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婷
摘 要: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的寫字時間。作為一名低段語文老師,我在教學中采用“望、聞、問、切”四法,并將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學生所存在的普遍書寫問題,談談我是如何對癥下藥,提高10分鐘寫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望聞問切 寫字教學 有效性
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任務,新修訂的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中進一步強調了寫字教學的重要性,并明確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這增加的“十分鐘寫字”問題,意味著語文課堂至此成為寫字教學的主陣地,教師作為示范、引導者,必須要科學、合理、有效安排每天的十分鐘練寫,以此提高寫字質量。作為一名低段語文老師,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嘗試了不少方法,積累了一定經驗。我采用“望、聞、問、切”四法,并將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這里的“望、聞、問、切”并非傳統中醫學上的診療方法,而是寫字教學中特用的教學方法。下面談談我是如何對癥下藥,提高10分鐘寫字教學的有效性。
一、“癥”從何來
教師要切實提高寫字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必須要明確“癥”從何來。也就是《語文課程標準》為什么要新增“十分鐘寫字”的時間。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書寫“病癥”,才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對“癥”下藥。以我所任教的班級為例,班上學生31人,在課堂書寫中普遍存在的“癥”狀如下:
(一)寫字姿勢和執筆方式不正確
通過觀察,部分孩子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式不正確。雖然我在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反復向學生強調書寫常規,以此提醒學生心中常有“三個一”(眼里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牢記不忘“八個字”(頭正、肩開、身直、足安)。但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難度的增加,還是存在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弓腰、彎背、貼桌邊的情形常有出現。俗話說“治標要治本”,想要真正落實新增的“十分鐘寫字”,提高寫字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治學生執筆、坐姿的問題。
(二)學生書寫態度不端正
“態度決定一切”,學生的書寫態度直接影響了寫字教學的有效性。我常發現,學生一旦脫離教師的監督,書寫狀況都會不盡如意。以生字書寫本為例,我在語文課教學新字時,會邊示范,邊讓學生念著筆畫書空,書空后孩子們就會根據剛才的教學以及范字自行書寫,通常書寫效果都很不錯。但總有個別學生在課上來不及書寫,把作業拖到課后,往往這部分作業字跡潦草,書寫混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學生書寫態度不端正,聽講效率低下。新增的“十分鐘時間”,恰好保證了學生可以在精神相對集中的時間段里寫字,而且還為教師搭建了一個糾正學生書寫態度的有效平臺。
(三)教師忽視寫字指導和書寫訓練
新課標強調了學生寫字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可見教師作為寫字教學的示范者對于學生指導的重要。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而言,隨著識字寫字量的增大,課文內容的加深,會在不自覺中將閱讀和學習課文作為課堂的首要任務,以至于示范不到位,不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突顯,書寫質量無法保證。新修訂課標強調的“十分鐘”,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語文教學,尤其是書寫指導。遵循課標精神,教師必須要確保每天雷打不動的十分鐘練字時間,將寫字教學以一貫之于語文課堂,所以落實10分鐘寫字教學勢在必行。
二、“望、聞、問、切”:提高10分鐘寫字教學的策略
了解了學生的書寫癥狀,就要對癥下藥。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安排,提高課堂10分鐘寫字的有效性呢?我認為可以從“望、聞、問、切”四個方面來努力。
(一)全方位觀察,“望”清其表
中醫學上的“望”,是醫生通過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來推斷病人的癥狀。就寫字教學來講,“望” 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教師通過全方位的觀察,關注學生的課堂書寫習慣、狀態和興趣,“望”清生表下的真正寫字需要,即“望神”;二是學生通過細致地觀察,望“清”字表下的根本規律和方法,即“望字”。下面就結合課堂教學,講講我的做法。
“望神”的第一步就是充分關注學生的寫字、執筆姿勢,從原本的口頭提醒到培養學生真正樹立起“提筆即練字”的意識。每次提筆前,我請學生互相“望一望,做做對方的小鏡子”,看看有沒有做到“三個一”、“八個字”。雖然十分鐘的書寫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始終保持高度的興趣和注意力對于低段的孩子來說也不容易。針對這個情況,我采用的做法有巧邊順口溜、妙用形象語、善用多媒體等。。這樣的做法是充分抓住了低年級學生喜愛兒歌的心理,以此調動了寫字興趣。
“望字”,就是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藏在字下的規律和方法,以此提高寫字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可從觀察、比較、找規律三步入手。觀察,就是關注字的間架結構和筆畫筆順,巧抓“難”筆。如“心”字的關鍵筆畫是“臥鉤”,學生可以將它看成一個孩子頭靠在高高的枕頭上,兩只腳頑皮地左上鉤,這樣很快就掌握了書寫要點;比較,可分自比和與范字比。為提高寫字有效性,我不在量上要求孩子,而在質上抓好細節,爭取每個字寫三個,一個要比一個好,當然我也鼓勵拿自己寫的字和范字比,在比中望,找差距,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書寫質量;找規律,這主要針對書寫量較多的課,如二上《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要求學生會寫的字12個,乍看上去寫字量大,但細心觀察就能發現12個字中左右結構的字藏了6個,提手旁左右結構又有3個,分別是“撲、托、摸”,再看這三個字都是左窄右寬,學生抓住了規律,書寫速度和質量也自然提高。
(二)多角度傾聽,“聞”全其聲
“聞”本意是“聽”,中醫學中大夫往往通過傾聽病況來了解病情。就寫字教學而言,可采取“聞”的本意“聽”。語文課堂10分鐘寫字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師生間的多角度聆聽,才能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精神,寫字教學的有效性也能得到充分提高。endprint
就教師而言,我認為盡可能在十分鐘內精講要點,留出更多時間聆聽學生反饋,騰出充足時間讓其練寫。如教學“抓”字,還沒等我講解要領,學生已紛紛舉手,交流想法,互相補充,簡單歸納如下:“抓”是手部動作,偏旁是提手旁,可以用加一加方法記住,“扌”+“爪”,書寫注意左窄右寬,“爪”不要多加一點,加點就好像掛著的藤,成了“瓜”字。學生交流過程中,我始終保持認真傾聽的姿態,對提出的亮點表示肯定、贊許,不足之處適當點撥。這樣一來,學生既得到了“教師的指導”,又有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空間。而學生也在互相傾聽中,鍛煉了表達、交流的能力,是一舉數得的事情。
(三)詢問式啟發,“問”究其癥
“問”就是詢問,是醫生看病最常用的方法,通過詢問發病部位,病變表現來診斷患者的病癥。同樣,“問”也是10分鐘寫字教學不可或缺的手段。有價值的詢問,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在練寫前的困惑、書寫中的難點、寫字后的體會,還可以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尋找有效的策略來切實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為寫出一手好字打下扎實基礎,這就是詢問式啟發。我在10分鐘寫字教學中,通常會向學生拋出如下幾個問題,以二上《植物媽媽有辦法》寫字教學為例:1、仔細觀察,你在字形上發現了什么?這一提問,是讓學生從整體出發,對本課生字有整體意識,為接下來分析間架結構、筆順筆畫打下基礎。學生很容易發現10個生字中,除“已、甲、豆”三個獨體字外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這種整體性的提問在一開始就掃去了單獨分析每個字的麻煩,提高了書寫有效性。2、你覺得哪個生字比較重要或難寫?10分鐘的寫字教學,不應該是教師主唱,而是要讓學生承擔主角。3、你有什么方法寫好這個字?此類提問啟發了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學生交流層出不窮:“娃”、“洼”字同部件不同偏旁,都是左右結構,要寫好這兩個字,就要注意左邊偏旁窄,右邊部件寬,兩堆土要放平。更有學生觸類旁通,提出:遇到“圭”部字,如“桂”、“佳”、“哇”、“蛙”等都可以用這種書寫方法。以上的三種詢問式啟發,擦出了師生書寫十分鐘的火花,也從根本上究出了學生書寫之“癥”,扎實地開展了寫字教學。
(四)多方位評價,“切”準其脈
中醫學的“切”是“切脈”,只有把準其脈,方能藥到病除。對寫字教學來講,“切”就是教師當堂指導、批改和評價學生的十分鐘書寫,及時幫助他們發現問題,攻克“病癥”。
當堂指導,即教師在寫字教學中通過板書示范或巡視指導來帶領學生書寫。雖然多媒體教學已日趨先進,生字卡片、圖畫層出不窮,但教師的板書示范仍然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因為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向師性”和“模仿性”,老師規范、端正、認真地寫字,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他們。所以,為了保證十分鐘的書寫質量,我會在語文課堂上板書示范,講授書寫技巧。當孩子們提筆練寫,我又會巡視指導,在第一時間反饋書寫情況。
當堂批改,即教師隨堂批改學生的寫字作業。因為作業的批改會直接影響學生寫字的興趣和有效性,所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會經常面批。我們班的孩子都很喜歡這種形式,因為我的課上有個小法寶,那就是一枚帶有“書寫之星”字樣的獎章,只要及時完成、書寫端正,就能得到它。漂亮的獎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寫字興趣。
當堂評價,即教師對學生的寫字進行有效評價。寫字時間得到保證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就顯得很有必要。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盡量以激勵的態度促進學生書寫的積極性,捕捉孩子的閃光點。一上寫字剛開始階段,我讓學生對著字帖描一個寫一個。如果描紅規范,我就會表揚孩子的勾畫能力;若能抓住關鍵筆畫,就贊賞學生的觀察力;要是結構也放到位,會大大夸獎他模仿、書寫的能力。學生在積極的評價中,書寫興趣一下子被激發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能濫用鼓勵,寫得不好的字,也要科學評價,及時糾正,以此提高寫字教學有效性。
三、綜合運用,對“癥”下藥
教海無涯,要提高語文課堂10分鐘寫字教學的有效性除了全方位觀察、多角度傾聽、詢問式啟發、多方位評價四種方法外還有很多,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教師去不斷思考、發現、探索。當然這四種方法的運用,教師不能割裂開來,而是要有機結合、綜合運用。只有我們細心“望”清其表,耐心“聞”全其聲,“問”究其癥,“切”準其脈,才能在10分鐘的寫字教學中對“癥”下藥,提高書寫質量。總而言之,重視并扎實落實每天語文課堂10分鐘的寫字教學,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打下扎實的基本功,會讓學生終身受益。而教師也要在寫字教學中多思考、多探索,尋找有效提高寫字質量的策略,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將練字意識滲透于語文課堂和生活的日常書寫,這樣學生寫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長遠提高。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2]吳 萍 《對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現狀的一些思考》[J] 語文學刊 2011
(寧波市海曙區實驗學校 浙江寧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