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 悅 易桂喜 龍 鋒 梁明劍 張致偉 趙 敏 喬慧珍(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2015年1月14日四川樂山金口河5.0級地震概述
宮 悅 易桂喜 龍 鋒 梁明劍 張致偉 趙 敏 喬慧珍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據四川區域地震臺網測定,2015年01月14日13時21分38.8秒,在四川省樂山金口河地區發生5.0級地震,震中位于29.31°N,103.2°E,震源深度13 km。截止到2015年1月20日16時,共記錄到余震35次,序列最大余震為1月14日19時21分37.2秒ML3.2,余震頻次少,震級小,余震基本在主震位置附近,屬孤立型地震。
樂山金口河地震發生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向大涼山山區過渡的區域,區域構造上位于康滇南北向構造帶北端,震區及其鄰區的斷裂比較復雜,存在多種走向的斷裂帶;自公元前26年有文字記載以來,該地震震中20 km范圍內歷史上未發生過5.0級以上地震,而自1995年4月26日馬邊—沐川交界發生M5.6級地震之后,川南馬邊地區已經長達近20年未發生5級以上地震。因此,本次地震為該區域的一次顯著地震。
基于四川數字化地震臺網記錄的地震波形資料及觀測報告,采用 CAP(Cut and Paste)波形反演方法,結合四川東部速度模型反演該地震的震源機制解,求取樂山金口河5.0級地震的震源機制解與震源矩心深度;采用Long et al.(2015)發展的多階段定位方法對本次地震進行重新定位,以期對本次地震的發震構造進行初步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CAP最佳波形擬合給出的震源機制解節面1:走向350°/傾角46°/滑動角107°,節面2:走向146°/傾角47°/滑動角73°;P軸:方位248°/仰角0°,T軸:方位339°/仰角78°,矩心深度12 km,根據節面參數顯示,本次地震為逆沖型,節面NNW向;而微觀震中位于NE向峨眉-煙峰斷裂附近,產狀與波形反演的機制解結果有顯著差異,可能由于發震斷層為該區域未知的某條NW向次級斷裂所致。由于本次樂山金口河5.0級地震序列個數少,震級偏小,記錄到的臺站數偏少,導致可供定位的地震數目較少,為了得到序列更加精確可靠的結果,我們抽取了震區及其附近區域從2001年以來的歷史地震震相資料,與這次地震序列聯合起來,采用Long et al.(2015)發展的多階段定位方法對所選地震進行重新定位,結果顯示本次5.0級主震深度15.668 km,略深于波形反演結果。由于本次地震余震數量過少,無法對發震構造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而微觀震中附近的斷層產狀又與波形反演的機制解結果存在顯著差異,故本次樂山金口河地震的具體發震構造有待進一步研究。其應力降與視應力結算結果為:應力降7.24 Mpa,視應力1.417 Mpa,與2010年以來川滇塊體東邊界及東側地區ML4.0以上地震視應力相比,本次地震視應力相對較高,表明其震源區背景應力水平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