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對抽象自然觀的批判辨析

2015-03-28 23:12:42田訓龍
關鍵詞:自然界馬克思現實

田訓龍

(北京交通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100044)

如何理解馬克思對抽象自然觀的批判,是正確理解馬克思的自然觀、馬克思哲學、馬克思哲學與恩格斯哲學之間關系的重要理論問題。在解讀馬克思對抽象自然觀所作批判的觀點中,有一種頗有影響的觀點認為,在馬克思看來,與人、人的實踐活動分離的自然界是抽象的非存在,承認和研究這種自然界的自然觀是抽象自然觀;馬克思否定這種抽象的自然界,批判這種“抽象自然觀”。與此相聯系,這種觀點認為,在馬克思的哲學體系中并不存在以抽象自然界為研究對象的辯證唯物主義或自然辯證法,恩格斯談論的所謂“自然辨證法”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恩格斯所贊成的唯物主義正是與人類社會生活相分離的、抽象的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這一觀點的實質是認為,恩格斯的自然觀、恩格斯的唯物主義正是馬克思所批判的,即馬克思哲學與恩格斯哲學是對立的。這一觀點誤讀了馬克思對抽象自然觀的批判。這一誤讀造成了對馬克思自然觀、馬克思哲學、馬克思哲學與恩格斯哲學之間關系的不正確的理解。本文依據相關文本,對馬克思的相關論述進行再解讀,對這一觀點所進行的論證進行仔細的討論,弄清這一觀點的失誤之所在。

一、“抽象的自然界”與“抽象的自然觀”

該觀點(為行文方便,以下均用“該觀點”代指上述觀點)的主要依據是:“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1]116但是,依據這一論述,得不出該觀點的結論,該觀點誤讀了這一論述。這一誤讀和馬克思哲學與恩格斯哲學對立的結論有直接的關聯。

從“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的上下文來看,該論述中的“被抽象理解的、自為的……自然界”是指黑格爾的“思維”“思想”中的“自然界”。因為這里的黑格爾的“思維”“思想”,是與人分離的“思想”。因此,這個“自然界”就只能是“與人分離”的“思想”中的“自然界”。又因為“與人分離”的“思想”只能是思想的抽象、抽象的思想,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是無,因此,該論述作為馬克思對黑格爾抽象自然觀的批判,其中的“……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是指黑格爾的“抽象”的“思想”中的“自然界”是“無”,而不是說“與人分離”的自然界,即處在于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是無。

可是,這一論述被該觀點誤讀為:馬克思認為與人分離的自然界,即處在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是抽象的、是“無”,并借此認為,馬克思批判那種承認和研究與人分離的自然界的自然觀;馬克思的自然界是與人發生對象性關系、以實踐為媒介的自然界。這種解讀的失誤有三:一是把馬克思所批判的黑格爾的“抽象”的“思維”“思想”中的“自然界”理解成了處在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二是以第一重失誤為依據,認定馬克思認為處在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是抽象的自然界、是“無”,認定這是馬克思對處在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的否定;三是在前兩重失誤的基礎上,把馬克思對黑格爾抽象自然觀的批判,當作馬克思對承認和研究處在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的自然觀的批判。

該觀點的這一誤讀的后果是,既然馬克思認為承認和研究“與人分離”的自然界的自然觀是抽象自然觀,并且批判這種抽象自然觀,那么,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就是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自然觀,要堅持馬克思,就必須否定恩格斯。這種根本性錯誤的發生,關鍵在于該觀點把馬克思所批判的“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誤解成了與人分離的自然界,即誤讀成了處在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它不明白,在馬克思看來,黑格爾的思維、思想是與人分離的抽象的思維、思想,黑格爾的“自然界”之所以是人分隔開來的,是因為它是黑格爾的與人分離的抽象的思想中的“自然界”。因此,這種抽象的思想中的自然界自然是與人分離的。這一“自然界”和處在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那種與人分離的自然界根本不同。前者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只能是“無”,而后者卻根本不是什么抽象的自然界,根本不是什么“無”。

該觀點引用馬克思的“非對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1]106來論證自己的論點。但是,馬克思這一思想說的是只有對象性的存在物才能存在,而不是說只有人的對象性的存在物才能存在。馬克思說:“太陽是植物的對象,是植物所不可缺少的、確證它的生命的對象,正像植物是太陽的對象,是太陽的喚醒生命的力量的表現,是太陽的對象性的本質力量的表現一樣。”[1]106在這里的太陽與植物的對象性關系中,并沒有人的位置,而馬克思也沒有把這里的太陽等處在于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看作抽象的自然界、看作“無”,而是承認它們的存在。因此,馬克思的“非對象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的思想不但不能證明該觀點的解讀是正確的,相反卻證明該觀點的解讀是不正確的。

可見,“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對抽象自然觀的批判,不是對承認和研究“與人分離”的自然界的自然觀的批判,而是對黑格爾抽象自然觀的批判,不是對“與人分離”的自然界的否定,而是對黑格爾的“抽象”的思維、思想中的那種“與人分離”的“自然界”的否定,承認與研究處在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的自然觀根本不是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自然觀,依據“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無法得出恩格斯的唯物主義正是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的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的結論。

應當說,對“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的誤解,不只是存在于以持該觀點為代表的學者之中,在持與該觀點截然不同的觀點的學者中,也相當普遍地存在著。陶德麟先生、陳先達先生就是這樣。陶先生認為,黑格爾筆下的自然界,即“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是以“自然界”為名的思想物,這樣的自然界仍然是思想里的自然界而不是實際存在的自然界,所以馬克思才認為它對人說來是“無”;同時,他又認為,“援引人出現以前的自然界,援引與人的實踐活動無關的自然界,對于解釋人類社會何以如此這般、何以‘成為現在這種樣子’是無濟于事的,因而是沒有意義的。正是在這種意義上,也僅僅是在這種意義上,馬克思說,‘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2]7。可見,陶先生是對“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特別是其中的“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同時作出了黑格爾的“思想”中的“自然界”和處在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但是,這兩種理解根本不能同時成立。因為,黑格爾抽象思想中的自然界是無,而處在人的實踐范圍之外的自然界卻是真實的存在。陶先生顯然沒有注意到這兩種理解之間的沖突。這一失誤說明,陶先生并沒有理解馬克思“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的真意。

順便指出,在“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的上下文中,馬克思只是批判黑格爾的抽象的自然觀,并沒有涉及對人類社會的解釋問題,陶先生從解釋人類社會的角度,用援引人出現之前的自然界對于解釋人類社會的具體情狀無濟于事來理解“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就脫離了“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的文本語境。

陳先達先生說:“人與自然是絕對觀念發展中的不同環節,它們是彼此分離的。正是針對黑格爾這個觀點,馬克思說了這段著名的話,強調在他的體系中,自然界是無”,“黑格爾的自然界——與人相脫離的自然界,是無,或者用馬克思的話說,是‘抽象的自然界’,‘是自然界的思想物’”。這里的“這段著名的話”即“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從陳先生的論述看,他把“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中的“人”和“自然界”理解為黑格爾絕對觀念發展中的不同環節,二者是分離的,所以馬克思說“黑格爾的自然界——與人脫離的自然界,是無”[3]。應當說,陳先生也像陶先生一樣把“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中的自然界理解為思想中的自然界,但是,一方面,陳先生也沒有弄明白這里的“思想”是黑格爾的與人分離的因而是抽象的思想,另一方面,他也沒有從馬克思的文本出發,從而把這里的“人”弄錯了。“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中的“人”并不是黑格爾絕對觀念發展環節中的“人”,而是“在社會、世界和自然界生活的有眼睛、耳朵等等的人”,是生活著的活生生的人,這從“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前面的幾行看得很清楚。所以,陳先生對“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的理解也脫離了“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的文本語境。

由于對“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的不同理解已經成了關乎正確理解和把握馬克思自然觀、馬克思哲學、馬克思哲學與恩格斯哲學之間關系的重要理論問題,甚至成了馬克思恩格斯對立論的重要論據,所以,必須糾正對“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的各種誤解。

二、“人的現實的自然界”與“抽象自然觀”

該觀點用來支持自己論點的另一主要論據是:“在人類歷史中即在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因此,通過工業——盡管以異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學的自然界。”[1]89該觀點把馬克思這一論述中的“在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理解為人的現實的自然界,即,不是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就是抽象的、不真實的自然界。該觀點這種理解支持了其對“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的理解。那么,該觀點對馬克思這一論述的理解是否正確呢?

單純從字面上看,該觀點對馬克思這一論述的理解好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仔細研讀馬克思的文本,就會發現這種理解其實是誤解。馬克思這一論述由兩句話組成,這兩句話是關聯著的,前一句話是后一句話的根據,后一句是根據前一句得出的結論,“因此”標明了這兩句話之間的這種邏輯關系。我們知道,后一句話的主旨是:在工業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從而人本學應該研究它。如果按照該觀點的理解,前一句話的主旨是: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才是真實的自然界,不是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就是抽象的、不真實的自然界,那么,這前后兩句話就不構成依據和結論的邏輯關系。所以,該觀點的理解不符合馬克思這一論述的邏輯結構,其對馬克思這一論述的理解也就不可能符合馬克思這一論述原意。

其實,從字面上看,“人的現實的自然界”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理解為人的現實的自然界,也就是說這種自然界是真實存在的;二是理解為人的現實的自然界,也就是說這種自然界是人的現實或實現。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第一種理解不符合馬克思這一論述的邏輯和原意。如果作第二種理解,那么,馬克思這一論述的前一句話的意思就是,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現實或實現,它強調的不再是一種自然界是否真實存在,而是強調一種自然界是人的活動的產物,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它的邏輯結論自然是,研究人的人本學必須研究這樣的自然界。顯然,作第二種理解時,馬克思這一論述中的前后兩句話之間構成了依據和結論的邏輯關系。看來,“人的現實的自然界”只能作第二種理解。

不過,這里的分析只是一種基于字面理解的邏輯分析。邏輯分析代替不了文本自身提供的證據。馬克思說:“正是在改造對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這種生產是人的能動的類生活。通過這種生產,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1]58這充分表明,馬克思把生產形成的自然界看作人的作品和人的現實。這里的生產顯然是人的“改造對象世界”的活動,也就是“工業”。由此可見,把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看作“人的作品和人的現實”正是馬克思本人的思想。馬克思還說:“私有財產的運動——生產和消費——是迄今為止全部生產的運動的感性表現,就是說,是人的實現或人的現實。”[1]82在這里,馬克思把私有財產的運動,即迄今為止的全部生產運動的感性展現,看作人的實現或人的現實。由于私有財產只能是人改造自然的活動的一種結果或產物,所以,馬克思是把人改造自然的活動的結果看作是人的實現或人的現實。這不僅再次印證了,把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看作是人的作品和人的現實,就是馬克思本人的思想,而且,在這里,“人的實現或人的現實”表明,在人改造自然的結果的意義上,馬克思是把“人的實現”與“人的現實”看作是等價的,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再者,在馬克思這一論述所在的那一自然段的前面,馬克思把“工業的歷史和工業的已經生成的對象性的存在”看作“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是感性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人的心理學”,并且認為,“對這種心理學人們至今還沒有從它同人的本質的聯系,而總是僅僅從外在的有用性這種關系來理解”[1]88,“如果心理學還沒有打開這本書即歷史的這個恰恰最容易感知的、最容易理解的部分,那么這種心理學就不能成為內容確實豐富的和真正的科學”[1]89。這里所說的“工業已經生成的對象性的存在”,即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可見,馬克思在這里強調的,不是這個生成的自然界是真實的自然界,而是強調這個生成的自然界是“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是感性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人的心理學”,人的科學、心理學應當把這生成的自然界同人的本質聯系起來,并研究這個生成的自然界,否則就不能成為內容確實豐富的和真正的科學。在馬克思這一論述所在的那一自然段,馬克思還論述了自然科學與人的科學的關系,強調自然科學通過工業進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為人的解放作準備的歷史作用,強調自然科學將成為人的科學的基礎。馬克思這一論述后面的那一自然段,馬克思說的是:“自然科學往后將包括關于人的科學,正像關于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在上下文中,馬克思并沒有涉及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否真實的問題。這樣,馬克思這一論述也就不應是論述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否真實的問題的。

由此可見,馬克思這一論述強調的不是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否真實,而是在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作品和人的現實,馬克思這一論述根本不具有“不是人的作品的自然界是抽象的、不真實的自然界”的意義。

三、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的批判與“抽象自然觀”

該觀點支持自己論點的主要論據還包括馬克思批判費爾巴哈的論述。不過,該觀點對它所引用的論述的理解,照例是誤解。該觀點常引用的馬克思批判費爾巴哈的論述有多處,這里只討論其最常引用的三段。

一是:“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展了。”[4]54很清楚,在這里,馬克思認為,對對象、現實、感性,不能“只是從”客體的角度理解,還要從“主體方面”、從“能動的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說,馬克思在這里批判的是舊唯物主義的片面性、缺少能動的方面,從這里我們得不出結論說:馬克思認為只能從主體、只能從人的活動的對象化來看待自然界。而該觀點卻把它理解為:舊唯物主義“從客體或者直觀的形式”出發去理解整個外部世界,而馬克思主張只能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這樣,該觀點就從一種極端走到了另一種極端,把馬克思對舊唯物主義的偏面性的批判,變成了馬克思對舊唯物主義的全面否定,變成了另一種片面的東西。因此,該觀點對這一論述的理解是誤解。需要注意,馬克思的自然觀與舊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確實有本質的區別,其區別在于,舊唯物主義看不到自然界的運動變化,特別是看不到人類產生后由于人的實踐活動所導致的自然界的人化——從而是一種抽象的自然觀,而馬克思則認為自然界處在運動變化之中,這種變化既有自在自然的自在運動,也有人類產生以后由于人的實踐活動所導致的自然界的人化——從而是與舊唯物主義的抽象自然觀相對立的自然觀。

二是:“先于人類歷史而存在的那個自然界,不是費爾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這是除去澳洲新出現的一些珊瑚島以外今天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存在的、因而對于費爾巴哈來說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4]77該觀點把這一論述理解為:按照馬克思的看法,他和費爾巴哈正在談論的那個自然界,既不是人類誕生之前的自然界,也不是初民時期的自然界,而是在相當程度上已經被人化的、現實的自然界;撇開這個現實的自然界,去談論人類誕生以前的自然界,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是該觀點就馬克思承認自然的“先在性”而引用這一論述所作的辯解。這里必須首先指出,在這一論述中,馬克思既談論了先于人類歷史存在的自然界,也談論了費爾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而費爾巴哈談論的自然界,用馬克思話說就是“那個尚未置于人的統治之下的自然界”,即自在的自然界,而不是像該觀點所理解的那樣:在馬克思看來,他和費爾巴哈所談論的都是在相當程度上已經人化的、“現實的”自然界。

其次,該觀點把馬克思的“先于人類歷史而存在的自然界”說成是“人類誕生之前的自然界”,這不符合馬克思論述的原意。因為馬克思的這一論述承認,費爾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還存在著澳洲新出現的一些珊瑚島這一自在自然,或者說馬克思承認一些自在自然在費爾巴哈時代還存在著。我們總不能說馬克思認為費爾巴哈處在人類誕生之前吧!

再次,該觀點在把馬克思的“先于人類歷史而存在的自然界”說成是“人類誕生之前的自然界”的基礎上,又用“撇開現實的自然界,而去奢談人類誕生以前的自然界,是沒有意義的”把馬克思對自然的先在性的承認一筆勾銷了,把馬克思對自在自然的存在的承認一筆勾銷了。當然,只有在這樣的理解、這樣的“勾銷”下,“在馬克思看來,與人、人的實踐活動分離的自然界是抽象的非存在”的觀點才可能成立!但是,這違背了馬克思的原意,錯誤地把馬克思的完整的自然觀闡釋成了一種以人的實踐為基礎的人化自然,一種否認人類產生前后的自然之間的聯系、否認人類產生之后的自在自然仍然存在、只承認人類產生之后的人化自然的偏面的局部的自然。

最后,在這一論述中,馬克思說的顯然不是先于人類歷史存在的那個自然界,除了澳洲新出現的珊瑚島以外,對費爾巴哈來說,從來不曾存在過,而是,先于人類歷史存在的那個自然界,除了澳洲新出現的珊瑚島以外,其他部分都已經在人的實踐活動中人化了——這就是費爾巴哈生活其中的那個自然界。顯然,在這里,馬克思并沒有把先于人類歷史存在的那個自然界看作抽象的非存在,相反,馬克思認為,先于人類歷史存在的那個自然界,其中的一部分——澳洲新出現的珊瑚島——至今還存在著,是現實的自然界的組成部分。本文的這種理解還可以從馬克思批判費爾巴哈的另一段論述,即,費爾巴哈“每次都求救于外部自然界,而且是那個尚未置于人的統治之下的自然界。但是,每當有了一項新的發明,每當工業前進一步,就有一塊新的地盤從這個領域劃出去,而能用來說明費爾巴哈這類論點的事例借以產生的基地,也就越來越小了”[4]97中得到證明。很清楚,在這里,馬克思肯定了“那個尚未置于人的統治之下的自然界”即自在自然界的存在,只是同時認為,隨著新的發明的出現、工業的進步,“這個領域”越來越小了。所以,這一論述根本不能證明:馬克思認為與人分離的自然界是抽象的非存在,相反,它卻證明,馬克思承認與人分離的自在自然——如“澳洲新出現的珊瑚島”、“這個領域”——是真實的存在、是現實的自然界的組成部分。

三是:“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正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它哪怕只中斷一年,費爾巴哈就會看到,不僅在自然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整個人類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觀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會很快就沒有了。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仍然會保持著,而整個這一點當然不適用于原始的、通過自然發生的途徑產生的人們。”[4]77這一論述由兩句話組成。在該觀點那里,它總是只引用前一句,即:“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正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它哪怕只中斷一年,費爾巴哈就會看到,不僅在自然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整個人類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觀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會很快就沒有了。”即使這句話,它也總是強調前面的“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正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這一部分,而總是對后一部分重視不夠。其實,就這一句話來說,馬克思并不像“觀點”所說的那樣,只強調了人的實踐活動在人的感性世界形成中的巨大作用,而是還強調了在人的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停止以后,自然界將發生巨大變化,而這個“巨大變化”只能是由自然界的自在運動引起的。所以,馬克思承認而不是否定自然的自在運動。這還可以從馬克思關于大地震造成的災難的論述中得到證明,我們總不能說馬克思認為大地震不是自然界的自在運動,而是由人的實踐活動為媒介的或者干脆說大地震及其造成的災難是抽象的非存在吧?從馬克思對自在自然和自然的自在運動的承認,我們無論如何得不出馬克思認為與人——人的實踐活動——分離的自然界是非存在的結論。

關于這一論述的第二句話,也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就是馬克思關于自然的先在性的論述。關于自然的先在性,該觀點的辯解前面已經談到。后一部分,即“而整個這一點當然不適用于原始的、通過自然發生的途徑產生的人們”。這后一部分應當是反映馬克思哲學思想的最重要的論述之一。其重要性就在于,首先,它表明了馬克思承認人類產生之前的自然界即自在的自然界以及它的自在運動的存在;其次,它表明了馬克思本人認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只適用于人類產生以后的情況,而不適用于人類產生之前的情況;再次,它表明那種馬克思否認自在自然和自然的自在運動的觀點,以及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全部馬克思哲學”的觀點都是對馬克思哲學的誤解。

但是,這后一部分顯然是被該觀點有意地“忽視”了。因為,如果不忽略馬克思承認“第一批人”是通過自然發生的途徑產生的思想,那就必須承認,馬克思承認自然和自然的自在運動先于人存在,馬克思肯定而不是否定先于人的自在自然和自在自然的自在運動的存在,這樣,該觀點對馬克思自然觀的闡釋就不能成立。必須指出,忽視馬克思的“第一批人”是通過自然發生的途徑產生的思想,會導致嚴重的理論后果。首先,這等于否定了馬克思的這一思想。“第一批人”產生的思想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的“費爾巴哈”章中。該章是馬克思哲學基本形成的標志,而且該章經過馬克思的不止一次的修改。所以,“第一批人”產生的思想在該章出現絕不可能是馬克思的疏漏,我們絕不應該忽視或否定它。在《資本論》手稿中,馬克思指出:“人的存在是有機生命所經歷的前一個過程的結果。只是在這個過程的一定階段上,人才成為人。但是一旦人已經存在,人,作為人類歷史的經常前提,也是人類歷史的經常的產物和結果,而人只有作為自己本身的產物和結果才成為前提。”[5]顯然,這里表述的是馬克思完全成熟時期的思想,而這個思想,顯然與我們這里所討論的《形態》中的思想完全一致。這使我們更有理由絕不應忽視或否定《形態》中“第一批人”產生的思想。否則,我們就違背了馬克思成熟時期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而不再是對馬克思哲學思想的正確闡釋。其次,忽視或否定馬克思“第一批人產生的思想”還會產生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即必須給實踐活動的發動者、載體——人的產生或存在一個肯定的說法,否則人的實踐活動就是憑空而來的,從而也就是沒有根據的。可是,拋棄或否定了馬克思的“第一批人”是通過自然發生的途徑產生的思想之后,在人的產生或存在這個問題上就只能有兩種出路,即要么把人說成是在自然發生之外產生的,要么把人說成是從來就存在著的,即根本不存在人的產生問題,也就是要么離開唯物主義,要么陷入到形而上學的非歷史的觀點中去。而這兩者,無論哪一種都違背了馬克思哲學的思想。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陶德麟.從馬克思的兩段話引起的幾點看法[J].現代哲學,2002(2).

[3]陳先達.處在夾縫中的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53.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545.

猜你喜歡
自然界馬克思現實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自然界的一秒鐘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20
例說“自然界的水”
自然界的奧運狂歡
學生天地(2016年24期)2016-05-17 05:47:30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現實的困惑
中國衛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国产成人欧美| 亚洲aaa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色综合网址|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黄色国产在线|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伊人蕉久影院| 不卡午夜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区|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欧美成人二区|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 日韩午夜伦| 97se亚洲|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色婷婷狠狠干|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小视频|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内视频精品| 色综合久久88|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97色在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91丝袜|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一|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日韩免费成人| 97se综合| 香蕉网久久|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高清视频一区|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