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萍
(北方工業大學醫院 北京 100144)
TIA的社區健康教育
薛麗萍
(北方工業大學醫院 北京 100144)
TIA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一種腦或視網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急性梗死或短暫性神經功能障礙[1]。其臨床特征為:①突然起?、诰哂心X或視網膜的局灶缺血癥狀③持續時間短暫,大多數在1小時內緩解④恢復完全,不留任何后遺癥⑤反復發作。TIA是腦梗塞的先兆,嚴重者可出現猝死。所以TIA被公認為是嚴重的、需緊急干預的卒中預警事件,也是二級預防的最佳時間。在我國,多數患者及家屬對此病認識不足,加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持續時間短及恢復完全的臨床特點,常被忽視,延誤診治,導致腦卒中的發生。因此,進行TIA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F將TIA的健康教育報告如下。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國內外醫學實踐證明,健康教育是解決當今社會主要衛生問題的首要對策[2]。TIA做為社區常見的疾病,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其發病率仍會增加。因此,要開展TIA的健康教育,通過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促進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對此病的重視及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有效的減少疾病的復發,防止發生腦卒中及其他并發癥,降低病死率。
2.1 社區授課
社區衛生醫療機構可利用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地定期舉辦健康講座,進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者可采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引入教與學的互動,以便形象、生動、直觀地對患者進行教育,使其易于和樂于接受。
2.2 發放宣傳資料
編制有關TIA的定義、病因、臨床癥狀、治療方法、飲食、運動指導等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和健康處方,在門診及健教宣傳欄中放置上述資料,可供人們隨時取閱。
2.3 個體化教育
TIA患者根據其年齡、個人修養、知識層次對健教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故應一對一與患者及家屬交流,符合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求,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從而提高人們對TIA及其危險因素的認識,有效的預防TIA復發,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
3.1 認知的健康教育
TIA是一種綜合征,而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其是相關疾病、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多種危險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社區健康教育使人們意識到危險因素長期存在導致TIA的反復發作,誘發腦卒中甚至猝死,給個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影響。通過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了解本病治療與預后的關系,既要消除病人的緊張恐懼心理,又要強調本病的危害性,使他們從認知開始,建立正確的健康理念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或消除誘發TIA的危險因素。
3.2 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
TIA是一種綜合征,并不是最終診斷[3]。在臨床處理中應先評估危險因素,尋找病因,然后根據病因選擇不同的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臟病、肥胖、代謝綜合征等疾病均可導致TIA的發作。另外,有學者發現高纖維蛋白血癥、高C反應蛋白水平也是TIA的獨立危險因素。Kelly等的研究結果表明vitB6水平降低也可能導致TIA發作。在減少或消除誘發TIA的危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血壓控制,一般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5mmhg以下,其次是血糖的控制,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合理治療心臟病,使居民掌握降低TIA風險的有效措施,預防TIA。
3.3 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
通過健康教育引導人們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根據個體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長期堅持適量的有氧運動,圍絕經期婦女避免雌激素替代治療,保持平和心態避免過度疲勞,持之以恒的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達到預防腦卒中和促進健康的目的。
3.4 飲食結構和習慣的教育
飲食結構不當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病率增高,通過健康教育為居民制定合理的飲食指導模式:高鈉鹽、低鈣、高肉類、高動物油的飲食可促進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形成,宜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糖、充足蛋白質和豐富維生素的飲食,攝入足夠的蔬菜及谷類食物,避免過度饑餓、活動。做到合理膳食,營養攝入均衡,防止病從口入,減少誘發TIA的危險因素。
3.5 心理社會因素的健康教育
當今社會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人們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的狀態,可在社區設立心理咨詢門診,定期實施心理干預,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緊張。告知家屬不要給患者帶來不良的情緒和心理刺激,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其建立治療疾病的信心。
3.6 用藥和其他注意事項的健康教育
通過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對病因進行積極治療,遵醫囑服藥,不要自行更改及停藥,告知患者及家屬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其注意事項,同時請家屬進行監督。按要求定期復查,平時有TIA相關癥狀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TIA患者不僅會發生腦梗死,而且出現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風險也很高。通過社區健康教育增加個人、家庭、社會和有關團體預防疾病、維護健康的責任感,促使人們自覺的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預防TIA的發生或復發,降低腦卒中、猝死的發病率,減輕個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國專家共識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中國專家共識更新版[J].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2012,5(2):100-105.
[2]周衛萍.健康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 (3):280.
[3]王擁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新概念[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5,13(2):81-88.
R181.3+7
B
1009-6019(2015)09-0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