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艷
(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我國牧業省份基本上都是分布在沿邊或高原地帶,氣候環境惡劣,境內多山,荒漠、沙漠和戈壁遍布,自然環境、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一旦發生環境問題或者生態災難,極難恢復。因此,牧業省份尤其是新疆這樣的牧業大省,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和大繁榮,必須堅持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本文通過對新疆哈密長河工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河集團”)循環經濟模式的剖析,為牧業大省畜產品加工業選擇循環經濟模式提供參考。
長河集團成立于2000年3月,注冊資金3億元,2010年企業資產總額7.3億元,銀行信用等級AA,下轄長聯腸衣、長舟皮革、長青農牧、長興畜產品工貿四個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形成以腸衣加工為龍頭,集清真定點屠宰、畜產品交易、飼草料種植與加工、牛羊育肥與良種繁育、牛羊肉與皮革生產、出口一條龍于一體的產業化格局。長河集團主導產品鹽漬羊腸衣90%以上出口歐洲和日本,是全國和西北五省綜合規模最大的腸衣生產出口企業。
長河集團發展循環經濟主要基于如下考慮:一是解決畜產品加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糞便等問題的選擇。如果這一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將對當地的水資源、土地資源、衛生環境等構成重大威脅,將影響到畜產品加工業的持續發展;二是降低畜產品加工業投資成本和運行風險的必然。畜產品加工業集約化養殖和有機飼料生產的周期相對較長,占用資金量相對較大,抗擊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一旦市場出現劇烈變動,極易形成大的經營風險或者企業風險,直接影響企業發展甚至威脅到企業的生存,急需找到一條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效益的發展新路子;三是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要求。隨著國家《清潔生產促進法》、《節約能源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相關政策的出臺,政府將不再容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現象的發生,這就對企業盡快轉變發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四是贏得發展先機和占領高端市場的需要。長河集團作為哈密最大的民營企業,只有堅持并按照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來布局、經營和推動,才能搶占發展先機,占領高端市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選擇循環經濟模式的基本前提是,認真分析產業發展條件和環境,找出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優勢和挑戰。長河集團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糞便都是可利用的資源,這是長河集團最大優勢;其所經營的腸衣、養殖、飼料加工行業屬于日常消耗型行業,銷售渠道通暢,是有市場、有效益的產品,國家又大力提倡和鼓勵循環經濟的發展,這是長河集團發展的最好機遇。同時,長河集團發展循環經濟的系統還不夠完善,干部職工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識還有待于提高,還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循環經濟發展機制,這是長河集團必須面對的挑戰。
長河集團正是基于內外部條件和產業鏈循環要素分析基礎上,結合集團實際情況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該模式主要包括資源減量化、廢棄物和廢水再利用、資源高效利用、清潔生產和綠色產品加工、循環經濟管理等五大循環系統。在循環經濟發展方面,1萬畝飼草種植基地采用噴灌的節水技術,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飼草種植分別為牛羊養殖和調控飼料生產提供原料;規模化的牛羊養殖為集中屠宰提供穩定的活畜;牛羊屠宰后,分別為皮革加工、腸衣加工、臟器(腸)提取生物制品(肝素鈉)、肉的精細分割、肉制品加工提供原料;牛羊養殖產生的糞便為飼草種植提供有機肥;牛羊屠宰、腸衣加工產生的廢水和廢渣經發酵后作為肥料用于種植基地。如此循環,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廢棄物的再利用。目前,長河集團已經初步形成了種植系統→養殖系統→加工系統→廢物循環利用系統→種植系統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企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循環經濟管理系統在資源減量化、廢棄物和廢水再利用、資源高效利用、清潔生產與綠色產品加工四大系統中應用ERP系統(企業資源規劃),把工業與農業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發展特色農業同市場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扶持和培植“龍頭”企業,以“龍頭”連龍身帶“龍尾”,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延伸和拉長特色農牧產品生產的產業鏈。將傳統的產品產銷環節管理轉向了生命周期全過程管理,打造科學的循環經濟管理系統。長河集團循環經濟五大系統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其實現體現在長河集團在建和擬建的所有項目中,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初步形成了清潔生產、科學種植、綠色養殖的現代農業及加工體系。
(一)明確的發展規劃。科學的循環經濟規劃,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定條件。長河集團委托新疆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于2011年5月制定了《新疆哈密長河集團有限公司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實施期限、評價指標體系,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實現的發展目標和產業發展重點,即緊緊圍繞做精做強優勢產業這一主題,把具有長河特色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做精做強做長,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將企業打造成全國大型現代農牧業的龍頭企業。長河集團正是通過落實該規劃,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利潤6,000萬元,創匯1,000萬美元;帶動3萬農牧戶,帶動農牧民增收6,500萬元。2015年將實現銷售收入5.1億元,利潤8,700萬元,創匯1,500萬美元。
(二)形成發展循環經濟的品牌優勢。發展循環經濟,企業品牌至關重要。“長河”牌鹽漬羊腸衣是長河集團的主導品牌,1997年在國家商標總局注冊并獲得歐盟衛生注冊證書,1999年獲得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證書,2003年獲ISO9001:2000國際質量新版認證,2005年1月獲國家環保局北京中環認證中心有機加工認證,2006年4月通過HACCP認證,多次榮獲“新疆農業名牌產品”、“新疆著名商標”稱號,在國內外腸衣市場中享有盛譽。2003年2月,長聯腸衣廠獲清真食品加工經營許可證,長聯公司先后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自治區雙優外商投資企業”、“自治區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等。
(三)形成發展循環經濟的人才隊伍。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發展循環經濟尤其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長河集團秉承“質量為本,技術先行”的經營理念,相繼通過招錄、培訓、邀聘等多種形式,組織了一批有技術、有經驗、懂管理的專業技術團隊。該團隊現有科技人員168人,其中156人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有64名科技人員直接在一線從事生產活動。近年來,該團隊先后與新疆畜牧科學院、內蒙古畜牧科學院動物營養中心、新疆畜科院草原總站和加拿大艾德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技術合作,承接了羊的良種繁育及移植、荷斯坦奶牛的胚胎移植、牛羊營養調控型飼料、農業產業化等重點研究項目,自行承擔了科技興新項目、星火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等,正在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研究。
(四)形成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體系。近年,長河集團相繼通過引進、自主研發等多種方式,建立起支撐企業發展的技術體系,也必將成為支撐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長河集團引進的肉用羊高效養殖技術體系曾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牛、羊新特調控型飼料產品及其高效利用技術榮獲2000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其引進的鹽堿地冬棗無公害栽培、有機廢水和糞便處理選用先進工藝、酶解結合氧化法精制肝素鈉等先進技術和先進工藝及生長綿羊限制性氨基酸和理想氨基酸模式研究相繼榮獲國家發明專利。
(五)積極開展循環經濟實踐活動。長河集團把實施清潔生產作為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措施,成立清潔生產審核領導小組,積極開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實踐活動。積極運用新技術解決廢棄物排放處理和綜合利用問題,初步形成飼草種植、畜牧養殖、畜產品加工和廢物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鏈,取得了良好效益。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相繼出臺包括《清潔生產管理制度》在內的10余項管理制度,規范節能減排活動,開展技術支持、信息交流、咨詢和培訓服務等四大平臺建設,對“種植系統→養殖系統→加工系統→廢物循環利用系統→種植系統”循環模式運行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長河集團巧妙地將自身產業特點與新疆特有的土地資源優勢相結合,形成了集種植、養殖、畜牧加工和廢物綜合利用于一體的循環鏈條,探索創造了經濟發展的“長河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在經濟效益方面,長河集團年處理腸渣2,000噸,其中用于生產飼料年產生利潤200萬元,用于提取肝素鈉年產生利潤600萬元;每年處理廢水1,100噸,發酵后用于草場灌溉產生經濟效益1,600萬元,實現循環經濟效益2,400萬元。
在社會效益方面,長河集團每年向國家上交稅收800余萬元,每年為社會扶貧、救災捐款100余萬元,帶動周邊20萬農牧民增加收入,現已安置就業人員1,500多名。
在環境效益方面,長河集團每年減少廢水排放量約26,250噸,固體廢棄物約100噸、牲畜糞便約29,200噸,減少了對城市環境的污染;東西郊萬畝人工草場建設作為哈密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哈密市綠地面積明顯增加,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哈密市干燥多風,自然揚塵造成的懸浮顆粒物是大氣環境的主要污染因子,而東郊草場恰好位于城市的主導風向(東北風)的上風向,生態防護作用明顯。
[1]馮之浚.循環經濟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高志剛等.新疆循環經濟發展實證分析與模式構建[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
[3]《新疆發展循環經濟研究》課題組.新疆發展循環經濟研究[R].2008.
[4]新疆哈密長河集團,新疆財經大學.新疆哈密長河工貿集團有限公司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R].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