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雅靜 程鐘琪
(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陜西·西安)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文/李雅靜程鐘琪
(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陜西·西安)
[提要]2013年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上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本文在介紹普惠金融理念、核心思想、發展所需條件的基礎上,結合國外普惠金融發展經驗,分析現階段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明確我國在推廣普惠金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阻力,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普惠金融;金融發展;對策研究
原標題: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收錄日期:2015年5月26日
普惠金融(inclusivefinancialsystem)最早是2005年在聯合國世紀首腦會議上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滿足社會各個階層的金融服務需求。我國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也正式提出了“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普惠金融是基于公平性理念的一種創新,旨在讓大眾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務。普惠金融理念的形成經歷了長足的發展,從20世紀70年代的小額信貸,到20世紀90年代的微型金融,再到如今的普惠金融,已經跨過將近50年。
自2005年普惠金融的提出到現在,普惠金融在國際上已經獲得一定的發展:2008年9月,在泰國曼谷成立了普惠金融聯盟,主要成員是印尼、馬來西亞、埃及、巴西等60多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也于2011年加入;2009年9月,二十國集團在美國華盛頓成立了普惠金融專家組,該組下設了兩個分組,分別為創新金融服務組以及中小企業融資組。此外,除了相關組織機構的建立之外,很多國家在推進普惠金融的過程中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例如墨西哥的相關政策法規、俄羅斯的金融掃盲、秘魯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巴西銀行代理機構的發展等,這些國家推廣普惠金融的做法和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鑒和效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立足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汲取發達國家的經驗,努力推動本國的金融業發展,至此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就。在金融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我國普惠金融體系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并得到政府及人們的高度關注。
在政策法規方面,就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我國中央人民銀行出臺了《中小企業貸款擔保辦法》,財政部頒布了《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風險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也頒布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這一系列辦法及政策的相繼出臺,表明我國政府對于中小型企業與大型企業享受金融服務不均衡問題已經開始予以高度重視。針對農村金融的發展問題,我國最早在1999年出臺的《農村信用社小額信用貸款管理辦法》中首次提出推行農村小額信貸。隨后,《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暫行規定》、《農村專業合作社法》等相繼出臺并實施。
在金融基礎設施方面,自2007年我國第一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成立之后,全國各地開始陸續建立并發展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已經建立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共計858家;截止到2014年末,主要農村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高達105,742億元,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余額達到153,660億元。
在金融市場方面,農村金融市場逐步趨于多元化。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建立,增強和改善了農村金融市場的有效競爭和服務質量。證券業、保險業及互聯網金融等在貧困農村地區的發展,優化了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由于我國普惠金融體系起步較晚,盡管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從目前的發展情形看來,我國普惠金融體系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政策法規不完善。普惠金融的推廣需要建立在相應的法律法規基礎上,然而我國目前的狀態是普惠金融剛剛提出,尚且處于概念狀態,與之相匹配的法律法規尚未出臺和推廣,處于幾乎空白的狀態,因而普惠金融的發展缺乏最基礎的方向性。
(二)金融機構服務種類不足,基礎設施還需完善。我國金融機構的傳統業務發展已經趨于成熟,但金融租賃、代客理財等業務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國際金融業務、金融衍生工具等許多業務還需進一步發展。我國金融機構自主研發的金融產品少,新產品以及新業務在推出時過于注重市場份額的占領,缺乏基本的投入產出分析,使得很多業務利潤率低,很難適應市場。
農村金融機構的網點雖然逐年增多,但是由于農村占地面積大,人口密集程度與城市相比較低,因此導致金融機構網點的實際覆蓋率較低,給農村地區的企業和個人享受金融服務造成很大的不便。
(三)傳統結構的困擾。我國雖然是儲蓄大國,但貸款量和表外業務卻不盡如人意。例如,我國存款量與貸款量逐年增加,但貸款量的增加幅度卻遠遠低于存款量的增加幅度。
據統計分析,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獲得融資的成本一般會達到融資本金的10%左右。而近年來,短期存款、活期存款占總存款數的比重不斷上升,定期存款的比重不斷下降,為了保持較高的流動性來應對支付需要,銀行在貸款發放方面則更加慎重,因此銀行不得不壓縮風險系數高、資信度低的中小企業貸款,致使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更加困難。此外,鄉鎮企業和農業在貸款過程中等也面臨與中小企業類似的問題。
(四)農村金融市場存在很多矛盾
首先,對于農村金融市場主體。隨著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溫飽問題基本解決。與之相應的,農村金融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結構也相應地發生改變。許多農民開始淡出農業生產領域,進入農產品流通環節,充當起農民經紀人的角色,因而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相應地轉變到生產、流通領域。普通農戶、經營型農戶與生產型農戶對于金融需求的形勢和要求各不相同,但目前我國農村金融供給主要以貸款為主,金融產品的設計已不能滿足不同類型主體的不同需求,農村金融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已嚴重不平衡。
其次,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現階段,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的金融業務與經營機構數量急劇萎縮,農村信用合作社在農村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然而,農信社的營業基礎設施不足、服務手段落后、結算渠道不暢、信用工具單一、管理機制不完善導致其支農水平不高,甚至出現金融服務真空現象,遠不能滿足不同層次農村居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基于上述原因,非正規金融在農村得到發展,并且擁有=一定比例的市場。然而,非正規金融游離于國家監管體系之外,具有灰色性質,其規模和發展領域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由于農村金融設施落后,導致信息金融、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很難進行推廣。
最后,對于農村金融市場形式。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主要以信貸市場為主,保險市場逐步萎縮,農業類證券發行停滯不全,股票、債券市場甚至尚未開發,農村金融市場與城市相比發展嚴重滯后。
(一)完善普惠金融法律法規。借鑒其他國家發展普惠金融的實踐經驗,積極參與國際普惠金融組織的相關活動,完善推廣普惠金融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弱勢群體金融服務情況的監管。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協調,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激勵機制及懲罰機制,使得金融領域的資源和要素更廣泛地流向社會各個階層,從而推進普惠金融的發展。
(二)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服務,增加金融服務網點。探索并提出針對弱勢群體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信貸產品,提供綜合性服務。例如借鑒巴西代理銀行的經驗,成立社區銀行,在農村建立金融便利店,借助現代電子科技的推廣,將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電子服務引入偏遠地區。嘗試在農村試點推廣通存通兌的儲蓄、代收代付、電子匯兌、網絡銀行以及信托、金融期貨等。加強農村金融服務網點的建設工作,保證農村主體享受金融服務的基礎條件。同時建立相應的監督體系,保證普惠金融的順利推廣。
(三)完善企業融資體系,拓展融資渠道。針對企業的融資問題,我們需要完善融資渠道,創新融資工具。進一步發展地方性證券市場,鼓勵中小企業上市或發行債券,消除市場交易壁壘,鼓勵融資租賃、小型信譽評級等機構的建立,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四)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一方面進行農村金融市場制度創新。規范農村金融市場,解決其供給與需求矛盾,需要在政府主導下進行農村金融市場制度的創新。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明晰金融機構的產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各類金融機構的市場劃分,用市場原則來促進各類金融機構之間的功能交叉和適度競爭,通過有效競爭來進一步降低利率水平,增加農村金融產品供給。例如,可以降低農村金融市場準入和退出的“門檻”,鼓勵非正規金融機構“正規化”,政府可以對農村金融機構進行統一監管,降低監管成本;另一方面進行貧困金融市場體系創新。就保險市場來說,我國可以效仿法國成立的農民工會、合作社和互助保險組織體系。在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我國政府可以在目前國內發展比較成熟的大型保險公司中,選擇像法國安盟公司那樣,可以承擔農村保險市場的幾家保險公司,同時成立再保險機構或者其他經審批的保險公司來為這些商業保險公司進行分保,降低其承擔的風險。就股票和債券市場來說,政府可以提供特殊的平臺來支持農村居民創業,或者為鄉鎮企業專設“上市”的標準,鼓勵鄉鎮企業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此外,引導和鼓勵會計、審計、律師等各類事務所以及動產、不動產評估和企業價值等中介機構在農村地區發展,為農民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SusanJohnson,StevenArnold.InclusiveFinancial Markets:IsTransformationUnderWayinKenya[J].DevelopmentPolicyReview,2012.306.
[2]NorleSchoonraad,AnskeF.Grobler,DaanG.Gouws.An inclusiveandintegratedapproachtofinancialcommunication:Aconceptualmodel[J].Communicatio,2005.312.
[3]Anonymous.UnitedNations:ChallengingTimesDemand MoreInclusiveMultilateralism,Secretary-GeneralSays InRemarksOnImpactOfFinancialCrisisOnSmall,MediumStates[J].M2Presswire,2008.
[4]ChantalMcPhee,AnnetteSt-Onge.Casestudy:AlA-manaofMorocco[J].JournalofEnterprisingCommunities:PeopleandPlacesintheGlobalEconomy,2009.31.
[5]胡國暉,雷穎慧.基于商業銀行作用及運作模式的普惠金融體系構建[J].商業研究,2012.1.
[6]張海峰.商業銀行在普惠金融體系中的角色和作用[J].農村金融研究,2010.5.
[7]夏慧.普惠金融體系與和諧金融建設的思考[J].浙江金融,2009.3.
[8]楊長巖,施永,張建明,雷貴優.推廣普惠金融服務完善農村金融體系[J].福建金融,2009.4.
[9]中國銀監會合作部課題組.普惠金融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借鑒[J].中國農村金融,2014.2.
[10]尹龍.金融創新理論的發展與金融監管體制演進[J].金融研究,2005.3.
[11]馮毅.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動因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1.2.
F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