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山西翼城首旺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翼城 043500)
隨著我國的經濟的發展,煤炭滿足了社會生產對能源的需求,我國目前的煤炭生產量在不斷的增大,近年來煤炭生產過程中的事故也頻繁發生,其中大多數是由于礦井內通風不暢而導致的。在煤礦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通風的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礦井的管理工作者應該充分重視通風管理的重要性,做好礦井的通風管理工作,保證礦井通風系統正常工作,確保煤礦生產的安全,捍衛礦井作業人員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促進煤礦企業的健康發展。
人為因素是導致煤礦通風事故發生的最主要因素,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制約通風安全的人為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礦井產量是保證煤礦企業發展和經濟利益的根本,一些煤礦企業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過分注重礦井的生產產量,甚至采用獎金獎勵的方法刺激礦井作業人員提高產量,造成礦井工作人員超負荷工作,違章作業的情況也經常發生。由于對產量過于關注,導致對礦井通風安全的疏忽,為通風事故的發生留下隱患。
礦井內部的通風設施較差,沒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通風質量標準。通風安全管理工作相應的規章制度不夠完善,造成對通風設備的維護不善,對礦井作業人員沒有進行崗前的安全培訓,造成作業人員安全意識薄弱。
煤礦通風安全管理技術的落后是目前我國煤礦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煤礦企業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忽略了系統整體安全性的提高,沒能夠根據礦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工作還停留在從事故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階段。同時,應急救援工作沒能做到位,救援隊伍的檢測系統和建設裝備落后于礦井的生產,與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協調、配合不夠,為后期救援帶來困難。
重視度不夠,通風安全管理人員大多是隨意安排的,在進入崗位之間沒有進行必要的安全知識和崗位技能的培訓,造成通風安全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出現違章指揮或作業,出現通風故障時也不能夠及時的解決,影響礦井的通風安全。一些煤礦企業提供給通風管理工作人員的薪酬較低,導致通風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大大減弱。
由于煤礦大多是在地下開采,井下的環境和地質結構相對地上較為復雜,隨著近年來的不斷開采,礦井的挖掘深度在不斷的增加,礦井中瓦斯的壓力、地應力、井下溫度也在不斷的加大,提高了發生井下自然事故的幾率。長時間的開采會造成井下瓦斯含量逐漸增加,加大了煤與瓦斯突出的危險。此外近年來高瓦斯含量的煤礦不斷的增加,進一步增大了發生礦井瓦斯爆炸事故的概率。
煤礦所在地區的地質以及其他因素限制了礦井自身通風系統的建設,大大減弱了礦井的通風能力,同時由于人為因素的存在更加劇礦井通風安全隱患。一些煤礦在初期的建設過程中,沒有完善的通風設施,通風設備的安裝沒有科學的依據,礦井內部的粉塵積累增加,增加了礦井內部發生爆炸或者燃燒的幾率。
煤礦企業對通風設備的投入力度不夠,通風設備陳舊落后。一些建有通風系統的礦井,通風設備的能力不能夠滿足礦井的實際情況,通風設備的有效風率嚴重不足,通風設備的設計不合理,造成通風質量下降,影響礦井的通風安全。礦井內部粉塵容易堆積在通風設備上、礦井內部潮濕的環境等造成通風設備的故障,導致通風設備出現問題,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工作,為礦井安全帶來隱患。
煤礦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加快關于通風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建立,使礦井生產過程按照正常的制度進行,確保礦井作業人員和通風安全管理人員有章可循,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進行懲罰,對嚴格落實和執行制度的人員以獎勵,有效的避免生產過程中違章作業的出現。同時應為通風安全管理工作配置相應的技術人員,保證通風設備的正常工作。
安全意識的缺乏是導致通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保證煤礦通風安全的關鍵在于使礦井作業人員和通風安全管理人員擁有牢固的礦井安全防范意識,因此煤礦企業應該加強對礦井作業人員和通風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教育,培養其安全防范意識,使其在工作過程中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煤礦企業中的各個部門應該高度重視通風安全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性,轉變過分追求生產效益的觀念,將通風安全管理工作列為日常工作的重點,加快由上而下的安全教育工作的實施,并將安全工作貫穿到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煤礦企業應該加強安全的教育工作,通過案例分析或者專家講解的形式對礦井作業人員和通風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制作相關的安全知識手冊發放給礦井作業的每一個員工,增強其安全防范意識。對礦井通風的安全管理人員還應該加強對其專業技能的培訓,使其能夠及時的解決通風設備出現的故障,并能夠針對一些易發故障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保證通風設備的正常工作,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
煤礦企業應該加大對煤礦通風安全設備的投入力度,大力引進先進的煤礦安全生產設備,建立全面的礦井安全生產監控系統,加大對粉塵和瓦斯濃度、礦井溫度等指標的檢測力度,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安排專業的人員負責對設備的巡檢和維護,發現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立即上報上級部門,并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加快礦井內部通風設備的改進工作,對礦井的通風系統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建設,確保通風設備能夠滿足礦井的通風質量要求。
通風評價體制是指對礦井內部的各種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因素進行合理的分析的體制。我國目前已經研究出多種評價體制,這些體制按照評價方法的不同分為定量評價的評價體制和定性評價的評價體制兩種類型。煤礦企業在實行評價方法的同時,可根據礦井的通風系統穩定程度制定專門的評價體制,但任何一種評價體制都要根據煤礦生產安全評測來實施。
在煤礦企業的管理過程中,還要不斷完善相應的安全管理體系,保正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加強對安全管理工作的監督力度,組成專門的安全監督小組,不定期的對礦井的通風設備、通風狀況進行檢查,對于發現的安全隱患或者生產問題,立即停止生產并通知相應的管理部門進行整頓,確保安全隱患得到徹底的解決,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制約煤礦通風安全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人為的因素可以通過加強管理進行改變,但是一些環境因素卻是無法改變的,因此,煤礦企業必須加大對企業認為因素的治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礦井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預防通風安全事故的發生,保證煤礦生產過程安全。順利的進行。
[1]許敏.淺談制約煤礦通風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4,16:380.
[2]白楨.芻議制約煤礦通風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知識經濟,2014,22:78.
[3]劉勇.制約煤礦通風安全的因素及預防措施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15:179.
[4]李偉,曹宜峰,龍厚喜.制約煤礦通風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06:76-77.
[5]于江.淺析影響煤礦通風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能源與節能,2015,02: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