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忠
(山西西山煤電股份有限公司馬蘭礦山西·太原)
(一)煤炭市場形勢
1、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仍然疲軟,2014年的歐洲和日本經濟都不樂觀。到2014年年底,歐日經濟不見起色。2015年歐洲或許會在3,000多億歐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的帶動下有所振奮,但動力不足,加上老歐洲的痼疾,前景依然不妙。
2、2015年國家中央經濟會議總體要求是堅持穩中求進,延續了2014年對能源過剩的舉措,2015年煤炭能源、原材料行業需求仍將低迷,難以有大的增長。
(二)煤炭行業形勢
1、產能過剩的影響。我國煤炭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常態,國內煤炭供過于求,再加上進口煤炭,產能將嚴重過剩。
2、下游行業的影響。鋼鐵產業一直存在產能過剩的束縛,而電力行業雖然在2012年煤炭價格下跌后扭轉了虧損局面,但是煤炭下游行業的疲軟現狀將一直存在。
3、環境制約的影響。從2012年起,國家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重點扶持新型能源,將進一步約束煤炭行業的發展。
(一)國有煤炭企業機構臃腫,冗員過多,轉型難度大。國有煤炭企業下屬企業及公司較多,下屬企業及生產礦井有的可達20多家。作為煤炭企業,一是礦區范圍大,點多面廣,層次不同,發展不均衡;二是礦區后勤系統冗雜,附屬性福利機構較多,拖后腿現象嚴重;三是職工人數多,一個礦區職工少則數千人,多達上萬人,加上離退休職工、工傷職工、工亡家屬,安置成本高,是企業改革創新最大的包袱。
(二)管理機制落后,改革創新缺乏經驗和財政自主保障。國有煤炭企業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計劃經濟痕跡較深,國有企業長期的運營機制和管理制度根深蒂固,職工觀念比較落后,改革的適應性不強,大鍋飯的觀念沒有徹底改變,而且主要權力還是集中于公司高層,自身擁有的職權范圍十分有限,大大制約了下屬企業改革發展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三)煤炭企業經營管理機制存在先天缺陷。我國大部分國有煤炭企業的形成都是出于政府協調及產業政策的結果,經營形態粗放,產品結構單一,自我發展能力差。一是管理理念不超前,模式固定,難以突破自我;二是成本管理不細致,可控成本和人力成本壓縮空間有限,材料消耗大,回收復用率低;三是經營發展戰略缺乏長遠目標,沒有一個長遠的定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
(四)煤炭管理人才匱乏,科技力量不足。在現今的國有煤炭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特別是由于煤炭行業的特殊性,危險系數高、整體薪酬福利水平較低使得煤炭行業普遍存在人才流失,面臨技術人員缺乏、科技力量不足的問題。由于歷史遺留問題,煤炭企業錄用人員一方面是從礦工子弟里招錄,技校生及專業不對口的大中專畢業生都可以招聘錄用;另一方面錄用定位較低,一般是從二流煤炭學校招錄,難以引進更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
(五)國有煤炭對企業社會責任不夠重視。國有煤炭企業在獲取利潤的同時,忽視了對社會責任的落實:一是對職工的社會責任,包括提高工薪水平,改進職工福利,改善勞動條件等多個方面;二是對環境的社會責任,在煤炭開采過程中,造成地下水滲漏、植被破壞、霧霾等環境問題。社會責任落實不到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一)精簡機構,努力實現產業調整。針對國有煤炭企業機構臃腫問題,第一,以淘汰、關閉、拍賣的方式清除扭虧無望的企業;第二,要努力發展支柱產業,著力培育企業非煤支柱產業,構建新非產業格局;第三,煤炭企業后勤系統實行企業監管承包制,自負盈虧;第四,要穩定煤炭基礎產業,處理好新項目與基礎產業的沖突;第五,改革要實行“漸變式”模式,逐步處理好失業人員,保證社會穩定。
(二)借鑒先進管理模式,推進機制改革。由于國有煤炭企業存在尾大不掉的現象,改革創新之路難之又難,但一些國有煤炭企業明確了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比如山西焦煤建立了以圍繞“煤電材”和“煤焦化”兩個循環經濟產業鏈條,轉變發展方式,效果初現。因此,我們可以以煤炭為龍頭,形成多元化發展的格局。對于權力集中問題,我們可以借鑒政府權力下放模式,摒棄大鍋飯,轉變企業經濟運行模式和管理職能,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三)定位長遠,全面轉換經營管理機制。國有煤炭企業針對歷史遺留問題,要大膽破舊立新,努力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通過靠大聯強、技術合作、破產兼并、資產重組等運作方式,推進內部市場化管理,促進經濟高效發展。
(四)健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國有煤炭企業要健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在人才資源安排上,盡量做到專業對口,避免人才閑置與浪費,堅持“任人唯賢,只認成績,不認感情,只認能力,不認關系”。同時要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把年輕的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選拔任用到適合其發揮特長的重要崗位上,將原先占據要職的不能勝任工作的人員逐步清理下來。在職工教育培訓方面,根據煤礦企業發展的需要,開展多元化的人才培訓和再教育,培養造就一大批復合型人才。在人員聘用方面,職工自身轉變“鐵飯碗”觀念,廢除錄用子弟制度,采用競爭崗位制度,實行專業對口招聘,同時招聘熱愛礦山、成績優異的高材生,扭轉人才流失斷檔的被動局面,實現煤企的科學發展。
(五)重視社會責任,構建和諧企業。在職工的社會責任方面,要為其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條件和職業發展空間,提高工薪水平,改進職工福利,改善勞動條件,這不僅關系到國有煤炭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在社會責任方面,國有煤炭企業要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一,立足當前,兼顧長遠,科學確定開采規模;第二,合理安排生產,科學組織采掘活動,形成有利于保護和節約資源的煤炭開發秩序;第三,因地制宜,加強塌陷區土地治理等等,修復因煤炭開采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第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回采率和利用率,對煤炭開采過程中附屬物煤矸石等進行再生利用,延伸產業鏈,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由速度效益型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