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里 張偉
(河南省安陽市婦幼保健院醫務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藥物的不良反應指的是在正常使用藥物的過程中患者產生一系列與治療無關的不適反應。藥物的不良反應通常難以預測,給臨床用藥造成一定困難。由于大多數藥物要在進行藥效檢測階段就檢測出與所有類型藥物的聯合反應無疑是不現實的,所以由藥物自身的特性以及患者的身體條件等因素引起的各種藥物不良反應仍時有出現,因此醫生應加強在藥物學方面的學識研究,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本文在此探討了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引發不良反應的原因。
對我院近三年中收到的800 例不良反應上報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
回顧分析的主要統計內容為藥品使用種類以及不良反應種類。
采用SPSS11.0 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所用數據進行分析。
據統計,800 例不良反應發生事件中有356 例被認為是聯合用藥導致的,占全部的44.5%,其主要不良反應據統計有: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發熱、皮疹、過敏等,極個別患者還有出現腎功能損害等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統計356 例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綜合總結為以下幾種原因:藥品劑量過大、藥品重復性使用、藥品應用方法及應用時間不合理、藥品之間存在拮抗反應等。
統計356 例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綜合總結為以下幾種原因:藥品劑量過大、藥品重復性使用、藥品應用方法及應用時間不合理、藥品之間存在拮抗反應等。這些都說明了聯合用藥之所以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醫生臨床用藥的謹慎度。所以,為了降低聯合用藥產生不良反應,應該:第一:臨床醫生在考慮使用多種藥物聯合時,一定要考慮到藥品種類的藥理以及他們的聯合效應,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這就要求臨床醫生一定要具備一定水準的藥物學知識,了解藥理特性,才能根據患者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藥物幫助治療[2]。尤其患者為老年、兒童、危重者、體弱者時,一定要考慮到患者對相關藥物的耐受力,盡量控制藥量或盡可能選擇一些副作用小的藥物來幫助治療。第二,在開藥物處方時要精確控制這些藥物的使用量。應該將多種藥物聯合應用規范化和合理化,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治療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第三,合理選擇用藥。雖然多種西藥聯合應用是利弊共存的,但只要堅持合理用藥,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因此,臨床醫師在處方開具方面,必須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客觀的檢查,確診疾病,找到發病原因,根據病因對患者給予最合理的藥物,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所以,臨床醫生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藥學知識,并在實際用藥時能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病情。此外醫院也應該定期開展相關培訓,提高醫生的專業水平,了解更多藥物的藥理反應、禁忌癥等,確保臨床醫生能夠合理規范的使用多種藥物,并且對于各種不良反應報告應加以重視,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總之,對于多種西藥聯用容易造成不良反應的現象,臨床中應該提高重視,臨床醫生應當不斷提升對藥物相互作用知識的掌握,采取有效手段優化,以降低用藥引起的不良反應,確保患者安全用藥。
[1] 劉慶喜.多種藥物合用的不良反應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1):67 -70.
[2] 戴勁.多種藥物聯用的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17):241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