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修訂后的職工薪酬準則對企業的影響
孫功勛
(安徽財經大學,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企業會計準則第九號-職工薪酬》經財政部修訂以后,已經在2014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修訂后的準測在一些概念上,分類方法上,內容上都比以前更加準確,規范,適用范圍也有所擴大,并將指南和準測中的一些內容納入正文,使得新準則更加條理化、清晰化,這些變化對企業的成本結構,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進而又影響到企業的實際發展方向。這篇文章主要分要分析了新準則的變化及其對企業的影響。
關鍵詞:職工薪酬;變化分析;影響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職工薪酬的內容也更加復雜,舊準則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新情況下解決新問題的需要。比如,我國的社保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職工從工作單位獲得了多種多樣的福利報酬,特別是離職后福利不斷發展,然而舊準則對離職后福利的會計處理方法并沒有準確的要求,導致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的不同部門對離職后福利使用的會計政策和披露方法都不一樣。其次,舊準則的內容有些原則化,僅僅對職工薪酬的確認、計量和披露等的基本原則有比較具體的規定,還有一部分內容分散于應用指南和講解之中,比如有關帶薪缺勤、辭退福利等的具體內容和詳細規定,因此有必要對準則、應用指南和講解三者之中的具體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以及合并。另外,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體現我國會計準測體系與國際體系的趨同,方便跨國公司財務報表的合并,也需要對準則進行修訂。
2011年6月份,我國財政部會計司專門成立了職工薪酬準則修訂小組,自此職工薪酬準則的及其有關的一些其他問題正式開始進行研究并修改。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企業會計準則第九號—職工薪酬》準則的最終修訂稿在2014年1月27日正式被公布。修正后的職工薪酬準測共八章三十二條,內容更加豐富和完整,包含總則、各種薪酬規、披露、銜接規定等內容,其中離職后福利和其他長期辭退福利是新增加的內容,至此該準則基本上涵蓋了全部的職工薪酬業務(股份為基礎的除外)。這些主要內容的變革都對企業產生了各個方面的影響。
(一)在職工和薪酬概念上的變化
新準則與舊準則相比,把職工作為第三條單獨列示出來,并做了明確的解釋,不僅包括與企業簽定合同的全職、兼職、臨時工,還包括沒有和企業簽立合同但為企業提供了勞動或者服務的工人。這一變化使得職工的范圍擴大且更加規范,這種變化就無形之中增加了薪酬的范圍。職工薪酬與原來的內容相比更加條理化,清晰化,新準則對此進行了分門別類并做了解釋,使我們對職工薪酬的理解更加全面。修訂后的新準則把企業提供給員工配偶、兒女、需要贍養的老人、已經去世員工以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納入了職工薪酬之中,另外還特別把企業發放給員工的非貨幣性福利也歸入職工薪酬,并規定非貨幣性福利的計量屬性是公允價值。這些變化使職工薪酬更加標準化,與國際會計準則也更接近。
(二)充實了“離職后福利”的內容
離職后福利是指員工在企業退休后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后,企業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為其提供的報酬、補償或者福利,然而這并不包括短期薪酬、辭退福利。“離職后福利”是新準則中初次提出的一個新內容,并把它一分為二即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收益計劃。所謂設定提存計劃是指企業提前設定一個固定的金額,并把此金額以獨立基金的形式存儲起來,之后企業就不再承擔進一步支付的義務,其本質是指企業對員工承擔的義務只限于企業提存的金額,所以員工在退休或因其他特殊原因提前離開職位后所能得到的僅僅是提存金額及其所產生的收益,離職后福利主要核算的是企業提供給職工的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費。設定收益計劃是指除設定的提存計劃以外的為員工退休以后提供的各種福利,其主要內容包括過去的或者當期的服務成本、凈資產或者凈負債的利息凈額等,它的本質是一種補充養老計劃。企業承擔了與員工有關的養老金的風險,因此有利于提高員工對自己所在企業的忠誠度。
(三)正文中增加了一些準則和指南中的內容
把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作為一整塊內容列入正文,它所產生的薪酬成本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是服務成本,第二是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凈資產或者凈負債的利息凈額,第三是重新計量所產生的變動,這些薪酬規定之前都分布在應用指南和講解中,而現在把它們納入到正文之中,使準則更加豐富完整。這是對員工長期福利的一個重要補充,使職工薪酬的結構更加合理。另外,準則又界定并區分了“累積帶薪缺勤”和“非累積帶薪缺勤”。累積帶薪缺勤是指當期尚且沒有用完的這種權利可以結轉到下一期并在未來的期間使用。非累積帶薪缺勤與累積帶薪缺勤恰恰相反,當期沒有用完的將直接取消,不能結轉到未來的期間,除此之外職工離開企業時也無權獲得現金支付。
(四)對新增內容的信息披露和銜接規定作了明確的要求
新準則在保留了舊準則的基本要求基礎上,對新增加的內容也做了相當具體的要求,例如對其他長期職工薪酬的性
質、金額及其計算依據,與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收益計劃的有關披露都做了詳細的要求。在銜接方面,準則明確規定施行日存在的離職后福利計劃、辭退福利等采用追溯調整法處理,而企業前后比較財務報表中披露不一致的進行簡化處理,即準則出臺之前的財務報表不需要進行調整。
(一)對職工利益的影響
企業應當在職工為企業提供勞務或者服務的相應的會計期間內,為職工繳納五險一金并且按照一定的標準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等,確定金額以后,還要確認相應的負債,計入當期損益或者資產成本,從而有利于保障職工的利益。
(二)對企業人工成本的影響
我國傳統的會計人工成本在核算時對職工的范圍和職工薪酬的界定以及核算方法上都相對不完善,比如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提出職工福利費,并在成本費用中計入;根據一定的比例在職工工資金額中將五險一金等方面的費用計入管理費用,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因此,舊準則體制下的人工成本不能夠真正反映出企業應當實際承擔的人工成本。當一個企業的人工成本比較低時,就不能全面的反映該企業實際應該承擔的人工成本數據。在職工薪酬新準則中,企業對職工和薪酬的具體內涵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和規范,對于職工而言,除了與企業簽立勞動合同的所有正式人員外,還包括雖然沒有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但是為企業所提供了企業所需要的勞務或者服務人員。
新準則在職工薪酬的定義、具體內容、核算方法與范圍上的規范比以前更加豐富完整,囊括了在會計的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人工成本,因此有利于財務報表全面反映人工成本信息,增強企業之間人工成本的可比性。
(三)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
(1)新準則要求企業在員工辭退時給予員工的補償進行負債處理工作,而不計入期間費用,與傳統的會計處理方法大不相同,這種做法使得利潤表無法正確真實的反映企業的利潤;(2)根據新準則的要求,企業應當在具體工作的過程中將一些產品成本、無形資產等項目資本化,這樣不僅可以增加企業的資產,還有利于增加企業的當期利潤,從而可以提高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利潤表中的利潤;(3)新準則取消了按照職工總額的15%作為職工福利的規定,這會使企業的一些支出與稅法存在差異,從而會進行納稅調整,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果等實際財務狀況;(4)舊準則規定,如果公司提前解散與員工之間的合同約定,那么與此有關的費用支出將列示出來,而新準則要求在解除合約時這些支出如果符合一定的條件,就要進行負債處理工作,而這無疑都會對各期的損益產生較大的影響;(5)舊準則對設定收益計劃的會計處理工作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具體的會計工作中只有國有企業按照相關規定預提有關退休福利,并沒有明文條例或者常態機制可遵循,而新準則將這些以前沒有具體規定的內容納入表內,肯定會對一些國有企業的報表產生重大影響。
(四)對企業發展方面的影響
新準則中的開發人員福利費用、工資都予以資本化,有利于企業負債人推動企業的發展力度,加大投入研發經費,從而不斷創新,用技術的創新來增加企業的效益。第一,這種變化可以推動企業發展方式的變革,有利于企業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第二,可以改善企業的投資道路,使企業的發展前景更加良好。對于企業給研發人員的支出,在滿足職工薪酬后剩下的支出進行資本化處理,從而解決了利潤與研究開發人員工資支出之間的矛盾,提高了注重科研的企業公司的盈利水平,有助于企業的創新發展,也推動了一些資本密集型產業的迅猛發展。最后,新準則緊隨國際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減少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有利于我國企業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加大吸收外資,擴展國際業務,實施走出去的國際化戰略。
首先,企業在具體實施新準則時,應該采用未來適用法,不要再去追溯調整。其次,建議企業取消以前的“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設立一級科目“應付職工薪酬”,在一級科目下,再增設其他關于職工薪酬的各類明細賬,如福利費,工資、辭退福利等等。再次企業應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定義和限制福利費、可累積帶薪休假、辭退福利等內容,比如,職工的可累計帶薪休假費用和辭退補償作為預計負債時,會計人員必須有敏銳的職業判斷并且擁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這種現金流很有可能流出企業。最后,企業要及時適應新準則的調整,對財務會計人員進行及時培訓,使他們能夠盡快適應新改革,新內容。
新準則對職工薪酬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和披露進行了全面的規范,使企業的經營活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企業的人工成本、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會計報表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促進了企業會計信息的全面真實反映,有效的提高了會計數據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S].2014.
[2]徐亞楠.淺析新職工薪酬會計準則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影響[J].經濟視野,2014,(12):233.
[3]董英.職工薪酬會計準則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影響分析[J].會計師,2014,(7):11-12.
[4]肖基藝.職工薪酬準則變化分析與實務探討[J].交通財會,2014.
[5]劉亞男.新舊職工薪酬會計準則比較研究[J].河北企業,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