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欽
新課程的美術教材,在低年級的教材中編了很多的手工課。我們美術老師可以利用這一機會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出一份力。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在手工課教學中經常會碰到很多困難:比如孩子不準備材料;應付性地完成作業;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不做了等等。如果我們不好好地組織,不拿出一點辦法來,在美術手工課上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的美好愿望,很難得以實現。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那么,我想我們美術老師就應抓住小學低年級孩子好奇、易興奮、好展現自我等特點, 采取各種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運用各種獎勵機制,喚醒孩子的學習熱情,提高孩子對手工課的濃厚興趣;多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多一些鼓舞人心的行動,可以給我們帶來意外的收獲?,F在就將我在低年級手工課教學中的一點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獎勵機制,喚醒學習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皩W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某種事物,渴望獲得知識,并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是人的學習需要的一種心理表現。”它是推動人學習的一種動力。有興趣能使人始終保持樂此不疲的、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能使人愛學習、樂于學習。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喜歡動手是孩子的天性,但這種興趣是短暫的,如何延長孩子學習興趣的時間,這是美術教學的關鍵,我們美術老師應抓住小學低年級孩子好奇、易興奮、好展現自我等特點,采取各種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運用各種獎勵機制,提高孩子對手工課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我給每個班的每個孩子設計制作了一張表格,上面有美術材料的準備、傾聽、發言等。根據表現,讓同桌相互加星,每月統計一次,星星多的孩子能得到“美術課堂之星”的小獎狀。同時,我會根據課型,在淘寶網上買些制作精美的小表揚信、獎章等,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給他印一個“小巧手”的獎章,“ 創意小能手”的小表揚信……雖說是一個小獎章、一張紙,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會為了得到它而約束自己,表現自己。再也不會出現應付性的作業,每個孩子都會努力的往你所期望的方向努力。我們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表揚,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更是在乎,對于習慣困難的孩子,更應該是取得一點點的成績,我們就要給予他充分的肯定。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運用一些孩子喜歡,老師花少數錢就可以得到的小物件,喚醒了孩子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二、行動激勵,激發學習主動性
我們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正在成長之中,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僅僅是一個潛在的發展主體,不會自發地變成現實的發展主體,要使學生由潛在的發展主體變成現實的發展主體,就必須介入教育的力量,給予適當而又必要的外在激勵,這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成為現實的發展主體,并獲得主動的發展。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通過激勵性的行動和恰當的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從不同角度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我們要的課堂效果。
我想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碰到過幾個調皮搗蛋的的孩子,他們從來不帶材料,每次問他們為什么不帶,不是說忘了,就說爸媽不給買,要不就說家里沒有,總是有理由。到做作業時他們無事可做,于是就開始小范圍的“搗亂”,周圍的孩子也被帶動著一起玩,有的甚至還離開座位,美其名曰借材料,實際上呢,可能就是借機自由地玩,你對他們總是不知道該怎么辦好。因為一、兩個人影響了一群人,繼而我們的整個課堂效果都受到了影響。為了我自己上課能輕松一點,心情能好一點。在試了多種辦法沒有效果之下,我就在每次的教具準備時為這每班的一、兩個學生準備一份材料,每次新授結束之后給他們做,同時在他們有困難時多給他們提供幫助,并跟他說,如果能認真完成作業,老師就獎你一枚獎章,如果做的好還可以給你的作品拍照,放到老師的論文里;做到老師上課的課件里,以此來激勵他們。想不到的是在我這么做之后的第三次美術課,二(5)班的梁翔鵬——每位課任老師都頭痛的孩子。在我剛走進教室時,他就跑過來跟我說:“老師,今天我帶材料了,以后你都不用幫我準備材料了,我自己都會帶來了?!笨?!就因為老師的一點小行動,激發了他學習美術的主動性。接下來的美術課中,那些平時都不準備材料,老師眼中的“小調皮”們,陸陸續續地來跟我說:“老師,以后不用幫我準備材料了?!边@不僅僅是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效果,我想對這些孩子的影響是更深遠的吧!
三、話語鼓舞,收獲意外驚喜
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都喜歡聽到老師對他的肯定和贊美,這會讓他由此充滿自信,同時又有一種極強的價值感。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過程中,激勵性、鼓舞性的語言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它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健康、活潑地發展。同時也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美術課堂中,學生做作業時邊做邊說話現象很普遍,有些同學可能是跟同伴交流他的好的創意,有些同學可能是不知如何動手,就趁著機會跟同伴玩鬧,所以,老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做一個“有心人”,發現孩子在制作上遇到困難,不知如何動手時,應及時來到他的身邊適當的點撥他,讓難題迎刃而解,除此之外,還應鼓舞他。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沒有了困難,又受到老師的鼓舞,孩子就會認真地完成他的作業。這樣我們的美術課堂才會更有效。
阮毅,也是個讓每個課任老師頭疼的調皮孩子,動手能力差。每次我給他材料,讓他動手做時他就開始喊:“老師,怎么做?我不會?!瘪R上就拿著材料來找我幫忙。開始我會一一解決他的問題。但是我發現他有很大的依賴性,幾乎每節課都要來找我幫忙。后來我跟他說:你如果能獨立完成作業,并且做的認真,做的好的話,我就把你的作品拿到其他班展示,讓他們欣賞你的作品。并鼓舞他,沒有老師的幫忙相信他會做得更好。慢慢地他不再來找我幫忙,更多的是請我欣賞他的作品。而且一次比一次做的好。看!我們幾句鼓舞性的話語,就給我們帶來了意外收獲。
同時,在孩子做作業時,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約束,同伴之間可以輕聲交流,也允許他們可以輕輕地離開座位看看同學的作業,以開擴他們的思維。在有原則的基礎上,給學生盡可能的自由。
讓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多一些獎勵機制,來喚醒孩子的學習熱情,提高孩子對手工課的興趣;多一些鼓舞人心的行動,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多一些激勵性的話語,收獲意外的驚喜。
(磐安縣安文小學 浙江金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