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作為展現給外賓的第一張名片,公示語在極大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在我國,公示語研究,特別是公示語翻譯研究,起步較晚。學者從公示語概念、功能、實證舉例以及翻譯等方面對這種語言現象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在簡述公示語英譯現狀的基礎上,從語用學角度對其錯誤的英譯進行歸納總結,旨在探討公示語正確的英譯方式。
關鍵詞:公示語;英譯;語用失誤
1. 公示語定義與特點
隨著經濟全球化、城市國際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希望了解中國的文化。作為城市的一張重要名片,各種公共場所的中英文公示語無疑會給外賓留下第一印象。在公共場合中具有指示意義的標語——公示語,主要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強制性四種突出的功能。
2. 公示語英譯現狀
1983年,Jenny Thomas在 Applied linguistics 上發表了題為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一文,并提出了“語用失誤”這一概念。此概念的提出為跨文化交際和外語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其中,公示語的翻譯是跨文化交際語用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國外的許多學者均對此進行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東西方文化差異及對跨文化語言交流產生的影響與常見的跨文化語用失誤現象及其成因等。期間,許多學者也從語用學角度對公示語翻譯中的語用失誤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在我國,公示語翻譯研究雖起步較晚,但一些語言及翻譯學者對此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從現有文獻來看,學者對這一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公示語概念界定及功能論述、其語言特點及風格歸納、實例舉證及翻譯錯誤分類、以及公示語翻譯策略探討。近年來,我國的公示語研究呈現出以下兩種特點:實證定量研究成為新趨勢,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并對取得數據進行定量分析;與其它學科交叉滲透研究。
然而,從學術發展、創新的角度來說,國內學術界針對公示語方面的漢英翻譯開展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待進一步拓展。
3. 公示語英譯錯誤簡析
從語用角度來說,漢語公示語翻譯中的錯誤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語言語用失誤(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會語用失誤(sociolinguistic failure)。前者主要指語言使用者忽視了語言的語用效力,運用語法正確的句子卻無法讓母語為英語的人所理解。公示語翻譯作為跨文化交際的一種,上述現象屢見不鮮。下文將對這種公示語翻譯中出現的語言語用失誤現象進行分析。
3.1逐字逐詞翻譯
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許多翻譯者忽視句子的語用效力,將每個詞的字面意思依次譯出,并機械地將這些詞組合成句,由此產生了語用失誤。在公示語翻譯中,這種由于逐字逐詞的機械翻譯而造成的語用失誤比比皆是。例如在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類似于“當心夾手”的公示語通常會被譯成 “Be Careful of Your Hands”從句法層面來看,譯者將“當心”譯成 “be careful”是準確的。但是其卻忽略了句子的語用效力。事實上,該公示語目的是為了提醒、警告乘客避免夾手。因此,機械地將“當心”譯成 “be careful”無法表達此目的。而“Watch Your Hand” or “Caution: Risk of Pinching Hand”兩種譯法能夠更貼切地起到提醒乘客的作用。同樣,其他類似的有關漢語“小心”的標語在其翻譯過程中也應該考慮到其語用效用。例如“小心站臺間隙”通常被譯成“TAKE CARE OF THE GAP”。但更正確的譯法應為“Mind The Gap”,因為“mind”和上文的“caution”都有提醒注意的語用效果。
在一些旅游景區,類似于“收費價目牌”這類公示語的英文通常被譯成“Charge Priceboard”。很明顯,譯者將“收費”譯成“charge”,“價目牌”譯為“priceboard”,并將這兩個詞組機械地組合在一起。事實上,該公示語提示的就是景區一些旅游或是娛樂項目的收費價格。因此,將其譯成 “Price List” 則更容易被母語是英語的游客所接受。
3.2 忽視句法結構以及習慣表達的差異
漢英兩種語言分屬兩類不同的語系—漢藏語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以及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因此在句法結構及習慣表達方面,兩種語言必然有所差別。譯者若忽視這種差別,必然會造成譯文無法被接收者所理解。
在漢語中,句子結構講究平行,經常會出現句子或詞組的并列使用。因此這樣的標語在城市中很常見:小草青青足下留情;青草依依踏之何忍;小草微微笑請您走便道。若是按照漢語的習慣,以上標語很容易被按照平行結構的原則被譯成“The grass is lovely, how can you bear to trample on it?”或是“Little grass is smiling slightly. Please walk on the pavement”。乍一看,這種翻譯似乎完全表達了以上漢語的意思,也能夠被外國人所理解。但是,以英文為母語的游客卻很難接受上述翻譯,因為其更習慣于使用“Keep off the grass”這種母語中的習慣表達,這也更加符合公示語簡潔明確的特點。
4. 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漢語公示語翻譯過程中出現的語言語用失誤現象及其原因。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若忽視了兩種語言的語用效力而機械的逐字逐詞翻譯,必然會造成譯文無法被目標語人群所理解。因此,在漢語公示語英譯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英文句法結構的特點及其習慣表達,既要重視公示語的字面意思的準確翻譯,也要充分考慮其語用效力。
[參考文獻]
羅選民. 視角: 翻譯學研究.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2]呂和發, 蔣璐. 公示語翻譯教程(學生用書).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
[3]羅敏. The Study of Public Signs Mistransla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科技信息.2012, 24: 197-98.
[4]Fasold, Ralph.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110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