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月好 楊 震
(1.大連中石化物資裝備有限公司 遼寧·大連;2.中石化國際事業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
一帶一路戰略是在古老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原型上進行了深化。其中,一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古絲綢之路的軌跡上繼續向西延伸,輻射到歐洲,將亞歐緊密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北至歐洲,中至中亞,南至南亞、印度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影響下,我國西北五省和西南四省將重點受益,對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將起到重大提升作用。另外,河南省、山西省等內陸省份也可以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拉動內需、擴大出口。
一路是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以我國古代“下南洋”為原型而進行的拓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我國東部省份為主,及主要港口,主要對接東南亞、阿拉伯半島、非洲和歐洲。其中一帶一路戰略的建立、亞投行的設立、國際物流中心、國際化大港口和海南國際旅游島等規劃實施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實施有很好的推動作用。辯證地看,基礎設施、交通、文化旅游等項目的投資也對拉動內需和經濟“走出去”有相當大的主導作用。
我國經濟正處于“新常態”環境下,為保證經濟穩定增長,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尤為重要。第一,一帶一路戰略的構建對“走出去”經濟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二,目前我國的經濟正處于轉型階段,要徹底改變世界工廠的格局更加需要優勢資源和有利政策的推動,拉動內需,擴大出口。一帶一路給我國經濟帶來的直接效應;第三,我國改革開放30年,社會經濟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大發展時期,資源的不斷消耗,成為制約我國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因素。發展轉型的迫切要求,一帶一路戰略的設立,為我國經濟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保證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
(一)拉動內需。一帶一路戰略由于其政策十分優惠,能夠吸引大批客商落戶,并形成產業的聚集。而產業聚集的形成又能夠帶動貿易、金融、服務等行業的發展,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此外,一帶一路戰略的建立也會對沿線城市造成極大影響,大量的貿易往來、人員交流促進了周邊城市的基礎建設、金融貿易、商業地產的發展,帶動了地處內陸省份和城市的經濟發展。首先為保證中國與中亞、歐洲國家的貿易信息充分對稱,建立絲路物資交易平臺,按照不同的模塊分為農產品、旅游業、工藝文化類、醫藥類、石油化工類和機械類。在每個模塊中除了相關產品的質量等級、技術參數、價格等基礎的信息外,還設有貿易合作服務支持模塊,可以就相關貿易合作進行深入洽談與溝通。這些產業的發展會極大地帶動內需,增加就業和稅收;其次是金融合作體系,亞投行的設立受到了國家和國際的重點關注。國家為了扶持該項目投入了萬億美元作為扶持資金,再加上大型企業和各種組織機構的關注與支持,為構建亞投行提供了極大地便利。
(二)擴大出口。近年來,國家對西部地區建設越加重視,而一帶一路戰略的設立有助于推動與國際貿易市場接軌,成為連接西部地區與中亞、西亞、歐洲諸國的樞紐。一帶一路戰略的設立還有助于深化國內外在經濟、貿易、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轉型發展。一帶一路戰略在很多方面享受著國家最優惠的政策,如進出口貨物不受數量限制、金融外匯管理放松、實行金融自由化、進口免稅等。在這些政策的影響下,許多跨國公司選擇一帶一路戰略下重要省份作為自己的物流分撥中心,進行全球范圍內的物資調配。因而,一帶一路戰略將聚集巨大的貿易流。此外,一帶一路戰略放松了對外匯的管制,實現了貨幣兌換,這些因素有利于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也推進了出口規模的擴大。
(三)改變經濟結構。一方面改變了內陸省份和城市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其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由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天然優勢,使其成為眾多知名企業及高科技企業的首選之地。高科技企業的引入,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技術,對本地企業起到帶頭示范作用,也促進了區域內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大企業的入駐,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需求。因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帶動金融、商貿、保險、交通、餐飲、住宿等眾多產業的大發展。就金融行業來說,“亞投行”的設立將促進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接軌,同時增加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一)拉動內需。當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東南亞、非洲的合作集中在經貿和旅游兩方面,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要正視發展中的問題,在2015年博鰲論壇期間,泰國官員就提出,海南與東盟直航的航班數量少,嚴重阻礙了雙方的往來。同時,洋浦自由港的建設進度和規模比天津港方面都有不小差距。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省份和城市,利用好自身生態環境良好、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產業升級。例如寧波港和洋浦港及三亞臨空經濟區的升級建設對拉動內需都有巨大的推動力。
(二)擴大出口。以沿海省份為例,以先進科技為支撐的制造業和發達的軟件業為依托,向東南亞、非洲等地出口電子產品、軟件服務和設備。同時利用漁產品豐富的優勢,努力開發適合熱帶種植和生產的農副作物。以質量贏機遇,以口碑謀發展,快速打開海外市場的大門,提高海外市場占有率。同時,要充分利用沿海省份的區位優勢,把國外的優勢資源和項目引入國內。比如,原油生產、煤炭產業、冶金技術、熱帶水果、天然氣、機械制造業等等。另外,還要對南海的海上通道功能進行深入發掘,大力開發物流產業,加速東南亞、非洲與國內的物資交換與貿易往來。
(三)改變經濟結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包含區域能夠對物流需求充分滿足,同時也實現了國際港口群的建設,包括寧波、洋浦、三亞、北海等港區。港口群以集裝箱運輸為主,能源與一些散雜貨物的運輸也都有涉獵,以此成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運輸主體地位。
以沿海城市軸心區域,通過經濟園區和加工貿易園區,吸引了大量的外國企業以及內地企業來到沿海,使資源整合、加工生產以及營銷服務的全面發展,形成了一種三方聯動的新型產業格局,成為了亞太經濟圈的活力中心。
(一)加大對貿易輸出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了增大貿易順差,樹立自己的品牌優勢,更好地占領海外市場,提高本國的競爭力,需要加大對貿易輸出企業的支持力度。具體來說,從政策方面,需要細化進出口退稅政策和相關稅收優惠措施,以盡可能減小外貿企業的貿易壁壘,鼓勵企業從事外貿經濟業務往來。從信息提供角度,可以針對企業的外貿實務及相關問題成立專門的服務機構,具體服務項目包括海外貿易環境咨詢、外海投資政策咨詢、企業法務咨詢和中介服務等等。
(二)加強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交通運輸行業是“一帶一路”基礎建設的基石,為了更好地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促進經濟發展,就要加強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如興建國際化的航運樞紐站,使從出行人數和出行質量得到大幅提高;充分利用海上資源建立游輪航線基地,可供海外船只停靠,解決游艇跨境停靠問題;開發高端游艇服務,為跨境豪華游提供適宜的出行工具,以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推進自由港口的興建,為全面拓展航運業務,提升海運競爭力做貢獻。
綜上所述,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只有將一帶一路戰略貫徹落實,才能完成國家經濟轉型的重大目標。一帶一路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延伸,必將會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產生福澤子孫的重要影響。
[1]高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起航[J].海運縱覽,2014.5.
[2]雷興中.關于創建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的探討[J].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