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探究
蘇素瓊
(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隨著社會轉型及社會變遷的急劇加速,高職院校與社會接觸越來越緊密,隨之引發的高職院校突發事件日益增多。這不但影響了學校和師生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秩序,損害學校的形象和聲譽,也嚴重影響到社會的安全與穩定。因此,通過分析高職院校應對突發事件存在的問題,探究高職院校如何完善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
關鍵詞:高職院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探究
高職院校突發事件是指發生在校內的,以校內學生為侵害對象或由校內學生實施的,由校內外多種因素引發的,不以學校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在短時期內突發發生并迅速擴大規模,造成師生人員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破壞學校聲譽、形象和穩定,影響社會安定的事件。當前高職院校管理部門在應對處理突發事件時不夠靈活、及時和有效,導致學校的安全穩定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構建高職院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的類型
1.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
純因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形成的危機,比如水災、旱災、火災和地震等。
2.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
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學校師生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它嚴重影響師生健康的事件。①
3.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
是指發生在學校內的爆炸、火災、踩踏和建筑物倒塌等安全事故,包括大型群體活動安全事件,學校內用水用電引發的安全事故,師生校外活動中引發的人身傷害事故等。
4.政治類突發事件
主要指學生針對當前社會某些熱點或焦點問題,為讓相關部門采取措施或社會重視而發生的突發事件。
5.學校管理類突發事件
主要是因學校內部管理機制的各種問題而引發的,比如質疑教師資格而引發的集體罷課,因食堂價格問題而引發的集體罷餐等。
(二)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的特點
1.難以預測
許多突發事件一般是原先矛盾已經經過一段時間積累,隨著積累量的增加,在臨界點突破之后突然爆發。
2.誘因多樣
許多突發事件誘發的因素是多樣的,無法預知的,常常是因為師生利益訴求無法有效及時回應而引起的。師生的利益的多樣的,就導致突發事件的多樣性。
3.傳播迅速
高職院校是一個公共性教育組織,人口密度大,同時也是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因此信息傳播速度快,一些負面信息容易引起恐慌,損害學校的聲譽、形象,影響學校穩定。
4.危害大
高職院校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危害大,影響廣泛,不僅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和師生生活秩序,也嚴重影響學校和政府聲譽、學校和社會穩定。
5.緊迫性
突發事件一旦發生,要求學校管理部門必須在最短的事件內控制局面,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具有控制上的緊迫性。
(一)學校管理層面的原因
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辦事效率不高,管理能力缺失,教學質量下降,學生管理難度加大,部分師生利益受到影響等問題。另外,由于民主渠道的不通暢以及未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有些學生存在“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理念,導致突發事件常常發生。
(二)學生方面的原因
高職院校學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生素質整體不高,法律意識不強,心智還不成熟,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受壞人教唆。②同時他們對挫折和打擊的承受能力也不高,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弱。學生就業困難,一些學生畢業即失業;貧困生比率增加,貧困學生心理壓力大;網絡的不良影響和其他的一些意外原因等都成為突發事件的隱患。
(三)外部原因
當前我國存在諸多社會問題,比如社會差別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部分領導干部的腐敗問題、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問題等,這些問題通過報刊雜志、網絡和社會交往等多種渠道影響學生的思想認識、情感認同和價值取向,給他們帶來思想和行為的困惑。
(一)突發事件管理機制不健全
高職院校缺乏較為完善的突發事件管理機制,沒有專門的突發事件管理機構。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管理機構一般為臨時性的組織,因此應對突發事件預警能力較低。在重
要物質儲備和技術儲備方面也做得不夠,同時也缺乏專門針對高職院校突發事件處理的法律法規。
(二)信息溝通渠道不通暢
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沒有建立與政府、家長和媒體等利益相關體的信息聯動機制,導致自身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容易陷入被動狀態。同時很多學校的信息溝通往往處于不對稱狀態,這為不良信息的滋生提供了時機,容易引發突發事件或者增加突發事件的解決難度。
(三)危機憂患意識不強
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經常發生卻沒有引起學校管理者的足夠重視,因此導致相對應的日常預警預防、教育培訓、突發事件演練工作十分缺乏,忽視對師生的安全防范教育,沒有進行危機防范和應對知識的系統培訓。一旦發生,只能疲于應付。
(一)構建預警組織機制
高職院校應設立突發事件管理小組,主任由院黨委書記、院長擔任,副主任由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擔任,委員包括各職能部門行政負責人和各系黨政負責人等。學院各處室為處理突發事件提供相應保障。保衛處要負責學校的正常秩序及師生安全;財務處保障突發事件期間學校各種財務支出;醫務室提供藥品供應、衛生防護和必要的醫療救助,保障師生健康;后勤處提供后勤保障;教務處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學生處主要負責師生的思想動態,保障學校安定。
(二)構建應急演練機制
高職院校應該致力于提高預警能力,構建完善的應急演練機制。一是要制訂并完善各種不同主題的應急預案。二是要強化對應急預案的演練。高職院校要做到月月有演練,通過開講座或邀請相關專家,進行防火、防震、防暴演練并學習掌握簡單的急救知識。通過演練,檢查預案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修改。在演練中特別要防范踩踏事件的發生。
(三)構建信息決策機制
一是建立起由宿舍、班級、年級、系部、學院這樣一個多層次、全覆蓋的信息網絡體系,保證信息上下暢通,及時掌握情況。二是利用信息網絡體系,及時掌握師生的思想動態和問題,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三要重視學院與政府、家長、媒體等的信息溝通與聯動,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
(四)構建隊伍培訓機制
通過開講座、課堂傳授、專家演練師范及實際操縱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學工隊伍的培訓,包括保衛人員、學生處人員、后勤處人員、系部學生工作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和班級治保委員的培訓,重點要抓好學生工作隊伍和輔導員隊伍的培訓,增強學工隊伍的責任、防范意識和提高應對處置能力。
(五)構建投入保障機制
突發事件保障機制包括充足的物資保障、信息保障和人員保障。首先要舍得在物質上投入,要有一定的財務預算以及設施準備,這是安全防范的基礎。其次要充分掌握各種信息,并不斷更新。最后要確保數量充足、素質高的校園安全保衛隊伍。
(六)構建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機制
首先要加強校園突發事件風險評估。全面分析和掌握容易導致突發事件的誘因,把握學校的現狀及師生動態。其次要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和消除。充分利用學工隊伍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對已排查到的安全隱患落實整改的責任、期限及方案等,保證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定期不定期的危險區域和安全隱患區域排查制度,形成學院自查與互查、各職能部門自查與互查、系部自查與互查、全校師生參與的防控機制。
(七)構建安全教育機制
要抓好面向全體師生的安全教育。一是成立學校安全教育領導小組,負責開展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二是實行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刹捎弥v座、知識競賽、宣傳教育片和黑板報等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師生自我防護、救護知識和技能,增強他們防災減災意識。
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是突發事件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構建完善有效的預警機制,一方面能有效預防突發事件;另一方面也能在發生突發事件時,采取快速采取有效的處置措施來應對突發事件。因此各高職院校要加強自身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的研究,提高預警能力,構建和諧平安的校園環境,促進學校穩定,保證師生和學校長遠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
注釋:
①楊雪巖,大川:《高校重大突發事件的類別劃分》,載自《校輔導員學刊》,2009年第2期。
②陳衛民:《建立職業院校突發事件應急聯動機制的實踐與探索》,載自《管理實踐》,2014年第4期,第42頁。
參考文獻:
[1]陳衛民.建立職業院校突發事件應急聯動機制的實踐與探索[J].管理實踐,2014,(4):42.
[2]曹占霞.和諧校園視角下高校突發事件預防預警機制探究[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1):90-92.
[3]張博,高偉.高校公共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研究與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09,(8):89-91.
[4]梁炎鋼.我國高校突發事件成因及其應對策略探析[D].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歐舟.高職院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1,(17):75.
[6]林洲,陳佳文,簡福愛,袁珊,梁沛華.高校突發事件的概念、類型及誘因探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0,(5):72-74.
[7]陳雪.基于高校突發事件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8]劉燦仕.高校學生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
[9]劉海濤.我國高校突發事件的現狀與成因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0,(5):64-68.
[10]李余華,李黎青,丁陽喜.高校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研究[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8.
[11]周禹.論高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的構建[D].武漢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2]陳光.論高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的建構[J].教育研究,2011,(3):104.
[13]楊雪巖、大川.高校重大突發事件的類別劃分[J].校輔導員學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