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怡杉
(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保定)
綠色會計的理論體系主要由核算對象、會計目標、基本假設和會計計量四個方面構成,完善綠色會計理論體系的構建,有利于綠色會計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落實。
(一)綠色會計的對象。綠色會計的核算對象與傳統會計不同,它不僅僅只依靠貨幣價值來衡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還要全面考慮企業發展中對生態循環和資源環境的價值。所以,綠色會計的對象主要包括五類:第一,收入類,主要是指企業生產經營中與環境有關的收入,比如產品廢棄物回收收入、企業參加環境公益活動帶來的信譽提升等;第二,所有者權益類,自然資本是綠色會計進行權益核算的重要內容;第三,費用類,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也要算到企業費用里面;第四,資產類,企業核算資產除了要考慮企業的有形資產,還需對與環境相關的空氣、水等資源進行核算;第五,負債類,企業承擔的對改善環境的責任確認為負債。
(二)綠色會計的目標。綠色會計首先要確定總體目標,不但要重視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要提高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其次在總體目標的基礎之下再制定具體目標,對企業發展的相關環境信息進行披露,給企業具體的環境決策和經濟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
(三)綠色會計的基本假設。會計主體假設、貨幣計量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持續經營假設是傳統會計的基本假設內容,綠色會計的基本假設具有更多的含義,它不僅要包括傳統會計基本假設的四項內容,還需要有可持續發展假設和多重計量假設。可持續發展假設是指企業的發展要考慮資源環境的再生,對企業經濟的核算和監督等都需要把可持續發展內容考慮進去。多重計量假設是指在貨幣計量基礎上,以實物數量、質量、指數等對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進行計量。
(四)綠色會計的計量。多重計量假設中,企業的綠色會計需采取貨幣計量和其他計量方式相結合的原則。在實際操作中,企業的計量方式要結合綠色會計的要求,根據企業特點和發展方向,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用可量化的方式對企業生產經營中應用到的自然資源環境進行計量。
綠色會計作為會計行業中一個新興的學科,其各項制度還不完善,這就需要加快綠色會計制度體系的建立。
(一)建立相關制度體系。為了保證綠色會計制度能夠有效落實,需要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要對企業采取強制手段,使其實際披露生產經營活動中相關的環境資源信息。綠色會計制度的建設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法律體系做保障。由于綠色會計是我國新興的一門學科和職業,國家和企業對其了解不足,沒有足夠的經驗,在企業實行綠色會計制度時,政府可優先挑選一部分試點企業,充分了解實行綠色會計制度的優點和不足后,可以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來保障綠色會計制度的實施。
(二)建立環境審計制度,加強對綠色會計的監督。傳統財務會計的工作有審計部門對其進行監督,綠色會計也需有健全的審計制度對其會計信息的內容進行監督。環境審計工作需要具體的評價綠色會計環境信息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督促企業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這樣可以有效促使企業加大對資源環境保護的重視,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經濟利益,并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三)實行綠色會計獎懲制度。綠色會計制度執行的有效性需要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強制力,但目前我國有關綠色會計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這就需要完善綠色會計獎懲制度,加大環境的執法力度。國家可以在無污染、少污染的企業中實行財政補貼、減免稅收等,同時引導高污染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對于高污染且不進行有效控制的企業,國家要加大對其的稅收,取消政府對其的各種優厚政策,并監督其限期整改,實現其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
(四)加大宣傳,提高人員素質。綠色會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企業和社會各界對其還沒有充分了解,國家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它的社會宣傳,促使企業積極對其采納和應用。此外,企業要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促使傳統會計人員轉型為優秀的綠色會計人員,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1]金友良,周珍娟.淺議我國企業綠色會計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3.20.
[2]陳光,李國蕾.關于我國綠色會計若干問題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