.
[2] 牛欣悅,王琪,張博.妊娠期急性脂肪肝5例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02):187 -188.
[3] 雒云祥,孫莉姬.急性妊娠脂肪肝的診斷及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01):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