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冬梅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石家莊)
口岸是城市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橋梁和紐帶。近年來,我國外向型經濟由沿海逐漸向邊境、內河和內地輻射,使得口岸建設也由沿海逐漸向邊境、內河和內地發展。石家莊作為一個內陸城市,最大短板是缺少開放口岸,石家莊內陸港雖然于2007年4月正式開港,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未能充分發揮內陸口岸的功能,尚未建立特殊商品的指定口岸,轄區進口貨物只能從天津新港、青島港等其他港口進口,并接受當地的檢驗檢疫及海關監管,直接影響了轄區貨物的通關速度和貿易便利化,多數進口貨物需在上述港口停留十多日,造成了大量滯港費,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石家莊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提出交通一體化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北省要集中力量先行啟動并率先突破,國務院《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及《國家口岸“十三五”規劃》也即將出臺,因此,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及國家相關口岸政策的支持下,加快石家莊內陸開放口岸建設,完善內陸口岸功能和各類開放平臺,對石家莊擴大開放以及促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石家莊內陸口岸建設的政策基礎。近年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增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并將此問題的認識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規定交通一體化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北省要集中力量先行啟動并率先突破;國家質檢總局于2014年12月下發的《質檢總局關于加強進口工作的意見》提出支持擴大水產品、水果、牛羊肉等進口,加強檢驗檢疫指定口岸工作,支持和指導地方政府申請建設檢驗檢疫指定口岸,支持擴大緊缺型飼料產品進口;即將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及《國家口岸“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加快擴大內陸地區口岸開放。這些國家政策方針都為石家莊內陸開放口岸的建設奠定了理論及政策基礎。
(二)石家莊內陸口岸建設的現實基礎。伴隨著石家莊海關2014年10月加入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京津冀海關通關一體化正式啟動,京津冀檢驗檢疫一體化方案也隨之正式印發,三地貨物實現了直放,河北出口貨物平均每批縮短了一天以上,進口貨物平均每批縮短一至兩天,出口直放免除了出口貨物在口岸開箱查驗,每天可節省裝箱費、轉戰費、壓車費上千元,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積極效果日益顯現。第一,石家莊是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按照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規劃方案,石家莊機場將成為京津冀地區四大空港之一;第二,石家莊具備良好的區位優勢,是華北地區連接沿海輻射西部經濟互動的橋頭堡,是國內、國際物流集散地,近年來,石家莊現代物流發展水平提升較大,特別是石家莊機場二期擴建,為石家莊成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奠定基礎;第三,2014年9月正式批準設立的石家莊綜合保稅區地處京津冀都市圈,是國家開放貿易、運輸等領域的先行區。這些都為石家莊內陸開放口岸的建設提供了現實基礎。
雖然西安港的發展建設缺乏相關經驗,但作為中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國際陸港,西安國際港區已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國際陸港模式。西安國際港務區于2008年開始啟動建設,以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平臺為支撐,全力打造“中國內陸第一港”。第一,西安綜合保稅區的入區企業可完成報關和檢驗檢疫手續,真正實現“大通關”,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稅及消費稅,大大節省企業成本;第二,西安國際港務區建立了一個國際港口運行機制的外運操作平臺,在推動內陸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同時,吸引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和集聚;第三,西安國際港務區近年來探索出了“港口內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的內陸港模式,與東部的上海港、天津港,西部的阿拉山口口岸建立良好關系,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了最佳物流解決方案;第四,西安港國際、國內代碼已正式啟用,成為中國首個獲得這兩個代碼的內陸型港口,正式納入國際貿易與運輸體系,已開通陸海國際直達業務,并且憑借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將海關查驗、出入境檢驗檢疫、船運代理等信息服務納入全國乃至世界物聯網中。
(一)發展指定口岸,延伸口岸功能。京津冀一體化實施以來,石家莊很多進口產品尚需在北京、天津機場實施檢驗檢疫,導致很多貨物無法實現進口直通,因此,應根據石家莊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地推動肉類、水產、糧食等相關產品指定口岸的建設,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口岸局限,延伸海港、陸路口岸功能。申請國家指定肉類、水產、水果等指定口岸具備基本條件,根據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申請汽車、種子苗木等指定口岸,使大宗商品直達石家莊,形成內陸開放高地的集聚效應,推動石家莊內陸口岸開發開放。
(二)構筑虛擬口岸,壯大口岸功能。政府應積極推動石家莊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構筑跨越時空局限的“虛擬”口岸,積極申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此外,要積極借鑒其他第一批試點城市的先進經驗,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推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發展,構筑虛擬口岸,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及協同發展,必然會將港口發展作為龍頭,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石家莊內陸開放口岸建設,將港口功能內移,形成公、鐵、海、空運輸的無縫對接。
(三)謀劃內陸口岸場站,以進口促出口。應充分發揮石家莊良好的區位優勢以及交通樞紐地位,在石家莊具備相關口岸功能的基礎上,建設集中的集裝箱場站,實現貨物就地卸貨裝運,擴大出口,以實現物流費用的節省,大大降低進口貨物成本,有力提升本市乃至華北中南部出口貨物的國際競爭力,以進口促出口,為港口吸納資源。
[1]劉曉雷.發揮內陸無水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發展觀察,2014.7.
[2]郝玉柱,劉振峰.我國內陸港運營及通關模式[J].物流技術,2013.5.
[3]楊京帥,孫正一.無水港發展的制約因素及支撐條件[J].現代化物流,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