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劉芹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經濟也得到了相應提高,逐漸呈現農村城市化趨勢,與此同時,農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也日益突出。為此,國家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以求徹底改變農村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本文以七星關區為例,就農村清潔工程做了些思考。
關鍵詞:七星關區;農村清潔;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X3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05.003
1 七星關區農村清潔工程現狀及成效
隨著惠農富農政策的深入實施,七星關區農業產業化和社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農村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但是,發展不完善,農村粗放型經營還占很大比例,資源消耗大,污染加劇等問題突出,同時七星關區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人口集居和流動性加大,生產、生活垃圾亂丟亂堆情況也時有發生,致使農村村莊、道路、田園等臟亂差現象進一步加劇,農村環境污染進一步加深,嚴重影響了農村持續發展和人民健康,因此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強農村環境治理迫在眉睫。
自2000年來,七星關區區委、區政府將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作為整治農村環境,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抓手,在全區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治理。 通過農村清潔工程的實施,村莊建設規范了,農戶出行方便了,臟、亂、差現象得到遏制。農作物廢棄物得到無害化處理和利用,農田環境漸近好轉,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提高。
2 實施農村清潔工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民對環境衛生和污染意識還很淡薄
農村清潔工程在我區實施后,凈化了村莊環境,整治了村容村貌,建成了收運基礎清潔設施,但是,由于七星關區是一個農業大區,發展起步晚,發展不一致,農村環境衛生意識淡薄,特別是環境污染意識,農村沿襲的生活陋習,如隨意丟棄垃圾的習慣仍存在,一大部分農民對生產生活中垃圾污染環境、危害健康等方面認識仍然不足,生產生活中垃圾隨意傾倒,塑料、化纖等化學制品丟棄或簡單焚燒處理現象還時有發生。
2.2 資金不足,清潔工程不到位
在實施農村清潔工程的過程中,對清潔工程的建設理解不全面,清潔設施的建設和運轉存在著資金短缺,配套設施建設不足,后續處理費缺乏資金來源,收集、運輸、處理工作難以運轉,一些村組由于資金困難,只能對收集來的垃圾在異地簡單堆放;污水排放處理設施、無害化處理設施、農田集成技術治理和生態治理建設不足,出現了路上干凈路旁亂,村里干凈村外臟,出現再污染轉移現象,難以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良性循環。
2.3 缺少長效機制建設
目前,在實施清潔工程的項目時,過分追求速度,大面積實施,希望在短期內改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卻忽略了長效化的機制建設,清潔工程設施遭受破壞,保障力度不夠,環境情況出現反彈。一些村雖然建立了相關制度,但落實力度小,引導不到位,農民不講衛生、不愛環境的習慣依然沒有根除,環境治理制度落實仍然存在有章不循的問題。
3 實施農村清潔工程的幾點建議
3.1 加大宣傳和引導,提高農民環境建設積極性和環境衛生意識
農村清潔工程,農民是建設和受益主體,要充分引導發動農民,發揮農民自治力量,使農民隨意丟棄或亂堆亂放的不良行為,轉變為愛環境、講衛生、除污染,自行收集和處理,才能實現農村環境治理長效化。
3.2 加強和完善設施建設、農田治理建設,實現建設清潔工程終極目標
農村清潔工程建設,其最終目的是減少農村環境污染。因此,鄉(鎮)要統籌規劃,增建垃圾設施,完善垃圾污染分類收集設施,特別是分類處理設施、污水排放管網和處理系統,農田垃圾、廢棄物分類收集設施和處理系統,這樣才能確保農村環境污染物得到處理和再利用。同時加強配方施肥、秸稈綜合利用、病蟲害防治、節水灌溉等集成農業技術措施資金投入,改善農田環境,確保人民吃得安全。加大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從而實現清潔工程建設的目的。
3.3 農村清潔工程建設,要整合各方資源,引導投資多元化
在工程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要充分整合各方資源,積極探索其他資金投入機制。一是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扶持,建立垃圾收運、污染物處理、生態環境治理補償專項基金;二是要整合各部門積極參與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三是多渠道社會籌資,將社會捐助一同納入清潔工程建設;四是要創新生活垃圾、廢棄物、污染物處理資金,變廢為寶,增強自身的“造血”能力。
3.4 建立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保障長效機制
農村清潔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涉及許多方面。因此,區委、區政府應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和督辦,建立協調督導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協調各部門通力合作,統一建設方案,集中投入,形成合力,共同抓管,確保此項工程建設常抓不懈,落到實處;鄉(鎮)辦要成立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由黨政“一把手”負責抓,專人負責具體抓,督促檢查和巡視,干部具體抓的工作格局中;要建立《農村清潔工程考核辦法》、《農村清潔工程責任追究辦法》等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真正樹立農村清潔工程長效機制。
4 結語
在我區大部分地方,農村清潔工程實施效果明顯,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農民群眾的熱情和環境保護意識也明顯提高,從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步轉變到清潔生產,農村廢棄物得到了資源化利用,有利于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建立起經濟發展與環境整治的良性循環新機制,最終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
參考文獻
[1]方達福,董明鋒,方向亮,等.關于完善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設的思考[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3,(3):13-14.
[2]呂水生,周沫沫.實施農村清潔工程的有益啟示與思考[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2,(4):24-26.
作者簡介:楊青,中專學歷,畢節市七星關區農業環境監測站,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業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