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理論背景下的當代大學生心理疏導機制構建
李飛飛1,張書軍2
(1.皖南醫學院思政部,安徽蕪湖241000;2.武昌理工學院城市建設學院,湖北武漢430223)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頻繁出現大學生跳樓事件,這些無不讓人感覺到可惜,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學業壓力、感情、人際關系等出現了問題。在這些挫折面前,他們多多少少顯得太過于脆弱,以至于才會選擇這么懦弱的解決方式。這無不向社會、向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個背景下,挫折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本文就主要針對這個問題,探討采取何種的措施可以對大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以使他們在面對挫折時,可以理性的面對和解決。
關鍵詞:挫折理論;心理疏導;機制
挫折教育,從字面意思我們就可以知道,這種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育我們的大學生如何面對挫折,因為我們過分的注重大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其心理上的需求和疏導,這導致大學生在步入大學后會出現很多的心理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有學習方面的,又有感情方面的。但又因為離家遠,不能及時的向家里人尋求幫助,也找不到合適的發泄口進行宣泄。這樣長期以來,其在心理上機會出現問題,在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毅然得不到解決的時候,他們就會采取比較偏激的方法進行解決,更甚者會造成不必要的結果,所以,我們在對大學生的成績進行關注的時候,也一定要對其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加以疏導,這樣去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長。
據我們的調查研究,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存在學習和感情的問題,這些都是其產生挫折心理的原因,以下我們就對這些愿因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學習上的壓力
大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壓力也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有些是因為自己高考時不順意,所考的學校不理想或者所選的專業不理想,所以就覺得自己輸在了起跑線了,即使再努力也沒有什么用,所以就對自己自暴自棄。還有的雖然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學校或者選擇了自己理想的專業,但是因為大學里牛人太多,完全沒有高中時的優越感,得不到老師的重視,這些多多少少會使其喪失一點學習的興趣,這些其實都是次要的,最為重要的是,在心理上是難以接受的。還有的是想通過考驗彌補自己高考失利的遺憾,但是結果卻不理想,就會覺得前途一片迷惘,覺得活著沒有任何希望,人生就此止步,就會產生輕生的念頭。這些都是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確實很多這些問題使一些大學生過早的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二)情感上的壓力
大學生步入學校,就脫離了父母的視野,要開始自己獨立的處理與老師、同學甚至戀愛對象之間的關系。但往往在這些問題的處理上會存在很多的問題。就與老師的感情來說,因為大學課堂不比高中課堂,是相對比較自由的,老師跟學生的關系也不是那么緊密。剛開始學生可能會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從而吸引老師的注意力。但是老師不會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且這是一個自由發言的課堂,各種觀點都會存在,而且學生的觀點不會都得到老師的認可,所以時間久了,在心理上就會產生失落的情緒。就與同學的關系來說,本應是互相幫助的關系,但是同學之間萬鋼會因為競選班干部、黨員、獎學金而出現一系列的矛盾,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與同學的關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與宿舍人的關系,因為畢竟宿舍之間是朝夕相處的,時間久了機會有各種摩擦,大學里宿舍各種被孤立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這些感情往往是無處傾訴,以至于最后的會出現偏激的結果。
(三)理想的缺失
在步入大學之前,所有的學生在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之所以學習為了追求能夠上更好的初中、高中。但是在大學以后,就會瞬間迷失了方向,沒有父母、老師的督促,對學習有所放松。同時由于大學生生活的豐富多彩,很多學生漸漸迷失了自己,認為學習不再重要,男生成天沉迷于游戲,女生則更多的窩在宿舍看韓劇,學化妝。完全對生活沒有了規劃,沒有了理想的支撐,生活就過得稀里糊涂。拿著父母的錢在學校里混日子,這樣的人生也是很可怕的。這樣的大學生活只能說是浪費時間,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在離開學校,步入社會的時候,他們面臨的挑戰將是巨大的。
(四)就業的壓力
如今的大學生的含金量遠遠不比以前,現在的大學生可以說隨便一抓一大把。但是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往往不能正確的定位自己。現在的就業壓力大,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即使這樣,大學生依然不能以正常的心態來對待這個問題。往往是換了一份工作又一份工作,總是不愿從基層做起,不愿看別人的臉色,不愿給別人端茶倒水,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所以往往內心郁悶,在不斷的換工作中,越來越迷茫,內心的壓力也就會越來越大,最后受不了來自父母和社會的壓力。而容易心理扭曲。
大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會手無足措,或者采取偏激的做法。是因為缺少這方面的知識,不知道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怎么處理。所以我們要建立這樣的機制,使大學生在面臨這樣的情況時,可以及時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疏導,及時避免心理問題的出現,這才是挫折教育的目的所在。
(一)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其能夠正確的看待挫折
大學時期,學生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獨自來面對這個社會,是其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看問題往往是比較單純的、片面的。在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不能正確的認識,只會想為什么自己這么不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別人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不是自己跟別人比,哪里出了問題,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首先這種邏輯就是錯的,因為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只是不同的人可能在不同的階段遇見不一樣的挫折,這些是客觀規律,誰都無法改變的。這一點,我們必須讓他們知道。其次,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挫折,就斷然的否定自己,愛迪生研究燈泡失敗了那么多次,但他卻并沒有因為這個而否定自己,反而認為這些對他的研究依然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也應該正確的看待自己所面臨的挫折。因為任何一次挫折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我們不應該消極的對待,而是應該積極地面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長的更快,才會更加成熟的面對以后的諸多挫折。
(二)鼓勵大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積累應對挫折的經驗
我們都知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驗豐富的人,在對挫折的處理上會更加的理智、成熟,而相反,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則顯得更加的手無足措。所以,可以很好地鍛煉大學生處理挫折的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參加社會實踐。因為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從小就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什么問題都永遠是父母擋在最前面,自己幾乎從來不曾自己單獨解決過什么問題。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要鼓勵他們多參加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他們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會與大家的相互合作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會積累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經驗,這對其以后自己單獨處理挫折是由很大幫助的。但是,我們在鼓勵學生參加實踐的時候,也要對學生的情緒加以時刻的關注,因為處理挫折的能力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有些人可能會做的很好,那就肯定會有人做的不好,。對這些學生我們一定要以幫助,對其完成任務加以指導和幫助,增強其解決問題的信心。并對其進行心理上的指導和鼓勵,這對學生以后積極處理這樣的問題是很有幫助的。只有這樣,其才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才會勇敢的邁出那一步,從而積累更多的經驗,更好的對待以后的挫折。
(三)大學應當建立心理咨詢中心,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導
就我所知,很多大學雖然有心理咨詢中心,但是基本沒有起到什么作用。這樣其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這點是很可惜的。因為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可能無法跟身邊熟悉的學生進行交流,但其可以選擇老師進行交流,老師作為長者,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對學生的問題會提出比較客觀和理智的建議。但是有幾點是必須要做到的,就是老師一定要對學生的咨詢問題進行保密,因為學生之所以向老師進行咨詢,就說明其對老師是非常信任的,老師不能對學生的問題大肆宣揚,這樣只會破壞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其次,要提高老師的素質,要加強對老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還要不斷提高老師的專業知識,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專業、更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建議,能夠更好的解決學生的問題。再者,老師在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也要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統計,針對一些比較集中的問題,在學生中間開展相關的知識講座,對解決這些問題的知識在學校進行普及,因為有些學生可能因為自尊心強,不會去求助于老師,但是這樣的平臺也會幫助其解決問題,會使大學生的整體心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教育學生要學會心理防衛,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謂心理防衛就是指當大學生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在精神層面所采取的一種轉移注意力從而保護自己的方式。我們常見的方式有升華和替代。以下我們舉兩個例子對這兩種方式進行解說。第一個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例子。我的大學同學,一個男生,在剛開學的時候,拼命的追一個女孩,追了一年多,但是這個女生最后還是跟別人好了。這件事對他的打擊特別的大,他一度頹廢在宿舍,整天除了喝酒就是打游戲。這件事被我們老師知道后,就拉著他出去徹夜長談了一夜。回來之后,這個男生就跟變了個人似的,開始泡圖書館,每天早出晚歸。在最后一年的時候,他順利的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的研究生,而且在這期間的學習中還有了自己的學霸女朋友,這個結果無疑是非常令人欣慰的。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升華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可以使自己很好的對挫折加以處理。第二例例子,是對替代這種方式的解說。都說現在的這個社會是多元的,人才也是多樣的,所以學習不再是一個人唯一的出路。如果你發現你對學習沒有多大的興趣,而且付出與收獲相差甚遠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來進行發展,比如你對跳舞感興趣,你就可以在跳舞上面花大量的時間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樣比你自己苦苦困惑于自己不擅長的事物上面,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所以我們的大學生不要總因為這些問題而煩惱。只要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并努力使其發光發亮,一樣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
對于大學生跳樓這樣的事,除了惋惜,大家似乎也都能接受了。其實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也是很容易理解的。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從小就享受眾星捧月般的待遇,沒有經歷過什么苦難,在遇到一點挫折的時候,就會對自己產生嚴重的質疑,從而對自己的人生失去信心,在這樣的心理的支配下,做出非常偏激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一問題的出現,無疑為我們的高校和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正確的引導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的話題。我們必須對這個問題加以重視,采取各種措施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
(注:本文系皖南醫學院2013年度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開放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SJD201304)
參考文獻:
[1]年大琦.當代大學生挫折心理境況及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7).
[2]田寶偉.大學生挫折與應對研究范式的變化[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
[3]張瑞.和諧社會目標下的心理和諧構建——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
[4]胡孝忠.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