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會計工作是推動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和基礎工作,是夯實財政管理基礎和加強財政基層管理,實現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支撐。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者中的一員,現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如何做好會計工作,服務財政改革與發展。
一、會計工作的定位
隨著我國公共財政管理改革不斷深化,自2000年起實行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非稅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類等,對會計工作的職能和定位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是會計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會計工作的特點是業務性強,承擔著大量的記賬、算賬、報賬等會計核算業務。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僅停留在這種核算型的初始狀態,已無法滿足單位經濟運行和事業發展的需要,會計核算服務要向單位經濟預測、決策、控制等高端服務轉變。做好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就要在完成會計核算等基礎性工作的同時,注重對領導議事決策機制、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和控制制度、財務工作操作流程和環節、會計人員配備和培養等綜合管理職能的實施;逐步形成“以部門預算管理為核心,以增收節支和績效最大化為目標,不斷創新財務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努力實現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效率化”的工作思路和模式。
二是會計工作的主體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傳統觀念里,認為會計工作就是財務部門和會計人員的事,而在實際工作中僅僅靠財務部門及會計人員單方面的力量,很難真正做好會計工作。首先,單位負責人應切實履行單位會計工作第一責任主體的職責和義務。其次,突破單位會計工作由財務部門和會計人員單打獨斗的局限性和被動性,通過對單位各部門實行經費包干等辦法,變“一家理財”為“大家理財”,擴大財務管理的覆蓋面和滲透性;采取借助其他對口部門的力量,如公務接待、出國、車輛及后勤服務、廉政建設等與機關辦公室(綜合處)、服務中心、監察室等部門相互協作、相互支持,建立聯動管理機制,增強財務管理的合力。
三是會計工作方式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行政機關經費開支屬于消費型的,傳統的會計工作方式主要圍繞著“壓、卡、控”做文章,現代理財觀念要求能找準突破口、多角度、逆向思維動腦筋。節約就是增加收入,盤活存量資產、挖掘自身創收潛力,后勤服務市場化,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等新思路新方式的嘗試,突破了會計工作的瓶頸,拓展了財務管理的思路和模式。
二、做好當前會計工作的著力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改革的發展,近十余年來,會計工作也發生著深刻變革和長足進展。實行部門預算使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執行、預算收支及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等內容和方式得到了變革和推進;實施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非稅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類等,進一步創新和充實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內容和手段。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著力點,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一)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當前,部門預算的收支和執行愈加透明,社會公眾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監督力度日益加大,傳統的以控制為核心的預算系統已不能滿足新的要求,以公共項目的執行情況和實際績效進行考核和監督的預算績效管理系統成為新時期預算管理的導向。相對于西方國家成熟的預算績效管理模式和體系,我們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才剛起步。從單位實際工作出發,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一是要更新觀念,改變財政資金使用“重分配、輕管理”、“重投入、輕效益”的傳統做法,建立經費支出“事前有目標、事中有監控、事后有評價”的預算績效管理模式;二是成立以單位領導、財務部門、業務部門、專家等組成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組,建立健全項目績效目標編報、預算執行和監督、結果認證和評價等預算績效管理流程;三是循序漸進,以項目績效評價為突破口,然后向單位績效評價、部門績效評價和綜合績效評價推進,可借助社會中介機構的力量,提高預算績效評價的客觀公正性和工作質量。
(二)推進內部控制規范,保障經濟活動健康安全運行
隨著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年度預算執行審計和單位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力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嚴,暴露出單位在預算執行、經費收支、政府采購、基本建設等各方面的問題,強化單位內部控制也日益成為會計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運用內部控制來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從科學發展的角度自覺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從經濟活動風險管控的角度落實廉政風險防控的要求,能夠在建設廉潔高效政府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要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近年來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側重于對各項改革舉措的推行和實施,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方面有些忽視和減弱。如對原始憑證的審核不夠嚴密,出現假發票入賬的問題;現金管理、銀行對賬、賬簿登記等基礎性工作不規范,出現大額現金開支、往來賬清理結算不及時等問題;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脫節,造成賬實不符、資產流失等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基石,引導和促使單位的經濟活動在規范有序的路徑體系下健康運行。
二是要強化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目前各行政事業單位都相應制定了內部財務、資產、票據、公務卡、公務接待、公務用車等管理辦法和控制措施,但實際執行往往打折扣和出現偏差,達不到預期效果。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單位領導層要對內部控制工作高度重視,起領導帶頭作用,上行下效,形成內部控制執行的良好氛圍;其次要定期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進行反饋和通報,查找薄弱環節和盲點,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和調整。
三是要健全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盡管各單位內部管理制度比較齊全,但隨著財政改革的深化,新的財務管理形式和規程不斷涌現,就需要結合單位實際,制定相應的內部貫徹落實措施。同時應對原有的內部制度、辦法,根據情況變化及時進行修訂調整,避免出現財務管理滯后和被動的問題。
三、會計工作的團隊作用和人員業務素質的提升
當前會計工作的內容和形式越來越復雜,操作流程日益細化和規范,做好會計工作單靠會計人員個體的力量不僅難以完成現有工作任務,更談不上工作質量和成效,只有發揮會計團隊力量才能按期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好的會計團隊,一是領頭人應具有開闊的視野、敏銳的頭腦,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強,能夠合理調配會計人員,取長補短,激勵和帶動大家共同做好會計工作;二是明確崗位責任和建立工作績效考評機制,用制度管人,形成競爭與合作相互融合的良好氛圍;三是強化團隊意識,保持對外統一的口徑和尺度。
適應會計工作的要求,會計人員要由“專才”向“多才”轉變。現代經濟社會要求會計人員要努力拓寬知識面,做到一專多能,善于運用經濟管理和其他有關專業知識、方法和手段,解決會計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就具體業務工作來講,會計人員在管理監督一般性費用開支,差旅費、會議費、設備購置費等方面比較熟練,但對某些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費用開支方面就需要掌握有關的基本專業知識,同時借助于專家的指導,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減少主觀隨意性。會計工作與多個部門打交道,需要會計人員具備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同時還應注重培養和鍛煉口頭表達和文字寫作能力,才能得到領導更多的關注支持和部門及同事們的理解,更好地開展工作。
(作者單位:山東省人民防空辦公室,山東 濟南 250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