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康 朱四偉
(石河子大學商學院 新疆·五家渠)
隨著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亞投行籌建的升溫,新疆作為同中亞多國接壤的沿邊省份,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開展區域雙邊或多邊經貿合作過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新疆提出通過建設“五個中心”來打造自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功能,其中區域性金融中心則具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作為新疆首府的烏魯木齊依托其區位優勢、經濟優勢、金融優勢和政策優勢有望成為中亞區域金融中心。深入的分析烏魯木齊建立中亞金融中心的優勢以及自身存在的劣勢和挑戰,從而對烏魯木齊建立中亞金融中心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對烏魯木齊更好更完善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增強區域金融影響力,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具有重要作用。
(一)地理區位優勢。烏魯木齊地處天山北坡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在地理上位于亞洲的幾何中心,向東可連接經濟較為發達的我國中東部和經濟活躍的亞太經濟圈,向西可連接資源豐富的中亞地區和歐洲發達地區。烏魯木齊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也是新形勢下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與橋頭堡。烏魯木齊能夠發揮自身處于新亞歐大陸橋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間地段的顯著區位優勢,以商品貿易、物資集散和信息交流為中心,從而打造中亞區域性金融中心。
(二)交通優勢。新疆具有多個國家一級二級口岸,在向西開放與對外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過程中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烏魯木齊機場是全國重要的門戶機場,多條航線可以直接通往中亞、西亞和歐洲多國。新疆正通過規劃建設把烏魯木齊打造成我國西出的航空樞紐港。同時,新疆具有多條高速公路,并且新亞歐大陸橋連貫東西,多條國際貨運班列已經開通,烏魯木齊已逐步成為東聯西出的黃金通道,形成完善便捷陸空一體化的交通網絡。便捷的交通條件有利于實現市場要素的集聚與有效配置,從而為金融中心的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三)經濟與金融優勢。從經濟發展現狀分析,中亞五國除哈薩克斯坦外,經濟規模均較小。哈薩克斯坦的GDP 從2010年的1,480.47 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2,318.76 億美元。新疆的GDP 從2010年的803.2 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1,349.7億美元。然而,近四年新疆的經濟平均增速為14.4%,遠高于哈薩克斯坦近4年6.5%的年均增速。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納為新建首都,經濟規模發展不足。2013年阿斯塔納生產總值約占哈薩克斯坦全國生產總值的9.5%,而2013年烏魯木齊占新疆地區生產總值的26.3%,說明烏魯木齊經濟集聚性好。從金融發展現狀來看,銀行信貸方面,2013年新疆信貸規模為1,588.6 億美元遠超過哈薩克斯坦的793.1 億美元,信貸規模越大,表明用于支持地區經濟建設發展的能力越強。從上市公司的市值規模來看,2013年新疆上市公司總市值為399.4 億美元,大于哈薩克斯坦的234 億美元。從金融體系結構和機構數量來分析,中國新疆的銀行體系,以各類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為主體,發展較為健全和完善。2013年銀行類金融機構3,445 家,1,056 家非銀行類金融機構,自治區轄區內保險機構數1,714 家。然而中亞國家金融機構數量少,種類單一,尤其是證券類和保險類金融機構較少,據初步統計,中亞國家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數量約為1,000 多家。
(四)政策優勢。長期以來,新疆處于我國經濟發展的落后地區。為加快縮小同我國中東部地區差異,中央在2010年專門召開新疆工作會議,通過對口援疆引進技術與資金實現同中東部優勢產業對接。中國—亞歐博覽會為新疆同歐洲國家加強交流搭建了有益平臺。而在金融方面,央行批準伊犁在內陸省份率先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試點,并逐步推進新疆與中亞人民幣跨境結算區域化,加快金融衍生品和結構性金融產品服務創新,從而完善人民幣金融服務。最終為打造烏魯木齊作為中亞區域性金融中心創造條件。
(一)區域協調與安全問題。我國與中亞五國對發展金融業對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都是十分明確的,因此我國與中亞五國政府對金融資源的爭奪是不可避免的。對于金融中心建設的爭奪也勢必出現十分激烈的局面,金融中心在本國就能為本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經濟增值,也能夠使得本國在地緣政治中處于優勢地位。從經濟發展規律來講,金融資源在充分競爭的自由市場環境下會在富裕地區產生聚集。但這樣對于中亞五國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各國往往采取一系列非市場化手段來爭奪金融資源。因此,各國之間對金融中心的爭奪,使得我國與中亞五國之間金融業發展的協調工作存在重大的挑戰。金融中心的建立需要周邊有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發展的局面,但目前中亞已成為宗教極端勢力、國際恐怖主義、民族分離主義的重要聚集地。尤其是我國民族分裂勢力與中亞的伊斯蘭運動相互勾結,并成立了“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組織”。這些組織在中亞以及我國組織實施了多起恐怖主義活動,嚴重威脅著中亞地區的安全。這為烏魯木齊建立中亞金融中心造成了嚴重的安全挑戰。
(二)金融管理機構缺乏集聚性。我國銀行系統實行四級(即總行—分行—支行—營業部)垂直管理體系,相關政策的制定執行、機構規模的調整、網點的布局設置等需向上級行申請核定。從中央銀行設置來看,烏魯木齊市的中央銀行處于四級管理模式中的支行級別,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很微弱。從商業銀行來看,本地商業銀行—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和新獲批的新疆銀行總部設在烏魯木齊,其他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僅到分行級別。從證券行業來看,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在烏魯木齊多為營業部。金融中心是金融政策信息的制定發布區域,烏魯木齊缺乏金融管理機構的集聚性短期內很難達到金融中心的基本要求。外資銀行集聚是金融中心的一個顯著特點。烏魯木齊現在僅有東亞銀行一家外資銀行。中亞國家金融機構尚未在烏魯木齊設立分行或代理處,這非常不利于整合中亞的金融資源。
(三)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開放且高端金融人才匱乏。我國的外匯以及金融管理制度規定,我國人民幣只能在正常項目中實現自由兌換。基于對我國金融安全,以及防止國際熱錢損害我國金融市場的考慮,我國人民幣不能夠在資本項目下進行自由兌換。盡管,近年來央行在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方面給予新疆較多的現行政策,且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所占比重快速上升,但新疆與中亞五國的各個項目仍然以采用美元進行兌換為主,這種情況對于烏魯木齊建設中亞金融中心非常不利。從國家層面來說,我國本身就對高端金融人才有著廣闊的需求,目前國際上的高端金融人才都以美國華爾街、英國倫敦、日本東京等國際知名金融中心為目標,我國對于國際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存在不足。而烏魯木齊作為我國內陸城市,在生活環境、福利待遇以及工作平臺上都不具備優勢,因此很難吸引到國際高端的金融人才,因此也就不利于金融中心的建設。
(一)完善烏魯木齊中亞區域金融中心的經濟基礎。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支持,如西部大開發,對口援疆等來大力發展新疆經濟,擴大經濟規模。同時,烏魯木齊可以利用自身獨特的自然環境、區位優勢及交通優勢來吸引大量外資入駐。金融行業自身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決定了金融中心需要多家中外資金融機構的集聚。因此,要加快構建完善多元的金融市場、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外資銀行等多元的格局。積極推進優質本土企業發行上市,吸引外部競爭力強的金融機構進駐烏魯木齊。金融中心建設要通過增強外資銀行集聚功能,從而匯聚境外資本、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分支機構,提高自身國際性金融服務的能力。
(二)加強金融業務創新,迎接人民幣資本項目的開放。金融創新對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構建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加強建設基礎信息設備,積極開展跨境業務,加強對外金融交往能力。商業銀行要積極開發代理、承兌、匯兌、結算、咨詢顧問等傳統中間業務,發展銀行投資理財類新型業務和跨境人民幣結算、匯兌、投融資國際性業務。我國政府致力于在2015年年內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兌換,烏魯木齊金融機構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熟練掌握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下的國際操作業務,提前建立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從而為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做好充分準備。
(三)制定并實施培養、吸引高端金融人才的機制。針對高端金融人才匱乏的現狀,一方面要加強自治區內部高校金融專業的實力,為相關高校的學科建設同政策以及資金上的支持,使域內高校能夠培養出更為優秀的金融人才;另一方面要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給高端金融人才提供優厚的待遇,也要為其解決配偶子女就業、住房、子女升學等問題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使高端金融人才在烏魯木齊能夠安心工作。同時,在建立金融中心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激勵機制的建設,為建設金融中心做出貢獻的金融學者和金融人才提供優厚的獎勵。
[1]周麗華.中亞金融中心區位選擇研究[J].新疆財經,2014.5.
[2]王軍,宋玲.烏魯木齊構建中亞金融中心的策略研究——基于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貿合作框架[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4.
[3]賈國飛.中國新疆與東亞五國區域金融合作研究[D].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5.
[4]孫慶剛,秦放明.中亞次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問題探討——以烏魯木齊為例[J].開發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