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及臨床護理對策
施英
(無錫市錫北人民醫院康復科江蘇無錫214194)
摘要目的:探討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及臨床護理對策。方法:選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后治療的428例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總結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類型及發生原因,并探討臨床有效的護理對策。結果:428例PICC置管患者常見并發癥類型有穿刺點滲血、機械性靜脈炎、導管堵塞、感染、導管脫落、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9.4%。結論: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類型較多,發生原因較為復雜,針對各并發癥發生的原因實施針對性護理,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PICC置管;并發癥;發生原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73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是指通過外周靜脈穿刺置管,使得導管頭部到達中心靜脈的一種靜脈穿刺置管技術[1]。與傳統的經股靜脈、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的中心靜脈置管(CVC)相比,PICC具有安全、留置時間長、可長期輸入刺激性和高滲性藥物、方便、易于掌握等特點,尤其適用于腫瘤化療患者的臨床治療,不僅可以有效避免患者頻繁穿刺帶來的痛苦,而且還能夠預防化學藥物外滲造成的組織壞死和化學性靜脈炎[2]。但是,長期PICC 置管不可避免的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導致許多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后治療的428例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及臨床護理對策。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后治療的428例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48例,女性180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43.2±4.7)歲;呼吸道腫瘤124例,消化道腫瘤104例,乳腺腫瘤86例,血液腫瘤69例,婦科腫瘤45例;上肢靜脈穿刺385例,頸外靜脈穿刺43例,其中貴要靜脈282例,肘正中靜脈125例,頭靜脈21例;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6.3%(412/428),16例因穿刺成功后置入受阻改在頸外靜脈重新穿刺置入;置管時間為5~235d,平均時間為(96.4±23.7)d。
1.2 方法
選擇合適的上肢靜脈進行置管,首選貴要靜脈,其次選擇肘正中靜脈和頭靜脈。嚴格按照PICC置管操作規程進行置管,待導管置入后行局部壓迫0.5h,并經X射線確認導管是否處于上腔靜脈尖端位置。待一切正常后可將導管尾端與輸液裝置相連接,進行輸液。護理人員應當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PICC置管期間的注意事項和導管留置時間,并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工作[3]。
428例PICC置管患者常見并發癥類型有穿刺點滲血(26例)、機械性靜脈炎(20例)、導管堵塞(16例)、感染(10例)、導管脫落(7例)、靜脈血栓(1例)等,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9.4%。所有發生并發癥的患者經針對性護理后均痊愈出院。
3.1 穿刺點滲血
1)、發生原因:穿刺時直刺血管,導管頻繁進出穿刺點;患者穿刺后肢體活動過度或穿刺點壓迫不到位;患者凝血機制異常。
2)、護理對策:穿刺時選擇合適的進針部位,以肘關節下2~3cm處較佳,穿刺過程中盡量避免直刺血管,將導管在皮下潛行一小段后刺入血管,能夠有效降低穿刺點滲血。對于出現穿刺點滲血的患者,可在穿刺點上方進行加壓包扎止血。
3.2 機械性靜脈炎
1)、發生原因: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與患者血管、導管的選擇、穿刺水平以及患者活動度多種因素相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導管在血管內活動刺激血管壁。
2)、護理對策:選擇合適的導管;避免反復穿刺,減少血管壁機械損傷;充分考慮患者術后活動度,妥當固定導管;穿刺后1~2d內囑患者將置管部位抬高,促進靜脈回流,減少靜脈炎發生[4]。
3.3 導管堵塞
1)、發生原因:導管堵塞的原因較多,如患者血液黏稠度大,導管移位、藥物沉淀導致管腔狹窄或堵塞、護理人員操作方法不正確等。
2)、護理對策:術前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對于血液黏稠的患者將其封管時間縮短到每2 天1 次甚至更短;妥善固定導管,防止導管移位;定時沖洗導管,避免導管堵塞;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操作培訓,正確操作。
3.4 感染
1)、發生原因:感染的發生原因較多,主要有置管時未能完全執行無菌操作造成導管裝置污染以及患者其他部位發生感染或皮膚菌群遷移等。
2)、護理對策:加強對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培訓,保證手術中無菌操作合格;合理選擇穿刺部位,降低發生感染的危險性;加強對患者的基礎護理,特別是衛生護理,預防感染發生。
3.5 導管脫落
1)、發生原因:固定不當或患者活動度過大。
2)、護理對策:采用S 型法固定好導管,并使用膠布進一步黏貼固定;加強對患者的宣教,減少患者穿刺部位活動。
3.6 靜脈血栓
1)、發生原因:腫瘤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偏高;部分患者由于飲水受限,導致血液濃縮引起血栓。
2)、護理對策:正確評估患者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治療期間使用生理鹽水行脈沖式沖管,并酌情使用肝素鈉稀釋液10ml正壓封管,對于已經形成血栓的患者及時給予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
綜上所述,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類型較多,發生原因較為復雜,臨床護理過程中應當針對各并發癥發生的原因實施針對性護理和預防,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郭麗明,上官志,紀紅梅,等.1770例腫瘤患者PICC置管術后并發癥的分析[J].護理管 理雜志,2010,10(6):436-437.
[2]王曉青,趙小燕.護理干預對應用PICC 依從性及并發癥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15):1907-1909.
[3]李彩云,柴長梅,曹慶榮.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5):22-25.
[4]姜承英,葉玲榮,余麗娟,等. 38 例腫瘤患者PICC 并發癥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