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評價及對策研究
陳曉靜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會計系,湖南長沙410205)
摘要:湖南省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相對偏低,兩化融合還存在很多問題,為促進湖南省兩化融合水平,加強湖南省兩化融合評價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本文結合文獻查詢和湖南兩化融合評價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問題,構建了基于區間標度的湖南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評價體系,并給出相應的指標權重確定和信息集結方法,有效豐富了湖南省兩化融合評價理論研究。最后從五個方面給出了提升湖南省兩化融合水平的對策。
關鍵詞: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評價體系;區間數;對策
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所以產業過程中,并在各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中起到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作用,不僅有效提升了勞動力生產率,還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有效運行,工業化則是推動國家現代化發展的主要措施和基礎,[1][2]因此,加強我國產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水平,將我國的工業化推向一個更新,更快的發展階段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發展趨勢,也是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發展方向。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一直是我國經濟政策的主要發展趨勢,也被國家所重視,在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將“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作為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戰略,將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來看待。[3]我國要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帶動我國經濟產生跨越式的發展,必須根據我國實情,從我國經濟發展史中尋找規律,結合時代發展的特征,找準路徑和方法,加強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程度。
湖南省的產業發展水平偏低,主要表現在湖南省企業規模不大,企業總體實力不強導致企業總體素質不高;其次是湖南省在全國的優勢產業不明顯,工業大項目不多導致湖南省的優勢產業在全國產業中沒有很突出的產業優勢;湖南省產業集群式發展不足,在產業協調方面還有很多欠缺,對高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知識管理和挖掘利用還不夠,導致湖南產業集群和技術創新相對緩慢。信息技術的利用能有效促進工業的創新能力,對實現湖南省工業化與產業化的融合對促進湖南省產業轉型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關于湖南省兩化融合的評價研究還不多,因此,本文主要注重的是構建一套湖南省兩化融合評價體系,最后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如何提升湖南兩化融合的對策。
近些年我國產業發展較為迅速,信息化發展也呈現快速發展趨勢,但是關于兩化融合的現狀如何還沒有一個全面的研究,而權威的兩化融合評價體系更沒有建立起來,[4][5][6]因此,本文將結合湖南省的兩化發展情況,構建一套適合湖南省兩化融合評價體系,以期為實現兩化融合進行有效的評價,為促進湖南省兩化融合相關政策的決策建議提供科學的評價機制。
(一)兩化融合評價指標體系
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關于兩化融合的研究成果也逐漸被提出,關于兩化融合的評價體系的研究,則也是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本文結合湖南省在工業化進程和信息化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實際情況,通過文獻綜合法以及相關的專家走訪和問卷調查,最終確定影響湖南省兩化融合的主要評價指標為以下幾個方面:
1.兩化融合戰略地位:要加強湖南省的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首先要求行政部門必須重視兩化的融合,將兩化融合作為湖南省戰略性發展產業,這樣才能投入更多的財力和物力來促進兩化的融合,提升整個區域的兩化融合水平。所以,湖南省各地區行政管理部門必須認識到兩化融合的重要意義和戰略性意義,突出兩化融合的戰略地位。
2.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兩化合作過程中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相關技術人才的引進,融合過程中的資金投入和支持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計算網絡搭建,計算機硬件升級和網站建設和維護的投入力度。
3.信息化投入水平:主要是為了促進對湖南省信息化建設所進行的知識收集、知識管理和信息挖掘和傳播過程中的投入情況,可以通過信息化管理部門的設置行政署級別,人均占有計算機數量,數據中心建設水平和自動化設備覆蓋率等來進行評價。
4.組織與制度完善程度:主要是為了支持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所設置的組織以及為促進兩化融合制定的相關制度的完善水平,兩化融合更多的是兩化之間的協調和協同合作,必須有專門的組織在兩化之間進行協調;另一方面是必須對兩化進行規范,通過一定的行政制度和法律來對兩化進程進行約束和促進。
5.兩化融合效益:主要是通過分析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后所產生的效益,通過分析兩化后是否有效降低了成本,是否能提升企業的利潤,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功效。
(二)兩化融合評價標度和指標權重確定
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評價指標確定、評價標度、評價指標權重確定和評價方法的選擇是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評價體系系統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前面確定了兩化評價指標
體系,考慮到兩化融合評價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和未知性,因此,以往的基于確定信息的評價方法得到的結果并不能有效的反應出兩化融合評價的客觀結果。一方面,兩化融合評價指標以定性指標為主,不便于刻畫,另一方面是評價過程中本身存在的不確定性和未知性,因此,在兩化評價標度選擇上,應該以能刻畫信息不確定性和未知性的區間數作為評價標度。
在指標權重確定過程中,考慮到評價過程存在的不確定性,因此,選擇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層次分析法[7]來確定指標的權重,即通過對影響兩化融合水平的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建滿足一致性的互反判斷矩陣,再采用互反判斷矩陣權重導出法確定出各個指標的權重向量,利用該方法得到的兩化融合評價指標,即包含指標之間的不確定性,還包含定量方法獲得的指標權重,更能反映一定的客觀性,且操作簡單,因此,該方法是可行的。
(三)基于區間標度的兩化融合綜合評價方法
兩化融合評價方法是進行兩化融合評價最主要的一環,本文選擇區間數作為兩化融合評價標度,在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后,通過對評價數據的簡單加權即可得到兩化融合的綜合評價值,即綜合評價值為:

在獲得兩化融合綜合評價值后,采用模式識別方式[7]計算綜合評價值與之前設定的兩化融合水平標準表各標準之間的貼近度,根據貼近度大小來確定最終的兩化融合評價水平。
對湖南省近年的經濟發展趨勢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主導的工業化進程,在促進工業化創新成果的同時,能為工業發展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因此,信息化已經成為工業化發展的主要引擎。但是從湖南省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湖南省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還比較落后,在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投入不足,應用水平總體不高,全民對信息化重視程度不高,意識比較薄弱,嚴重制約了湖南省的工業化進程,阻礙了湖南省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的水平,為提升湖南省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改進:
(一)加強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戰略地位認識
湖南目前依照傳統思維模式,大力加強工業化進程,對工業化的重視程度和戰略地位一直放在首位,但是信息化戰略地位卻認識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對工業化的引擎作用和內在促進作用,只有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有效融合,讓信息化來促進工業化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業化大的跨越。
(二)加強湖南省的信息化建設
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戰略的提出,雖然其戰略地位沒有受到重視,但是信息化對工業化的促進成果還是有一定的功效,使得湖南省的信息化產業在數量上還是有一定的數量規模的,但是整體質量不是很高,信息化產業在湖南省內的分布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還比較低,根本不能滿足湖南省的信息化建設需求,因此,必須加強湖南省的信息化建設,對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有利于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同時對提升湖南省相關產業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信息管理體制和機制的研究,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
現階段湖南省的信息管理體制還沒有健全,在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利用和挖掘技術還不完善,[8]對信息資源的管理水平很低,各個部門和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少,缺乏一定的技術共享和技術支持,只有加強信息系統的管理機制研究,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從信息資源中挖掘有利信息來促進工業化的創新和發展,以實現湖南省整體經濟的提升。
(四)加強政府對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支持力度
加強湖南省的統籌規劃和產業分布密度,大力引進高技術人才,重視對高新技術的引進優惠政策的執行力度,加大對企業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提升,促進湖南省企業的信息化支持力度,建立高效的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機制,推進湖南省企業的信息化應用普及面,對一些有利于湖南省兩化進程的大型軟件和技術進行政策采購,并分配到企業,以減少企業的資本投入。
(五)加強對湖南省信息化建設的績效評估
建立科學合理的信息化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對前期的產品研發可行性進行分析,對產品研發進程進行評估,基于已有的專家知識和其他相關信息資源對信息化成果進行挖掘和評價,并用評價結果對技術研發進程進行反饋和指導,以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
湖南省在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進程中面臨著諸多問題,也存在很多的矛盾,在兩化發展進程中存在很多的發展瓶頸,必須加大兩化融合相關運行機制研究,并對現有的產業發展觀念進行創新,提升信息化的戰略地位,突破制約湖南省兩化融合進程中的瓶頸問題,真的實現以信息化促進湖南省的產業發展,促進湖南省的產業轉型。加強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的評價,能及時了解湖南省兩化進程現狀,并能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以盡快的實現湖南省兩化融合。
(注: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課題“湖南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水平評估及推進對策”,課題編號: 2014BZZ218)
參考文獻:
[1]周航.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基礎及湖南的實證分析[D].湖南大學,2011.
[2]肖瀟.基于生態系統理論的企業兩化融合機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
[3]易明,李奎.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模式選擇及政策建議[J].宏觀經濟研究,2011,(9).
[4]仝海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評價體系與機理分析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
[5]張軼龍,崔強.中國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評價研究[J].科研管理,2013,(4).
[6]汪曉文,杜欣.基于模糊評價的中國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測度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7]殷春武.模糊多準則群決策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
[8]周少華.湖南新型工業化面臨的幾個主要問題[J].湖湘論壇,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