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楚娟
摘 要:基層干部是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骨干力量,黨和政府各項工作要靠他們落到實處;基層干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責任主體,擔負著事業發展的繁重任務;基層干部是依法實施社會管理的公職人員,需要處理各類復雜矛盾、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基層干部是黨聯系群眾的重要紐帶,他們把老百姓的利益訴求同執政為民理念有機結合起來。
關鍵字:基層干部;成長渠道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從某種意義上說,基層干部的工作能力、思想作風、文化素養、道德品行如何,對于一個地方、單位和部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百姓福祉,至關重要。
一、街道及社區的主要職能
街道作為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政府行使轄區內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建設、社區建設、民族團結、民事調解、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司法、勞動保障、社會管理、優撫救濟、擁軍優屬、環境衛生、綠化環保等管理工作,并對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工作負全面責任。領導、指揮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中隊查處轄區內市容環境衛生、城市規劃、園林綠化、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無照商販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
負責轄區社區建設工作,積極開展社區服務工作,大力興辦社會福利事業,組織社區服務志愿者隊伍,動員單位和居民興辦社區服務事業,指導社區居委會開展各類社區公益活動。建立與區相關職能部門的聯絡員制度、信息共享等制度,確保及時、準確傳遞業務信息,快速、高效地解決問題。
二、基層干部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層干部的優勢認識不足。基層干部長年累月工作在第一線,在調解矛盾糾紛、處理復雜問題、應對突發事件上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這是基層干部的優勢。
2、基層干部的選拔機制不暢。主要是影響干部流動的身份、編制等體制性障礙較多,公務員身份以外的人員如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等各類人員進入各級黨政機關的途徑較少,
3、基層干部的保障措施不力。基層工作條件差、任務重、壓力大,處在矛盾問題的最前沿,但由于受環境、職數等因素的限制,基層干部上升空間小,面臨著"晉升難、機會少"的困境,只有少數干部能夠走上領導干部崗位,絕大多數干部只能停留在普通干部的崗位上,影響了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4、是干部隊伍“出入口”缺少暢通機制。受編制的限制,公務員的入口門檻較高,干部隊伍年齡老化日益嚴重,從而使年輕干部隊伍在“源頭”上缺乏一定數量較高素質的人才儲備,影響到后備干部的培養提高。
三、基層干部的成長渠道
年輕干部的成長渠道、成長成才不是一個自然的成熟過程,而是多種主客觀培植條件不斷優化并綜合作用的結果。其成長渠道表現如下:
1、自我成才。需要自身的勤奮和努力,勤奮刻苦、努力工作是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關鍵。一是勤于學習,儲備技能。在學習上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調查對象中,現任干部都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了各級黨、干校或成人教育學校的學歷教育;二是勤奮工作,創造成績。年輕干部快速成長必須腳踏實地、扎實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贏得組織和群眾認可。調查對象中,75%的干部曾被各級黨組織授予“優秀公務員”、“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2、 組織培養。年輕干部自身素質是成長的基礎、發展的起點,但必須通過各級組織的培養教育的外因推動才能起作用。
首先,早發現苗子早培養,避免干部素質提高滯后于年齡增長的現象。年齡是干部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沒有年齡上優勢也就沒有成長過程的優勢。針對年輕干部記憶力好、思維敏捷、精力旺盛、勇于創造和可塑性強等特點,堅持從基層和基礎抓起,選好苗子早培養,早壓擔子早成才,從而為他們盡早進入領導崗位創造良好條件。
其次,運用綜合措施進行大力度培養。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是培養造就干部的基本途徑和手段。一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在充分利用教育培訓主陣地的基礎上,積極創設新的教育培訓載體。每年組織近年輕后備干部赴“沿海沿江”經濟發達地區實地學習考察,從而促使年輕干部不斷解放思想、提升素質。二是加強實踐鍛煉力度。堅持選派年輕后備干部到縣委確定的非公經濟和城市建設等重點產業、重點項目上去鍛煉,同時對一些需要提高、豐富應對復雜局面和處置急難險重事件能力的年輕干部,采取組織調整、崗位交流、選派掛職等方式,著力強化組織培養和鍛煉效果,促其健康成長。在此基礎上,將鍛煉表現優秀、成績突出、近期擬提拔任用的后備干部,放到相應崗位,采取擔任“見習領導”、“領導助理”、重要崗位副職和臨時主持工作等方式進行重點培養,縮短年輕干部成長周期。
第三,加強對干部的嚴格管理監督,不斷激發內在的成長動力,保證干部按正確的方向健康成長。加強對干部的嚴格管理監督,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要舉措,也是激發其內在動力的根本保證。
3、公平競爭。堅持把干部工作實績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根據干部年度考核、重點工作或重大項目完成及群眾“公推”等情況,適時把品德高尚、清正廉潔、勇于創新、實績突出、爬坡破難、勇挑重擔、埋頭苦干、群眾公認、貢獻重大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形成“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以為定位”、“爭先保位”、“創新提拔、平庸免職”、“靠走關系無市場”的用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