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專
(山東省臨沂市濱河景區管理委員會, 山東 臨沂 276000)
臨沂濱河景區水資源綜合開發模式探討
李 專
(山東省臨沂市濱河景區管理委員會, 山東 臨沂 276000)
臨沂濱河景區對河流水資源進行綜合性開發,憑借數座橡膠壩和攔河閘攔蓄沂、祊河水,擴大了城市水面,改善了環境小氣候,提高了河道防洪標準,通過濕地建設優化了水質。濱河景區對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提高了城市品位,給居民創造一個“河在城邊流,城在岸邊長”的生活環境。
濱河景區; 水資源; 開發
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屬淮河流域,域內分布有沂河、沭河、濱海以及中運河四大水系,建設有大中型水庫37座,流域總面積17184km2。臨沂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18.8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56001.61萬m3。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363647.01萬m3,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192354.6萬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543.7 m3。
目前臨沂市已將沂河、祊河、涑河、青龍河、柳青河、陷泥河、李公河、南涑河等八條河流縱橫貫通,城區已建設形成了水資源調配網、防洪除澇網、水系生態網三網協同統一的現代城市水網,實現了城區的水資源優化配置、防洪安全和水系生態安全。臨沂濱河景區位于臨沂老城區段,沂河、祊河、小涑河、柳青河、青龍河在此交匯形成48.5km2的水面,共攔蓄水量1億m3,回水長度46km。臨沂濱河景區2001年9月被水利部命名為首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02年3月建設部命名濱河景區為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2007年景區環境綜合治理被評定為“人居環境示范獎”。
1.1 建設背景
2002年,臨沂市委、市政府為充分利用好沂河、祊河等河流豐富的水資源,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特色,邀請吳良鏞、周干峙等全國著名城市規劃專家進行了“臨沂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在此基礎上由中國規劃院編制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明確了“以河為軸、兩岸開發、北上東進、南優西連、組團發展”的城市格局,依托“沂蒙湖國家水利風景區”提出了建設“濱水生態城”的城市建設目標,描繪了“大美水城”建設的宏偉藍圖。
沂蒙湖水利風景區在臨沂城市建設中的突出地位和景區的快速發展,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加強沂蒙湖的管理,突出區位優勢,進一步發揮景區生態、防洪、社會和水資源綜合效益,臨沂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9月整合了沂蒙湖水利風景區管理區域,將沂蒙湖下游沿沂河至劉道口攔河閘,沂河上游至湯頭大橋,祊河上游至臨沂北外環,沿濱河路以內的陸域、水域、濱河路,均納入沂蒙湖水利風景區,面積達到57km2。
1.2 建設運營模式及體制
為了加強景區管理,進一步強化景區在生態、防洪、社會和經濟效益方面的突出作用,市政府在成立了臨沂濱河景區管理委員會的基礎上,于2007年8月下達了《關于加強濱河景區管理的意見》,明確濱河景區管理委員會負責景區管理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做好濱河景區的規劃、建設和開發,維護與利用等管理工作。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景區內工程建設、綠地、廣場、道路、水面的經營管理,環境衛生管理,水政、水資源、漁政管理工作,河道采砂的審批前置審核,協助水利部門做好河道的防洪、抗旱管理工作 ?!蛾P于加強濱河景區管理的意見》為景區履行統一領導、統一決策、統一協調,進行科學開發與管理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1 攔河閘壩工程
小埠東橡膠壩上游城區段水域由祊河、沂河、小涑河和柳青河匯集而成,祊河上先后興建的葛莊、花園、角沂橡膠壩,沂河干流上先后興建的小埠東、桃園、柳杭橡膠壩,以及柳青河口興建的柳青橡膠壩,是沂、祊河臨沂城區段上的主要攔蓄工程。濱河景區內建設有沂河劉家道口樞紐,沂河小埠東、桃園及祊河角沂橡膠壩工程,4座攔河建筑物依次攔蓄,形成連續水面長46km,一次蓄水量9210萬m3,水面面積36km2。濱河景區數座攔河工程在對洪水攔蓄回用、補充非汛期生態環境用水以及區間水量調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橡膠壩群的水域蓄養功能為臨沂城區段濱河濕地生態保護工程的建設奠定了生境技術硬件。
濱河景區內攔河閘壩工程詳見下表。
濱河景區內攔河閘壩工程統計表
續表
2.2 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
景區濕地生態保護工程,充分利用景區河道現有水面、沙洲、生態護坡等資源,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修復其綜合生態功能。采用人工的方式恢復、提高河道兩側生態護岸和河道內生物的生境,同時,人工恢復一些濕地島景觀、叢生灌木等植被,增加鳥類棲息地等,利用濕地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水中的污染物進行降解、凈化。濱河景區濕地建設不但可以有效降解水污染物、改善沂河水質、增加沂河河道的環境容量,還可以恢復臨沂濱河走廊的自然生態,確保沂河出境水質的長期穩定。同時,通過河道生態恢復和景觀設施提升,構建美麗的濕地景觀,豐富生態旅游資源,對于提高景區經濟運行質量,保持流域、區域生態平衡,減輕自然災害,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樹立臨沂濱水生態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景區濕地生態保護工程的建設和運行,使沂河和祊河水質將逐漸得到改善,流域濕地景觀逐漸形成,大大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同時,景區濕地生態保護工程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示范作用,不但可以提高當地居民和游客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還可以外延擴展至整個流域,為中國北方小流域的濕地修復與保護提供豐富的實踐經驗。
3.1 水質影響
沂河是臨沂的母親河,在境內流域面積最大、支流最多、干線最長,濱河景區也因此得名。沂源、沂水等六個縣的城市生活廢水和工業污水全部匯集沂河,沂河出境斷面水質枯水季節超地表水Ⅴ類現象時有發生,距離淮河“十二五”計劃要求達到Ⅲ類水質的目標有一定差距,臨沂城區景區范圍內沂河水域面臨著嚴峻而緊迫的治污任務。
臨沂濱河濕地生態保護工程實施以后,水環境大為改善,將上游縣區6000萬m3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凈化,實現水體中有機污染物、氨氮和磷的有效去除,大大減輕了農業面污染帶來的生態和環境問題,為南水北調東線水質提供了保障。沂河的入境斷面為Ⅴ類水質,出境斷面穩定達到了Ⅲ類水質,臨沂成為全省河流水質改善最快、出境斷面水質最好的城市之一。
3.2 氣候變化
根據統計資料分析,景區閘壩形成水面36km2,年水面蒸發量近3600萬m3,提高市區空氣濕度10%~15%,地下水位提高1.59m;景觀綠化面積1800萬m2,年吸收熱量100億J,蒸騰作用年釋放水分100萬t,每日生產新鮮氧氣1.8萬t,每日吸收降解廢氣3.5萬t,每日滯塵2700t,人均增加城市公共綠地18m2。景區水系和綠化帶組合增效,改善了區域小氣候,對降低市區揚塵、改善市區大氣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3.3 城區防洪
濱河防洪堤總長90.5km,可使臨沂市的防洪標準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濱河景區的防洪工程實施后,臨沂城區段八河貫通防洪體系基本建成,能夠達到與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設計標準,防洪能力大大提高,城市保護范圍內遭遇洪水災害的頻率降低、洪災減輕,給城區人民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為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提供了保障,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繁榮,進一步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條件和水平。
濱河景區攔蓄沂、祊河水,擴大了城市水面,引水入城美化了城市環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徹底改變了臨沂市建設的舊格局,拉開了新一輪城市規劃建設的大框架,使臨沂市發生了夢幻般的變化。濱河景區對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給居民創造一個“河在城邊流,城在岸邊長”的生活環境,臨沂也因此成為了全國最具競爭力的中等城市之一。
An explo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verall development mode in the Linyi riverside scenic spot
LI Zhuan
(ShandongLinyiRiversideScenicSpotManagementCommittee,Linyi276000,China)
The overall river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carried out in Linyi Riverside Scenic Spot. Holding back Yihe and Benghe River water by several rubber dams and river sluices can enlarge urban water area, improve microclimatic environment, and upgrade flood control standard of riverways. Water quality is optimized by wetland construction. The overall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riverside scenic spot improves the urban life grade, and creates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for resident, where the river water flows through the city, and the city develops at the bank of the river.
riverside scenic spot;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10.16616/j.cnki.10-1326/TV.2015.03.014
TV213
B
1005-4774(2015)03-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