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玉梅
(濰坊市工業學校,山東 昌邑 261300)
201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首次把“體”放在各方面發展的首位,足見體育活動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應該關注當前幼兒教育發展的動向,以幼兒身體健康及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為標準,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傳授各種體育教學理念和技能,形成正確的體育教學觀,樹立德智體美勞的素質教育理念??v觀目前的體育課教學情況,與這個培養目標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調整學前教育體育課程的教學策略,已經成為中職學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2001年6月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對嬰幼兒教育中健康領域的目標為:“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各綱領中的教育目標,無一不強調了嬰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是首要目標,綜合這一系列的要求與目標,不難看出體育教育可以增強兒童的體質,發展兒童的智力??茖W的體育運動能培養兒童頑強、克服困難、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增強競爭、團結、協作的社會意識,對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合理的體育教育可以使感覺統合失調、特殊兒童融入正常的生活與教育中。這就需要幼兒教師要熟練掌握幼兒體育教學的理念和技能,作為目前培養幼兒教師主力軍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開展體育教學必不可少。學前體育教育應該成為學前教育的重點。無論在家庭教育還是各學前教育機構中,學前體育教育都應該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
中職學前教育學生大部分是女生,處于身體發展的青春期,每次體育課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參加體育活動,這給開展體育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其次,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意志上畏難,具有較強的惰性,也是造成學習興趣不濃的原因。
長期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培養學生的幼兒舞蹈、幼兒美工、幼兒音樂等技能為主,缺乏對學生體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對體育課的軟硬件投入不夠,設備簡陋,管理松散,課外活動中體育活動偏少,體育教學逐步被淡化。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教育具有提高學生自身身體素質和進行幼兒教育的職業訓練的雙重任務。目前一些中職體育教師一方面擔任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同時還兼任其他專業班級的體育教學,教師不論什么班級都用同樣的內容、教案、教法,學校評價考核的時候也僅僅是評價學生的身體與運動成績,這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任務相去甚遠。
當前大多數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很少涉及幼兒園體育教學內容,雖然有些學前教育專業開設體育教學法課程,但因任課教師不是體育專業,照本宣科,只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專業的體育院校一般也不會開設專門的幼兒園體育教育課程。因為在職前培養中基本沒有接受過幼兒園體育教育的相關訓練,所以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入職后組織的幼兒園體育教育活動質量不高,難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體育教師只注重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對理論知識學習不夠重視,不善于在實踐總結中發現和研究問題,多憑經驗、直覺處理問題,很少進行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解決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問題和幼兒園組織體育活動的能力的相關研究;很少針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做相應的研究,科研能力相對較低,也是導致體育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不被重視的一個原因。
我們經??吹?,學生在課余時間成群結伴,或打球,或追逐,或游戲,其活動時間之長,活動量之大,積極性之高,往往是有些體育課所無法比擬的。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況呢?我認為,關鍵是學生的興趣問題。為了提高學生對參加體育教學活動的直接興趣,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在大綱規定的范圍內,盡可能選擇學生既感興趣,又有鍛煉價值還能與幼兒體育活動聯系密切的教材內容。如健美操、武術、體育游戲等。(2)積極改進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例:學生在掌握了體育游戲的游戲規則后,學生與教師“角色互換”,讓學生掌握武術的內容后,可以與唐詩宋詞或者兒歌、童謠等結合創編幼兒武術操,新穎的組織形式和多樣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激起學生對練習的興趣,還能為學生畢業入職做好鋪墊。
針對學校體育設備簡陋、器材匱乏的現狀,依托學前教育專業特點開展體育教學。像:教師在體育游戲教學中,創設各種有關毽子的體育游戲,讓學生自己動手縫制毽子,準備教具,教師在進行健美操教學時,也可引導學生自己制作花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在動物模仿操教學中,讓學生創編兒歌、制作頭飾和描繪動物圖像。美工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課,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體育器材,不但能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還促進學生美工技能的掌握,一舉兩得,這也讓學生對本課產生強烈地期待,有利于課堂活動的開展。
通過對徒手操和體育游戲的學習,陶冶美的情操,始終把思想品德教育、行為舉止、禮儀的訓練相結合,培養作為一位合格的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的任務要求學生不但要提高自身身體素質,還要掌握對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的方法。這就使得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一手抓體育技能,增強學生體質,一手抓體育教學法,加強職業訓練。二者齊頭并進,缺一不可。作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教師不但要了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還要了解幼兒體育活動的特點才能更有效的開展體育教學。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個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個小時,季節交替時要堅持。通過體育活動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發展幼兒的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促進其平衡機能的發展。對于拍球、跳繩等技能性活動,不要過于要求數量,更不能機械的訓練。通過對《指南》健康內容的解讀,要求我們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教學中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游戲,學生只有掌握了適合幼兒的體育游戲,才有可能應用到以后的教學中去。
在我國,學前教育正處在大發展時期,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在改變幼兒學習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幼兒教師的角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高了體育教學能力,便能提高未來幼兒教育的質量。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教師必須主動適應社會的要求,不斷地進行專業學習,不斷反思自身的教育實踐,努力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師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狀,積極地與團體進行合作與協商,加強與各個學科、領域的合作有效提升專業化水平,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應改變以往體育教學內容面面俱到,而那些有助于提高學生今后從事幼教工作能力的教學內容卻不夠重視,內容、授課時數偏少的局面。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教學的目標,要改變單一化的趨向,應與其他學科教育密切結合,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與學中的作用,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觀念,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自身的主體意識,還能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學習的能力。教師應通過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價值的認識,選擇符合學生興趣與需要的體育內容與項目,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組織能力與方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提高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的教學效果,使其能勝任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羅希堯.中學體育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于振峰.體育游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K].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