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
摘要:隨著世界大學城空間建設的開展,空間課程建設也在不斷摸索中。在摸索中出現了各種情況,筆者指出了實踐中空間課程建設的誤區,同時結合自己的探索,以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專題為例,從操作層面提出了自己對空間課程建設的思考。
關鍵詞:空間教學;空間課程;課程資源;夠用;海量
近幾年湖南省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世界大學城空間建設,借著信息化建設的平臺,各高校在教學實踐中開始了新一輪的改革探索,即空間教學的探索。所謂空間教學就是利用世界大學城的空間資源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與此對應,空間課程就是利用世界大學城空間現有的課程資源建設的網絡課程。筆者經過幾年的摸索,在空間課程的建設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空間課程建設存在的誤區
世界大學城的平臺是一個新鮮事物,空間教學和空間課程也是最新提出的概念,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都處在摸索階段,空間課程建設存中也存在一些誤區。
1、空間課程建設過程中資源過多
盡管世界大學城空間最大的優勢在于海量資訊,但是就教學而言,教師需要思考:講清一個問題到底需要多少資料,與這個問題相關聯的知識有多少是學生應該知道的。就實際而言,有些教師所建設的空間課程里面的資源多達上萬條。尤其是一些公共課程,課時就2課時,而該課程空間中的資源也是幾千條。試想一個熱愛學習的學生,一學期的課程不下于10科,他要看完一學期所學課程的空間資源需要多少年。
“過猶不及”是孔老夫子在二千多年就教給我們的常識,空間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也不能忘記這個常識,更何況過于龐大的信息量反而掩蓋了最重要的信息??臻g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以專業的標準來要求學生,所建設的課程要有實用性,能夠吸引學生,不能只是教師自我陶醉。
2、空間課程建設過程中資源過于精簡
有些教師牢記職業教育本著“夠用”的原則,所以在空間課程建設時也牢牢貫徹這一原則。個別教師對“夠用”原則的理解僅限于課堂教學的夠用,導致空間課程資源過于精簡。
“夠用”原則不同教師有不同理解,就筆者而言,課堂教學的夠用是最低層次的理解,對夠用原則我們應該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學生夠用。學生的夠用有眼前的理解這一知識點的夠用,更有未來職業發展中可持續發展的夠用。同時還存在對一般層次學生的夠用,更有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希望深入了解的學生的夠用。因而過于精簡,僅滿足于課堂教學需求的空間資源也是一種理解的誤區??臻g課程必須最大范圍滿足學生多層次的需求,這就決定了任何一門空間課程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拓展。
3、空間課程建設過于重設計
90后的學生易接受新鮮事物,尤其是設計精美的事物。在空間課程建設過程中使得一些教師過于看重形式,把色彩、圖片、動畫等形式看得重于一切,尤其是在一些藝術院校。
形式固然重要,好的形式可以促進內容的發展。但是,最終學生要看,老師要用的還是內容。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空間課程打造成為徒有外表的偶像派課程,而是要把空間課程打磨得既重內容又有形式的實力派課程。
二、空間課程建設的思考
筆者從教的課程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本課程共有9個專題,本文以愛國主義專題為例來說明筆者的一些想法。
1、空間課程建設前提是發揮空間資源的海量優勢
世界大學城空間最大的優勢在于海量的資源,在世界大學城的空間里信息量是浩如煙海。大量的信息是現代教學和現代學習的必備條件。教學開始前教師應該大量收集教學資料,包括文字、視頻等。就愛國主義教育專題而言,這些資料需要有一些傳統的觀點,如中華民族為著愛國主義前仆后繼地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還需要有一點比較新穎的網絡觀點,可以是一家之言。如一種假設:日本侵華成功,大和民族也有可能成為中華民族第56個少數民族。理由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備高度的認同感,類比蒙古人、滿族人先以武力征服漢人,最后被博大精深的漢文化征服,相繼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空間課程收集海量信息的簡便方法就是借助同行的空間資源。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世界大學城空間的第二大優勢是資源共享。在世界大學城空間里有著數以萬計的同行存在,尤其是湖南省已經有幾所學院在探索空間教學,這些同行的空間里都收集了很多很好的資源。尤其是每個老師都有自己教學的風格,這些風格各異的差異化資源就構成了我們空間課程建設的海量素材。這樣的方法可以節省教師自己收集資料的時間和精力,還發揮了大學城資源共享的優勢。
2、空間課程建設的重點是重新構建課程體系
一門課程,任何一個章節都有著自身嚴謹的邏輯體系。這是一般規律,一般規律要得到很好的運用,就必須結合學生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尤其是針對基礎課程,基礎課程現行教材是2006年課改的統編教材,而且專科層次和本科層次共用,這就更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層次和自己授課風格重新構建課程體系。
就愛國主義教育專題而言,教材有三節內容: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新時期的愛國主義、做忠誠的愛國者。經過仔細鉆研教材,筆者重新構建了本專題的課程體系:什么是愛國主義、為什么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新時代背景下公民如何做好愛國主義。經過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學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這個專題的邏輯結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除了專題內容需要重新構建外,每一個問題也需要教師精心地重新構建。例如對為什么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問題重新構建時,筆者的思路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講清理由。理論依據:愛國主義教育是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根據哲學理論,先進的意識促進社會的發展,愛國主義作為科學理論能夠促進的社會的進步。如韓國在上世紀的經濟騰飛就與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舉行有關聯。實踐依據: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都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而且相當成功,如韓國的“身土不二”原理;中國古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儒家博大精深的理論中處處流露出愛國的情懷,儒家學者學習理論之后都用于實踐——用學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從理論依據到實踐經驗兩個層面的構建課程體系,學生可以接受這樣的觀念: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講愛國主義不是落伍,而是一種潮流和趨勢,從心底打消一些叛逆學生的抵觸情緒。
三、空間課程建設要遵循全方位學習流程
任何層次的人學習流程都是: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在空間課程建設的過程中也應遵循這一全方位學習的規律,打造永不下課的課堂。
愛國主義教育專題的空間課程建設筆者是這樣做的:課前預習這一部分主要準備的是背景介紹,主要包括歐洲、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現狀,尤其是韓國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理論—“身土不二”,主要宗旨是讓學生了解世界范圍內圍繞這一主題的常規做法,讓學生從心底接受愛國主義這一情懷;課堂授課階段是最關鍵的環節,一般而言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授課內容,尤其是案例。為了增強學生的民族情懷,筆者在服裝系上課時一般會用到范冰冰的青花瓷晚禮服、龍袍禮服、仙鶴禮服等,中國設計師用民族元素設計的服裝作品得到世界的認可。在環藝系上課時一般會以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以及中國古代建筑中不用一根釘子造房子的奇跡征服世界的工藝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課后主要是以知識拓展和實踐教學項目為主。愛國主義教育專題的實踐項目是“評選家鄉之最”,通過學生對自己家鄉的了解從而達到熱愛一方水土、一方人民、一方文化的目的,最終實現愛國主義的內涵要求。另外還給學生準備了一部影片:《東京審判》,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各個國家的人們是如何為著愛國主義進行著不懈的努力的,苦難時期的中國如此,現在的中國更加需要如此。
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這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和研究人員的繼續努力。空間課程的理論探索與實踐運用必將在大家的探索中不斷成熟完善。
[參考文獻]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羅珍.空間教學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師生互動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9).
[3]王波.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溝通新平臺—以長沙民政學院使用世界大學城為例[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13(1).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