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消化內科中中醫的應用
劉燕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鄭州450091)
摘要本文對消化內科中中醫應用的有關情況進行一定的研究,本文主要對消化內科中中醫應用進行充分的分析,從當前的實際研究現狀來看,在消化內科中中醫治療的應用還是相對較多的。因此消化內科中中醫的應用問題應該能夠繼續研究,在未來有更加廣闊的發展。
關鍵詞中醫;消化內科;應用
作者簡介:劉燕,1984年3月出生,女,河南平禹人,本科,專業方向:中醫學(中西醫結合方向)。
【中圖分類號】R256.3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健康問題備受人們的關注,這里理念普遍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在和西藥對比之下,中藥已經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人們壓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重要在現代社會的使用率較高。文章就中醫在消化內科的應用進行談論。
腸易激綜合征屬于一種綜合型的病癥,其也同其他胃腸道疾病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同時存在是比較常見的表現形式。這種疾病具有腹瀉、腹痛、答辯異常等臨床特點,在中醫治療中,通常分成腹瀉和便秘等情況,根據參考資料來看,主要的病癥有:1、腹痛。主要疼痛位置集中在腹部以及腸道附近,很多患者一旦疾病發作的話,后果非常嚴重,而且持續時間不穩定,假如患者在排氣、排便后,疼痛情況會逐漸消失。2、腹瀉。在飯后,大便次數多,每次量比較少,而且不能夠成形,到夜晚腹瀉的情況便會消失。3、便秘。不定時的想要大便,但是排不出來,連續幾天只有一次大便,而且大便的顏色不正常。4、腹脹。腹部經常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腫脹,尤其是在白天,患者會感到非常不舒適,只有到了晚上才會得到一定的緩解[1]。
根據上四種情況,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覺得,這主要是因為患者自身情緒的變化,出現心煩,氣亂等問題使得患者肝氣郁結,進而會影響腸道,最終出現胃腸綜合征。所以,中醫認為根據疾病不同的臨床表現,找出病院對癥下藥,給出不一樣的治療藥方。通常大便的量、次數和色澤標準、其他一些標準來判斷病情的恢復情況[2]。
半夏瀉心湯主要是由姜,芩以及其他相關的幾種中藥組合配制,這三組中藥組成的半夏瀉心湯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譬如舒緩腸胃,保肝促消化等效果,應用非常普遍。主要治療的病癥分為寒性脈象以及寒熱交雜脈象等其他存在一定關聯性的脈象,寒性脈象其主要的臨床特點是患者出現手腳涼,困乏以及臉部起色不好等一些臨床現象,其脈象表現為陰脈,患者的舌苔顏色淡白;熱性脈象具有喜涼怕熱、手腳溫熱、心煩氣躁、口燥易渴,大小便異常等臨場現象,其脈象表現為陽脈,患者的舌頭顏色紅,二舌苔顏色黃。寒熱交雜脈象具有熱性脈象特性與寒性脈象特性相互交錯的臨場現象[3]。不同病情和不同癥狀的患者,使用的藥物也不同,不同藥物的量也適用于不同的中醫治療中,苦寒清熱是芩、連兩種重要的特點,熱氣重的患者,用藥量應該加到10g左右;寒氣較重的病患,芩的用藥量應該減到3g左右,連的用藥量應該減到6g左右。辛開溫散、甘補功效是姜、夏、參、草四種中藥的特點,熱氣較重的病患用藥量應該減少,寒氣較重的病患用藥量應該增多。因此,中醫應該根據患者的情況增加或者減少這四種中藥的量。
根據中藥在消化內科的應用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們對于中藥的治療效果都具有非常高的評價。與西藥相比,中藥的特點獨特,在人們的治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中藥在未來的醫療中應該持續得到增加,有較好的發展前景[4]。
3.1 制定符合CAG病理、病證特點的辨證分型標準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加深以及自身的發展,愈來愈多的醫學專家加強了對于不同方面的研究和分析。譬如深入研究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理、病因。當前醫學上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疾病癥狀,并沒有非常具體和嚴格的標準形式。所以制定嚴格的標準也是當前醫學專家首要需解決的問題和任務。專家在研究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時候,復制和重新構建其病癥模型,依據具體的模型來制定標準,對于差異化的病理特點進行一定程度的劃分處理,這樣的話,才可以更好的診治相關疾病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注重臨床療效科研設計工作
醫學研究工作在短期內不能夠完成,其工作性質復雜、內容繁重,因此,在工作時不能夠心急,其效果才能得到體現。大部分的醫學報道資料顯示,病理、療效的選擇大不相同。國家的科研機構在這方面做出了較大的奉獻,同時也結合了社會的利益,讓科研工作進行順利,得到了較大的支持。目前,由于科研經費缺少的原因,擱置了許多的研究項目,但是這也不能阻擋醫院的研究熱情,努力獲取資金,為研究項目創造了可行性條件[5]。
3.3 加大藥方研究,提升臨床療效
從當前消化內科中中醫的應用成效以及結果來看,本身擁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人們必須要不斷的加強對于醫學疾病的研究和分析,健全相關的藥方的標準,以期能夠最終提升用藥以及診治的有效率。
參考文獻
[1]武大為.消化內科中中醫的臨床應用觀察[J].大家健康,2014,(8):43.
[2]李墨.淺談中醫在消化內科臨床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2013,(11):477.
[3]胡應峰.淺談中醫在消化內科臨床中的應用[J].亞太傳統醫藥,2011,7(12):199-200.
[4]羅琪明.中醫在消化內科臨床中的應用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6(25):180-181.
[5]張貴朝.淺談中醫在消化內科臨床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2013,(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