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環保法庭審判模式
吳璨,張輝
(安徽大學法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我國環保法庭的審判模式呈現“三合一”審判模式與“四合一”審判模式為主體,多種審判模式并存的現狀。環保法庭的審判模式跟我們傳統的審判模式相比存在諸多問題,如審判模式多樣化,合法性欠缺,訴訟規則不統一。統一審判模式是完善我國環保法庭制度重要的一步,在統一審判模式的基礎上統一體現環保法庭專業性的訴訟規則。
關鍵詞:三審合一;四審合一;審判模式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類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環境事件爆發頻繁,再加上環境問題專業性強,比較復雜,很多法官環境知識的缺乏,很難做到環境案件專門化解決,因此很多學者呼吁盡早實現環境司法專門化,于是環保法庭應運而生。環保法庭將涉環境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執行案件從傳統的審判模式剝離出來交由環保法庭統一審理,于是就形成了所謂的“多審合一”的審判模式。
(一)統一環境案件司法尺度
環境案件比較復雜,一個侵害環境權的行為可能同時引發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訴訟,該侵犯環境權的事實可能需要民事、刑事、行政三大審判庭分別進行審理。民事、刑事、行政三大審判庭審理案件依據的是三大不同程序法,三大程序法的訴訟規則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受案標準、管轄范圍、證明標準等方面的訴訟規定差別很大。另外,各審判庭法官之間橫向交流匱乏,又加上長期獨立辦案,思維比較定式,很容易導致同一環境案件不同審判結果的現象出現?!岸鄬徍弦弧焙?,則就不用考慮環境案件的性質,對案件進行分流,直接交由環保法庭審理,這也就避免了多個審判庭審理可能引發的司法尺度不統一問題。[1]
(二)提高環境案件審理的專業化水平
環境案件的專業性較強,其不僅涉及到生化、醫學等技術標準的掌握、還涉及到環境法規的運用。僅具有普通案件審理經驗的法官在面對專業性很強的環境案件時,也很難準確把握。環保法庭可以吸收各審判庭經驗豐富的法官,通過對他們進行環境知識專業培訓,確保他們擁有審理環境案件資格,再加上環境資源審判專家庫中專家的意見指導,將涉環境案件集中于環保法庭審理能夠極大提高提高環境案件審理的專業化水平。[1]
(三)降低司法成本
“多合一”審判模式,將原本由傳統的民事審判庭、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的涉環境的案件分離出來,由環保法庭集中審理。也就是說原來由三個審判庭審理的案件交由一個環保法庭審理,三個訴訟程序合為一個訴訟程序,不僅提高環境案件解決的效力,節約了司法資源,降低了司法成本。
據統計,全國大部分環保法庭的審判模式均為涉環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而以涉環境民事、刑事、行政、執行案件“四審合一”為審判模式的環保法庭只占很小部分。可以看得出“三審合一”在全國范圍內占據主流地位。但是,地方實踐中,環保法庭除了“三審合一”與“四審合一”兩種審判模式之外,還存在其他一些審判模式。這些另類的審判模式是由環保法庭受案范圍決定的。例如,有些環保法庭只受理涉某一環境問題的行政案件,那么它的審判模式就是單一的行政審判模式,不存在集中審理的情況,這樣的環保法庭全國并不少見。如云南省富寧縣人民法院環境保護合議庭、沈陽市鐵西區人民法院環保法庭、陜西西安市碑林區法庭環保合議庭、青島市中級法院資源環保行政案件合議庭等等,這些環保法庭的審判模式都因其受案范圍的狹小而被限定的很單一。同樣受環保法庭狹小的受案范圍影響,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生態資源合議庭審判模式為法院調解模式,龍巖市漳平市生態資源審判庭審判模式為民事、刑事案件“二合一”審判模式,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法院法院環保合議庭審判模式為民事審判模式。
我國各地環保法庭的審判模式正處于一個以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模式與民事、刑事、行政、執行案件“四合一”審判模式為主體,多種審判模式并存的現狀,沒有統一標準,整體比較混亂。
我國環保法庭的審判模式混亂還表現在省級行政區劃內的各個環保法庭審判模式不一致。以云南省為例,云南省高級法院的《全省法院環境保護審判庭建設及環境保護案件審理工作座談會議紀要》中明確規定全省法院規定了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模式,但在實踐操作中,很多法院的環保法庭并沒有遵循該《會議紀要》的規定設置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模式,而是選擇了民事、刑事、行政、執行案件“四合一”審判模式。比如,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保護審判庭、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庭等采用的就是民事、刑事、行政、執行案件“四合一”審判模式。云南省富寧縣人民法院環境保護合議庭采用的是單一的行政審判模式。
(一)“多審合一”式審判模式適用困境及其解決
1.“多審合一”式審判模式適用困境
(1)“多審合一”審判模式的制度不兼容。前文已經論述過我國環保法庭審判模式具有具有地方主導、司法推動、超越訴訟法則等特點。環境司法權是由高級法院或上級法院重新分配案源的結果,這種分配很可能會打破訴訟法的案件管轄規則,即出現司法機關司法資源配置權限與法律規定間的沖突或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現行的訴訟制度,有損司法權威。在依法國的法治背景下,改革司法制度,實現環境司法與社會變革的良性互動已勢在必然。[2]
(2)欠缺合法性?!岸鄬徍弦弧钡膶徟心J綄Νh境司法權的配置的合法性基礎提出了挑戰。民事、刑事、行政三審分離是我國傳統的訴訟模式,都有相應的訴訟規則和制度支持,但是,隨著環境司法專門化的興起,環境司法就一直面臨著制度上的困境。傳統的訴訟模式明確規定了各個審判庭的審判權限,這些審判權限都是《人民法院組織法》明確賦予的,而規定環保法庭的審判模式的大多數都是來自于法院的規范性文件,其沒有堅實的法律基礎,這也就使得環保法庭的“多審合一”的審判模式面臨著合法性的困境。
(3)訴訟規則不統一。環保法庭的兩種審判模式下的訴訟規則不統一。我們將環境案件從傳統訴訟中剝離出來交由環保法庭集中進行審理,如果說環保法庭仍然按照傳統三大審判庭訴訟規則進行審理,那么成立環保法庭和設立“多審合一”審判模式就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多審合一”不是簡單地把涉環境不分案件性質集中環保法庭審理,而是建立起適應環保法庭案件審理的訴訟規則,這訴訟規則跟傳統的三大訴訟規則相比,在訴訟范圍、管轄制度、證據規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另外,很多環保法庭的還未建立起自己的訴訟規則,部分環保法庭雖然建立起自己訴訟規則,但各環保法庭的訴訟規則又不太一致,沒有統一的標準。訴訟規則不統一,不僅影響了設立“多審合一”審判模式的制度效果,而且對環保法庭的案件審理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4)“多審合一”審判模式專業性值得懷疑。在專業性方面,環境法庭多審合一審判模式與環境案件的專業性之間如何合理地衍接,使其既合理地避免與普通法庭的案源沖突,又可以充分地發揮環境法庭的專業性優勢。從當前的司法實踐來看,很多環境法庭并未真正發揮專業性優勢,使得社會普遍對設立環境法庭的合理性產生了質疑,要打破這種質疑,需要對環境法庭的專業性作出科學、合理的界定,明確環境案件與其他案件間的專業性界限。[2]
2.“多審合一”式審判模式適用困境解決
面對“多審合一”審判模式與其他制度不兼容等問題,筆者認為,應當采取必要性的措施,保障“多審合一”審判模式的規范化。“多審合一”審判模式的規范化首先要做到的解決欠缺合法性的問題,若果合法性問題不解決,這將會一直限制著環保法庭的生存和發展。要想解決欠缺合法性的問題,使之突破地方化的局限,上升到國家層面,就必須完善相關的法律,由最高院出臺一個強制性、長期穩定的規范性文件明確規定“多審合一”審判模式在我國環保法庭中的法律地位。另外,還需要充分發揮司法在環境司法資源配置中的能動性,為環境司法探索出經驗,待時機成熟時推動法律的變革。這就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制度規劃,目的在于突破環保法庭審判模式的合法性危機,使之具有合法性基礎。此外,在制度規劃中,應當針對環境司法專業性的特點,合理布局環境司法組織,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環境案件程序規則,以便宜司法適用為原則,以利于環境效果的實現為目標,充分兼顧環境司法的合法性與合理性。[2]
(二)“三審合一”與“四審合一”的順位選擇
“三審合一”與“四審合一”哪一種審判模式更為適合我國環保法庭的實際操作?對此,也沒有統一的觀點。筆者認為,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的審判模式應當為更為適合,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最高院支持“三審合一”審判模式
最高院《關于全面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利司法保障意見》指出:“積極探索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歸口審理。結合各地實際,積極探索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歸口審理,優化審判資源,實現環境資源案件的專業化審判?!庇纱耍梢钥闯鲎罡咴旱挠^點是明確的,其支持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的審判模式。從該《意見》的效力層級上來說,其效力層級應該比其他所有法院出臺的規范性文件效力層級都要高,所以,該《意見》確定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的審判模式應當是環保法庭建設的風向標,即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的審判模式將是我國環保法庭統一的審判模式。
2.“三合一”審判模式符合法院職能分工
根據訴訟職能分工,案件要經歷一個完成的訴訟程序,需要立案庭、審判庭和執行庭連續參與,其分別負責案件的受理,審理和判決執行。所以,審判庭和執行庭是工作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個機構,執行庭無權代替審判庭完成審判工作,審判庭也無權代替執行庭完成執行工作。而環保法庭的任務就是審理環境案件,其承擔的是審判職能,因此,就不能再承擔與審判職能相沖突的執行職能。以上是從環保法庭的職能角度分度分析,“四合一”的審判模式不適宜環保法庭,因而,環保法庭應當選擇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的審判模式。
3.“三合一”審判模式更符合環保法庭設立初衷
環境案件往往因為一個侵害行為而引發三大性質不同的訴訟,“行民交叉”與“刑民交叉”的問題很常見,如果民事、刑事、行政三大審判庭司法尺度不能夠統一,“行民交叉”與“刑民交叉”的問題很難得到解決。因此,為了統一環境案件審理的司法尺度,設立環保法庭,這就是環保法庭的設立初衷?!叭龑徍弦弧睂⒉环汁h境案件的性質,只要案件涉環境問題,那么就可以交由環保法庭統一審理,這也就避免了在傳統的三大審判模式,一個環境案件可能出現兩個相沖突的審判結果。部分環保法庭采用刑事、民事、行政、執行案件“四合一”審判模式是基于拓寬環保法庭受案范圍這一考慮。很多環保法庭自設立后都面臨著“無案可審”的尷尬局面。因此,有些后設立的環保法庭為了避免設立后出現同樣的問題,就將執行案件納入環保法庭的受案范圍,與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集中審理,遂
4.“三審合一”模式更符合專業化的要求
多審合一的目的就是為了依靠環保法庭專業化的審理水平使環境案件得到公正合理審理。對于“涉環境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來說,由于它們案情復雜,涉及的環境知識很專業,因此急需環保法庭的專業化審理。而對于“執行”案件來說,其并不涉及環境的專業性,它僅對已經生效的裁判文書進行執行,而并不能對已經生效的裁判文書進行審查。執行過程遇到的各種執行異議之訴,都是涉及被執行對象的權屬問題和執行違法問題,一般與環境關系不大。既然“執行”案件不涉及環境專業性或者涉及環境專業性不強,完全沒有必要浪費環保法庭的資源,直接交由執行庭審理并執行。從這一方面來看,“三審合一”審判模式更符合專業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昕宇,陳義熙.環保案件“三審合一”審判創新機制研究[J].前沿,2014,(3).
[2]徐剛.環保法庭審判模式的規范化反思——以三審合一模式為視角.[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