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迎春
(河北省撫寧縣財政局 河北·撫寧)
(一)宏觀方面
1、法規不完善。我國目前對于國庫制度的規范大多是以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層次性較低的規定,權威性有限。并且一些規章、制度滯后于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不利于國家職能的有效發揮。
2、集中支付需求難以滿足。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運行有賴于科學、合理的預算機制,而目前我國的預算在編制和審批方面缺乏充分的論證,同時一些預算的現實可操作性不強。此外,預算單位追加資金過程復雜,影響工作效率。
(二)中觀方面。在我國,還有部分操作人員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認識不清楚,甚至部分人員將這一制度視為旨在削弱本部門利益,因此不利于相關工作的開展。此外,由于預算的不透明性造成信息不對稱,容易產生支付風險,一些單位對于票據的管理不嚴,支付程序審核隨意性較大,加大了風險。
(三)微觀方面。目前,我國的相關配套信息系統建設滯后,國庫信息化程度低,難以滿足集中支付的需求,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預算單位財權事權的不匹配阻礙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入。
(一)財政體制改革的內在要求。推行支付制度的改革,這既是不斷發展的及經濟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長期以來的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推進和不斷深入,以前社會經濟的上層建筑已經多方面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經濟基礎的需求,與不斷市場化的管理機制矛盾逐漸增多,因此迫切需要支付制度的改革。同時,優化支付環節,提高資金使用透明性,對于財政體制改革的推進和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利于明確政府職能,增強政府調控力度。政府承擔著公共設施建設、科教文衛事業投入、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職能,這些職能的落實需要通過各種稅收以及非稅收入作為物質保障,而現實情況是,由于發展的不平衡以及財權事權劃分的不協調,造成一方面國庫資金調動困難;而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資金閑置,浪費社會資源。實現國庫集中支付,使得資金管理部門能夠實時、準確地掌握國庫資金使用情況,有利于統一調度,保證政府履行社會職能的資金需求;同時,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得以提高,最大程度上創造社會效益。
(三)有利于加強國庫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安全。目前的資金劃撥都是通過層層轉移、分散支付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下資金被挪為他用、擠占等違規操作的風險很大,通過資金的集中支付,將預算資金納入收支專戶核算,實時監控,細化管理,有利于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和安全運行。
(一)健全國庫集中支付的法制規范。我國目前的集中支付制度已經不能滿足于不斷變化發展的經濟社會的需要,只有加快配套的法制規范建設,依法推進,將包括資金的使用和監督全程納入法制化、規范化道路,所有國庫資金必須依法支出,逐漸形成現代化的支付法律體系,滿足國家資金順利、安全、高效流通、運行的需要。
對《國家金庫條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法規進行及時修訂,促進國庫及相關單位之間的協同運作。健全會計核算制度,將國庫資金的管理與支付分開獨立運作,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監督,創新集中支付的管理方式,把會計核算機構改組為國庫集中支付的執行機構。
(二)完善監督體系。良好的監管體系是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得以順利推行的重要保障。健全的監督機制才能形成規范的集中支付制度,從而有效發揮集中支付在政府調控、資金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優越性。
嚴格執行監督控制體系,提高監控硬件水平,發揮代理銀行以及國家審計部門、法院、檢察機關及媒體等監管力量,定期向人大、主管機關報告資金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權、責、利的劃分,落實責任制到國庫集中支付的全過程。這種全方位、多層次實時監督,在最大限度上規避國庫資金被違規挪為他用的風險,全面提高資金管理的透明性,確保重大操作在陽光下運行。
(三)加快信息化建設,為國庫集中支付提供技術支持。積極推進信息化系統建設、及時更新、升級軟硬件資源,整合信息技術系統,實現對賬方式電子化。在預算單位、代理銀行以及國庫支付之間的購買、對賬、審核等工作通過在線完成,實現辦公自動化,節約大量財力和人力成本,有利于轉變手工記賬等傳統的低效率運作,提高支付安全性、準確性,對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推廣非常重要。
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還應努力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水平及業務處理能力,培養一支既精通政府財務制度又熟練信息系統操作的高素質、多元化人才隊伍。
[1]馬海濤.新預算法與我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J].中國財政,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