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璐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長春130000)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微課程初探
武曉璐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長春130000)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微課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通過教學實踐,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將微課程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教學模式,輔助課堂教學,構建終身學習的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微課程;大學英語教學
隨著信息數據化大時代的來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介入打破了人們傳統傳遞信息的方式與速度,在這股“微”浪潮中,微課程(Micro-lecture)也應運而生,為現代教育界帶來了一次全新的變革。在中國,“微課程”的創始人李玉平老師在2011年一次采訪中說道:“微課程只是把學習內容以一種好玩的方式呈現出來,要微笑的面對生活微笑的面對課堂。”這充分體現出了建構主義的核心思想“以學習者為中心,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主動構建并獲取知識”。
建構主義理論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20世紀50年代認知革命的倡導者布魯納進一步發展了建構主義理論,他認為:“學習是一種積極的過程,學習者在該過程中依靠自己現在和過去的知識建構新的思想和概念,讓學生依靠自己早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構建。”
在現代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建構主義理論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現代建構主義教學法強調學習者主動參與,重視協作性學習,要體現因材施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個性化服務。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微課程”為學習者提供多樣選擇。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基礎來選擇適合的課程,充分調動了其主觀能動性,通過網絡進行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2.1 大學英語課堂現狀
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并且受到人數、時間、地點等因素的限制,降低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無論教師在課前準備得有多么充分,和教師互動的永遠是教室前排僅有的幾個學生,坐在中間的學生只能專注最開始的十幾分鐘,而后排的學生則開始到結束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習得,在課堂上師生零互動,如何才能實現語言的學習,這使筆者常常陷入困頓的狀態。
2.2 大學英語微課程初探
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在大學校園普及,網上沖浪變得越來越便捷,微課程這種新型的網絡課堂已經有了存在的土壤,也為筆者找到了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在探索前期,由于視頻圖像模糊、格式過大,內容缺乏趣味性等因素,并不受到學生的歡迎。筆者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實驗班的學生發放了150份問卷,有效問卷122份。通過部分數據分析發現,86%的學生樂意接受這樣一種新鮮的學習模式。72%的學生希望視頻錄制的時間控制在15~20min,這有別于中國中小學制作的微課程時間(10min之內)。而學生喜歡下載課程順序依次為課文講解、習題講解、對話講解和背景導入。作為成年學習者,大學生更易接受時間較長、信息量大的語言輸入,學生通過對知識的主動、自發性建構,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從而形成對知識牢固的意識形態。“微課程”的不同模塊滿足了不同基礎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重視學生個性的差異性,使每個學生通過微課程體會到不同的學習感受。同時配以教學設計,課件、習題訓練等資源,在每個模塊中安排學習任務并留下思考問題,強調學習后的反思效用,重視學生協作性學習,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論的基本主張。
2.3 大學英語“微課程”效果探索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在期末設置了師生一對一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績占期末成績20%,考核內容從已錄制的課程中以抽簽形式隨機抽選。考核目的不僅是為了掌握每個學生對微課程各模塊的學習情況,也能更好調整微課程的教學設計,迎合學生學習口味,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提升學生的英語技能。
在滿分20分的考核中,75%的學生都能達到12分以上,學生對這一新型的教學手段已經逐漸接受。微課程課前信息輸入為真正的課堂活動開展打下了語言基礎。在課上,學生們在回答課堂問題時會更加主動,對于話題討論也會積極的響應,師生互動變多,課堂氣氛比以前活躍。課后,學生團隊協作完成“微課程”布置的小組任務,90后的大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活躍思想,自己創設情境,編寫口語對話,編輯制作成微視頻,師生在共享平臺觀看留言,把課堂真正的延續到了課后,實現了時時皆學的學習愿景。
建構主義理論突出了學生學習必須是主動意義建構的過程,積極與他人協作。而“微課程”的出現,使得這一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更好的實踐。在我國教育信息技術化的推進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潮下,微課程的未來還會有一段很長的探索之路。
[1]黃瑛.微課——網絡時代的一種建構主義新型教學手段[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9):184-185.
[2]韓陽.基于建構主義的多媒體英語教學淺析[J].科技資訊,2014,(27):156-157.
[3]胡立.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數字大雪英語教學研究--以拋錨式教學模式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01):144-145.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WU Xiao-lu
(Jili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Changchun 130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the micro cours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Based on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this paper will integrate the micro curriculum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in order to learn from online or mobile learning to teaching mode,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idea of lifelong learning.
Constructivism;Micro curriculum;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319
A
1674-8646(2015)09-0147-02
2015-06-06
武曉璐(1981-),女,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從事英語教學研究。
注:本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h1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