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暖心—動情—入腦”輔導作弊學生的案例分析
林候1,黃麗蓉1,楊萬紅2
(1.廈門理工學院管理學院,福建廈門361024;2.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科學系,福建廈門361100)
摘要:新形勢下,迫切要求高校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堅持精細化原則開展工作。從案例分析著手,提出個性化輔導作弊學生的措施:(1)“暖心”是疏導作弊學生心理障礙的前提基礎;(2)“動情”是引導作弊學生重塑信心的關鍵環節;(3)“入腦”是指導作弊學生改過自新的核心內容。
關鍵詞:精細化;暖心;動情;入腦
隨著國內外形勢出現新情況,新變化,高校原有粗放型、經驗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了沖突和挑戰。一些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日趨“個性化、多元化、復雜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出現了“多樣性、復雜性、創造性”等特點。[1]在新形勢下,迫切要求高校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必須堅持“做精、做細、做實”的精細化原則,以學生為本,真正瞄準學生各方面的需求,以精心的態度、精確的把握、精致的過程,突出重點,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細致化,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到每一個過程、細化到每一個環節、規范到每一個步驟、具體到每一個動作、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具體、做扎實、做出成效。[2]
隨著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違紀學生的數量也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不但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日常管理,而且也不利于良好校風和學風的建設。高校學生考試違紀是學生管理當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他們因為受處分而產生情緒波動,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可能出現自我頹廢,悲觀失望等精神狀態。考試違紀學生作為一個關乎高校和諧穩定發展的特殊群體,歷來備受關注和重視,如何讓他們接受處分現實,重新面對大學生活,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已經成為精細化原則下個性化輔導的重要組成部分。[3]
劉飛(化名),女,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平時學習認真,工作負責,積極參加各項文體活動,在同學當中口碑良好。該生于大二下學期期末考試中,由于對考試違紀的后果估計不足,存在僥幸心理,攜帶與考試內容相關的材料進考場,被監考老師發現,一念之差鑄成大錯,按照相關管理規定,學校對劉同學做出了作弊記過處分的決定,同時根據學校學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劉同學將無法獲得學士學位。發生這樣的事情,對一個自尊心強的女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來自同學們異樣的眼光,對未來的深切擔憂以及對父母強烈的愧疚感一直壓著她抬不起頭,四年大學夢的破碎甚至讓她產生輕生的念頭。如果不及時加以干預,有可能導致該生消極厭學、一蹶不振,不僅會影響該生大學四年的生活,還會影響她一生的發展。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斯基曾經說過:“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反差效應折射出一個道理:面對違紀大學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走進他們,研究他們,對其進行針對性、有效性的心理疏導和正面引導,讓他們盡快走出心理的陰影,重新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4]面對自己所負責的學生發生考試違紀受處分,作為一個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員,心情異常復雜,既惱怒,又感到揪心。但是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受處分學生的心里應該更加難受,如果不對其及時妥善干預,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學生考試違紀受處分案例并不是鮮有的,如何運用精細化原則引導學生在受處分后走出心理的障礙,重新塑造奮斗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用實際行動來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成為了重中之重的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關鍵。“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學生可信賴的知心朋友”,這是廈門理工學院輔導員工作的重要理念,也是輔導員工作取得實效的根本。作為輔導員,深入學生,做學生可信賴的知心朋友,才能夠真正了解學生需求,得到學生信任,對學生提供有效幫助。在“做精、做細、做實”的精細化原則下,廈門理工學院摸索出“暖心—動情—入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所謂“暖心”,就是教育者付出自己真摯的情感去溫暖受教育者的心坎,讓受教育者產生共鳴。所謂“動情”,就是讓受教育者振奮和激動,引發受教育者的思考,調動受教育者的激情。所謂“入腦”,就是理想信念進入受教育者的頭腦,內化成受教育者自己的思想。“暖心”、“動情”、“入腦”一脈相承,統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形成過程。
(一)“暖心”是疏導作弊學生心理障礙的前提基礎
在面對劉同學違紀受處分之后,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一味嚴厲的批評,不應該指責其不該去作弊,因為事實已經造成,過多的指責不但不能抹去作弊事實,反而可能對其造成更大的心理負擔,甚至做出輕生等過激的行為。我采取的措施是站
在其受處分之后內心非常后悔的角度同她對話,告訴她后悔并不能解決問題,而是要換個角度想想接下來如何用實際行動向學校證明自己積極努力改正的決心。當處分文下發要求告訴家長時,該生向我提出暫時不告訴家長作弊受處分之事,要用實際行動彌補自己的過錯,我感覺到該生非常在乎父母的期待,有決心改正過錯,于是同她私下簽訂了“在畢業之前如果能夠恢復學位就不告訴家長的協議約定”。正是用這樣的柔性教育“暖其心”,劉同學開始慢慢走出懊悔的陰影,接受了處分的現實。實踐證明,“暖心”是疏導作弊學生心理障礙的前提基礎。
(二)“動情”是引導作弊學生重塑信心的關鍵環節
在“暖其心”接受現實之后,我開始指導劉同學解讀學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中關于恢復學位的條件,幫她分析各種挽救措施,用進一步的關愛“動其情”。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得知該生在英語方面具有濃厚的興趣,便抓住機會激勵該生重整旗鼓,制定“拯救學位計劃”,全力以赴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爭取獲獎來申請恢復學位,在那一瞬間,該生仿佛看到了拯救學位的希望,動情地向我保證:“為了大學不留下更大的遺憾,為了對得起所有關心我的人,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全力好好挽回。”實踐證明,“動情”是引導作弊學生重塑信心的關鍵環節。
(三)“入腦”是指導作弊學生改過自新的核心內容
自從劉同學實施“拯救學位計劃”之后,該生天天泡圖書館、認真上課、樂觀生活,照顧好自己讓父母、老師少操點心,當班委為同學服務,當志愿者為社會盡綿薄之力,處處行為改變已經“入其腦”。值得一提的是,該生還積極應聘廣州亞運會志愿者,當筆試、面試過關進入政審環節時,我告訴她因為作弊的記錄可能不會被錄取,該生微笑著說“沒關系,我享受挑戰自己被肯定的過程。”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被肯定中,劉同學不斷増強恢復學位的信心,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復習中,并最終取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福建省三等獎、福建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的成績。憑借這樣的獲獎成績,經過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的審批,劉同學終于成功恢復學位。在得知成功恢復學位時,劉同學感悟到“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現實,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什么不可以。感謝所有途中幫助過我的人,這將是我人生無與倫比的一筆財富!”實踐證明,“入腦”是指導作弊學生改過自新的核心內容。
由于考試違紀而形成的“問題”學生在許多高校都普遍存在,這一特殊群體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況值得教育者傾注分量更重的人文關懷。如果工作方法運用得當,學生內在的發展動力被激活,則不僅是幫助一個學生順利畢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讓曾經的挫折轉化成為一生向上的財富。學生考試作弊受處分被取消學士學位對于學生本人的打擊是沉重的,對其家庭的打擊也是沉重的,沒有學位找工作將受限制,在某種程度上說本科白讀了,所以在畢業前往往出現家長千方百計爭取恢復學位甚至狀告學校的現象,而往往忽略了恢復學位的關鍵在于學生本人平時的努力準備。因此,高校輔導員應該與時俱進,在精細化原則下積極探索針對作弊學生教育和管理的新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要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注重平時學習的刻苦努力,摒棄考前臨時抱佛腳的心態,杜絕考試投機取巧的行為,嚴肅考紀考風,遵守考場紀律,進行誠信考試教育。另一方面,學生工作要建立一個細致、長期和有效的可持續工作機制,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從幫助每一個學生的角度出發,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在對待和處理學生作弊這一類事情上,首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多一份關心,多一份呵護,換位思考,穩定學生的情緒,釋放心中的壓抑,疏導學生的心理障礙;其次要引導學生重塑信心,勇于直面挫折,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最后要指導學生改過自新,合理規劃未來,努力創造條件幫助學生解決后顧之憂。總之,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犯有過錯的學生要做到不拋棄、不放棄,鼓勵學生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重拾信心,積極面對挫折,走出壓抑和自卑的陰影,成為一名優秀的新世紀大學生。本案例運用“暖心—動情—入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對作弊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是一種創新和實踐,將精細化原則貫徹于作弊學生教育管理的全過程,用耐心的教育、細心的輔導、舒心的服務助力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達到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改變的效果。
(注:本文系廈門理工學院學工干部思政專項課題立項資助,項目編號:SZ2013C04)
參考文獻:
[1]文粉娟.管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探究[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29(6):47-50.
[2]孔定新.管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256-258.
[3]朱業標.學生管理中助人自助思想的實踐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5):49-50.
[4]陳長峰,樊海濤.違紀大學生的心理疏導與就業教育——以一名違紀學生案例為研究對象[J].傳承,2013,(1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