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旭 李志強
一、基本案情
2009年6月17日,犯罪嫌疑人賈某在某縣農村商業銀行貸款80萬元,其姐夫周某為擔保人。2010年賈某因無力還貸,周某替賈某將以上銀行貸款還清。2010年6月13日經法院調解,賈某同周某達成協議,因周某還了賈某所貸80萬元人民幣本金及利息,賈某將自己的石料廠和兩臺裝載機抵債給周某,并簽署了了轉讓協議。2013年7月25日,賈某因給兒子安排工作沒錢,便同周某提出要用一個裝載機干活,周某不同意,賈某便帶著兒子賈小某(15周歲)來到周某石料廠欲將兩臺裝載機開走。
賈某的哥哥賈大某負責看管石料廠,并知曉裝載機都屬于周某。賈某來到石料廠后,說這個裝載機是他自己的,賈大某便給周某打電話說明情況,賈某則邊說邊上了裝載機。賈大某想阻攔也不敢,害怕出事,也勸不住他。最終,賈某父子開走了兩臺裝載機。其中一臺以108000元賣于他人,另一臺還給了周某。
【意見分歧】
針對本案定性問題現存在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賈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賈某對周某實施了詐騙,理由如下:賈某剛開始雖然答應了將自己的石料廠和兩臺裝載機抵債給周某,但后來其又帶著自己的兒子將兩臺裝載機開走了。賈某虛構了自己要將裝載機抵債給周某的假象,取得了周某的信任,最終和周某達成協議,故該行為構成詐騙罪;賈某對賈大某實施了詐騙,理由如下:賈某在石料廠內對賈大某謊稱那兩臺裝載機為自己所有,使賈大某產生陷入了錯誤認識而給周某打電話,最終賈某取得了財物,故構成詐騙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賈某的行為構成搶劫罪。理由如下:賈某與其子賈小某去了周某的石料廠,不顧管理員賈大某的阻攔和勸告,強行上了裝載機并開走。賈某對財物的管理人使用了暴力,最終劫取了兩臺裝載機。賈某雖然未對裝載機的實際保管人賈大某實施暴力,但其上裝載機并開動的行為已經對賈大某的身體形成了一種變相強制,通過此種方式使賈大某產生了恐懼(賈大某想阻攔也不敢,害怕出事),進而排除了賈大某的反抗和阻攔,任其搶走財物。故賈某當場使用暴力劫取兩臺裝載機的行為構成搶劫罪。
第三種意見認為,賈某的行為構成搶奪罪。理由如下:賈某帶著自己兒子賈小某去周某的石料廠,不顧管理人賈大某的阻勸公然開走兩臺裝載機的行為,主觀方面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觀方面表現為公然對財物行使有形力致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數額較大的財物。同時,賈家父子是具有直接奪取裝載機的動機,即直接對財物實施暴力而不直接對人的身體行使暴力。被害人則是可以當場發覺但來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制服不能抗拒,也不是受脅迫不敢抗拒。故賈某的行為應認定為搶奪罪。
【作者評析】
首先,賈某對周某實施了詐騙而構成詐騙罪不成立,賈某雖然存在承諾將自己的兩臺裝載機抵債給周某其后又反悔的行為,但此行為不屬于賈某使用了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而騙取財物的行為。賈某在剛開始簽訂抵債協議的時候,其主觀方面也并未表現出非法占有的目的。故其行為不構成詐騙罪;賈某對賈大某實施了詐騙而構成詐騙罪不成立,賈某雖然在石料廠內對賈大某謊稱那兩臺裝載機為自己所有,使賈大某產生陷入了一定的錯誤認識給周某打電話,但賈某最終取得兩臺裝載機并非是因為賈大某基于錯誤認識自愿交付的,而是通過一種暴力的方式奪取了財物。故其行為不構成詐騙罪。
其次,賈某在周某的石料廠不顧管理員的阻勸而強行將裝載機開走的行為,雖然使用了所謂的“暴力”,但該“暴力”并未針對于財物的保管人,也沒有對其身體實行打擊或者強制而壓制其反抗,不符合搶劫罪的客觀構成要件。誠然,盡管賈某強行發動裝載機,對賈大某的身體形成了一種變相強制,但結合本案案情(賈大某實為賈某的哥哥),賈某對其哥哥實施惡意搶劫的主觀惡意不明顯,將其定為公然奪取財物的搶奪罪更為適宜,故此行為不構成搶劫罪。
綜上,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即賈某的行為構成搶奪罪。賈某帶著自己兒子賈小某來到周某的石料廠,不顧管理人賈大某的阻攔勸解,公然開走兩臺裝載機。賈某的此種行為,符合搶奪罪的構成要件,主客觀相統一,故賈某的行為應認定為搶奪罪。
(作者單位:漳州市龍海市人民檢察院,福建 龍海 3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