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龍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 思想政治教研部,遼寧 盤錦124000)
中國夢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夢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地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夢的實現過程就是人們創造新歷史的過程。中國夢是人民夢,人類按照自己的需求不斷的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困難,而孤立的個人難以實現改造世界的目的。個體的力量只有融入到整體之中才能產生巨大的作用。“堅持人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 ”[1]
中國夢堅持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中國不斷發展壯大,雖然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面貌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還沒有實現馬克思所論述的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人實現全面自由發展離不開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要建立在強大的物質基礎之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離不開人的思想道德覺悟的提高。中國夢的實現能夠使國家富強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使人民幸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覺悟。因此中國夢是實現人全面自由發展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和過程,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
中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是中國夢的提出的現實基礎。中國夢是以馬克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于中國現實的偉大理想。中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國家經濟大幅度發展穩步前進,創造出豐富的物質財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基本實現小康。但是總體來說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還不高,還處在按勞分配階段。國際地位雖然大幅度提高但是周邊環境還不太穩定,局部摩擦時有出現,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時刻不忘對我國進行資本和意識形態的滲透。中國夢是在正確客觀分析我國當前國內建設所取得成就和不足,審視我國周邊環境和國際社會變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最新理論成果。
中國夢將中國近現代歷史革命、改革、建設實踐經驗提升為理論。從鴉片戰爭以后的一百多年時間里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中國的有志之士不斷求索救國興邦之路,最終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行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歷史證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改革開放之前的老路有其歷史功績但是由于時代的變化不能走回頭路。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的領導核心只有一個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愿望的實現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踐證明凝聚中國力量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能夠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中國夢深深植根于中國文化之中。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文化崇尚仁愛友善、以民為本、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下大同、天下為公。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國家團結、民族統一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形成了改革創的時代精神。這些優秀思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注入了豐富的營養元素,使中國夢扎根于中國優秀文化之中。中國夢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和中國人民的當前理想。
理想只有立足于現實才能在未來開花結果,脫離現實的理想最終只能是無果之花。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立足于中國實際,同時對中國未來社會發展提出新的要求,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深化,展現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2]
“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2]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不是重演歷史、復制歷史,而是在原有土地上開辟新的歷史篇章。歷史賦予每代人和每個人不同的使命,歷史的重演是社會的倒退。中國夢源于歷史立足現實但時代又賦予了中國夢新內容,要求現代人去開創新的偉業。中國夢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而是立足于我國當前國情和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步入發達社會主義進而實現共產主義必須經歷的歷史階段,中國夢的實現為中國步入發達社會主義國家奠定基礎。
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是共性的體現。由于人的職業和工作內容不同,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差異,導致中國夢在社會實踐中呈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現實社會中的每個人的具體合理要求和理想都是中國夢的一部分。“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3]中國夢實現的具體體現還是要通過現實的人、具體的人、和人的個體表現出來。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每個人的理想和目標盡不相同有,但是這并不代表人性的自私和狹隘的利己主義,每個人的合理的理想與追求都屬于中國夢范疇。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2]這一觀點足以體現中國夢的務實性。勞動是人改造社會創造社會,實現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唯一途徑。人總是在勞動中改變舊世界創造新世界,使社會朝向有利于人生存的方向發展。人的勞動即社會實踐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人民群眾的勤勞實干。
國家富強,經濟、科技、文化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在國際事務上具有主導權、話語權、決策權,但不是稱王稱霸。歷史和事實證明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剝削壓迫,從這個意義上講,實現民族復興就是擺脫落后挨打避免列強入侵。西方國家為了維護其在全球霸主地位,面對中國崛起不斷煽動中國威脅論竭力打壓中國發展。中國夢不是稱霸世界統治全球,而是保家衛國的需要,是歷史給我們的警示。中國人民自古熱愛和平,一貫堅持和平的外交政策,堅持共同發展繁榮,國無大小都是國際社會中平等一員,友愛互助。“一國的事情由本國人民做主,國際上的事情由各國商量著辦。 ”[4]
民族振興是中國夢的核心內容,民族復興不是封建帝國復辟,不是宣言帝王文治武功彰顯個人英雄主題色彩而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強盛。中國夢的實現與封建王朝的鼎盛有本質區別,封建社會的民族興旺是建立在封建主義制作之上,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人剝削人為代價,代表少數大地主、大官僚等剝削階級的興旺。中國夢要實現的民族復興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之上,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平等之上,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體利益,代表全體勞動人民的勝利,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力量。
人民幸福是指建立美好的生活家園,不是建立享樂園,奢靡享樂只會造成人的退化,勞動是人真正本質屬性。中國夢實現后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雖然人不會為衣食住行而奔波但是人面對世界總會出現新問題,人的終極追求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也會不斷提高。中國夢的實現不意味著勞動的終止,勞動依然是謀生的手段和社會財富分配的依據。“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2]
堅持中國道路體現了中國夢實踐的科學原則。遵循社會發展規律,遵循自然變化規律,以科學理論作為行動的基礎,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穩步前進。歷史證明違背經濟發展規律搞大躍進,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破壞民主政治建設實施文化大革命,違背自然規律破壞環境的行為都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阻礙。道路決定命運,思想指導行動。歷史證明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和資本主義革命道路不能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實踐證明堅持走中國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正確選擇。只有堅持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才能實現中國夢。“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2]
弘揚中國精神體現了中國夢實踐的效率原則。中國進入發展新時期,在追求發展效率的同時要兼顧公平。公平能夠提高效率,失去效率公平沒有任何意義。愛國主義精神,改革創新精神在民主、法制的前提下才能產生巨大的社會能量。公正合理的制度能調動人民勞動積極性加速社會發展,加快中國夢的歷史進程。改革創新是提高生產力的有效方法,墨守成規導致落后挨打。中國夢明確在本世紀末實現。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堅持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熱愛祖國的民族精神和勇于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中華民族正是堅持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創造了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我們要大力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5]
凝聚中國力量體現了中國夢實踐的價值原則。中國夢的核心價值是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讓人民共享美好成果。人民的幸福生活要靠人民自己創造,中國力量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而且將最終享受建設成果。中國夢以中國人民的需求為出發點,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歸宿,尊重中國人民群眾的主體價值。“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6]
[1]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2).
[2]習近平.承前啟后 繼往開來 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1).
[3]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1).
[4]習近平.攜手合作共同發展[N].光明日報,2013-03-28(01).
[5]習近平.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1-01,(1).
[6]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