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吉林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英語第二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22)
基于語言輸出理論對口語能力提高的研究
高杰
(吉林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英語第二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22)
影響語言學習者口語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語言輸出理論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從語言輸出理論的內容及其與口語能力關系的角度出發,闡述了我國學生口語能力的現狀,探討了切實提高我國學生外語口語能力的方法,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語言輸出理論;語言輸入理論;口語能力
1.1 語言輸出理論的內容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和中期,比較盛行的兩大語言教育理論為信息加工理論和浸入式教學理論。當時,二語習得研究者Merrill Swain對加拿大的法語浸入式教學進行了研究,但結果卻出乎她的意料。與絕大多數人信奉的語言輸入理論所倡導的內容不同,實際的語言習得并非僅由輸入,即聽、看、學決定,語言的輸出(說,寫)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在當時,Krashen的語言輸入理論十分深入人心,絕大多數語言教授者和學習者都將其奉為第一語言教學理論,將輸入的作用無限夸大。Swain曾在1995年進行過一次調查,加拿大法語課堂上教師講多聽少,而學生幾乎都只在聽,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記筆記。Swain在承認Krashen的語言輸入理論的同時,提出了語言輸出理論,這一新理論針對語言輸入理論的不足進行了補充,強調了語言輸出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語言學習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的話,其頭腦中所承載的理論知識無法靈活使用,對實際的語言應用不利。
關于Krashen的語言輸入理論和Merrill Swain的語言輸出理論,我們可以進行對比和分析。學習者在語言輸出時可以不斷審視自我,從而做到語言能力的真正提升。
1.2 口語能力
口語能力指的是一個語言學習者在進行語言輸出時所體現出的語音語調、語法、詞匯廣度、連貫性、靈活性、適切性等多方面表現的綜合水平,是一種較為復雜的能力。我們還可以將口語能力理解為一個語言輸出者能夠把自身掌握的語言知識應用于實踐的程度。
1.3 語言輸出理論與口語能力的關系
一個人的口語能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從其學習過程來看,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環境與硬件設施、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以及學習經歷等都會對學習結果——這里我們只研究口語能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習經歷與語言輸出理論均有關聯。以下闡述了語言輸出對語言學習或習得產生的功能或作用。
第一,注意/觸發功能。當一名學習者試圖進行語言輸出時,他會更加關注語言的正確性或可理解性,此時學習者會憑借自身思考意識到自己的目標語輸出能力的不足,或者對這門語言本身知識掌握的不足。
第二,假設驗證功能。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講,他會將一次目標語輸出看作“試運行”,即嘗試著用盡量恰當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就是他在思考“如何表達”這一過程當中對自我語言能力的假設驗證。同時,輸出的語言也可為教師對其驗證提供直接材料,并為后續修正或提高提供有效信息。
第三,元語言功能或反饋功能。這一功能所指的是用語言來思考自己或他人輸出的語言,從而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即學習者將“說”看作一種工具,將這種工具通過思考的方式內化為自身的認知體系的一部分,從而提升自身的獨立認知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外語學習者——主要是廣大學生的外語口語能力一直為人所詬病,會做題不會說,成績很高但在實際應用中卻表現欠佳,說出的句子往往母語痕跡過重,造成交流困難,常常被戲稱為“啞巴英語”。我國學生花在外語方面的時間并不少,很多學生甚至不惜花費幾倍于其他科目的時間專門學習外語,但真正與外國人交流起來,卻難免張口結舌,或者詞不達意。作為交流的工具,語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直接表達思想。因此,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絕對不可忽視。我們可以從語言輸出理論的實際應用入手,與語言輸入理論相比,語言輸出理論較新,實踐時間較短,應用方法還不夠成熟,因此更需要我們對其多加研究,從而將它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3.1 課堂教學方法的調整
教師在進行外語教學時,應適度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出機會和時間,突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僵化模式。雖然我們不可否認考試的重要性,但若能摒棄古老的“填鴨式教學法”,給教學模式增加一些變化,學生的狀態也會有所改變,其中包括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自我檢驗與教師檢驗的增加,合作式學習氛圍的營造,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等方面。
3.2 鼓勵學生多做口語練習
學生大部分年齡較小,除大學生外幾乎都是未成年人,他們的自我行為能力有限,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適當加以引導,提出新方法、新要求,設計新活動,鼓勵學生多做口語練習,例如短劇表演,學生互評,英語角等。這些活動應是非強迫性質的,但教師可以對主動發言、參與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以起到鼓勵所有學生參與練習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反饋方式,避免強硬批評,防止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在鼓勵的同時指出其口語表達方面的錯誤,給出提高方法,做到真正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口語水平。
語言輸出理論與口語能力的提高有密切的關聯,教師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這一理論的實際應用。教學方法的改變會帶來學習效果的改變,最終達到切實加強學生口語能力的效果。
[1]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Pergamon,1982.
[2]束定芳.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劉穎.基于輸入輸出理論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湖北大學,2012.
[4]陳慧.輸入輸出理論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9,(Z1):48-49.
[5]文輝,陳益.試析“輸出”假設對二語習得的啟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162.
H318
A
1674-8646(2015)11-0094-02
2015-07-23
高杰(1979-),女,吉林吉林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