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青 黃樹松 丁 香 崔麗萍(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北京 100036)
遙感與GIS在尼泊爾地震現場災害調查與評估中的應用
王曉青 黃樹松 丁 香 崔麗萍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北京 100036)
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在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中(28.2°N,84.7°E)位于尼泊爾博卡拉附件,我國西藏地區震感明顯。截至2015年5月31日,共發生7.0~7.9級余震3次,6.0~6.9級余震1次,5.0~5.9級余震4次。根據有關報道,地震造成尼泊爾8 792人死亡,印度130人死亡,孟加拉國4人死亡,我國西藏地區27人死亡。地震造成23 000多人受傷、近30萬人不同程度受災。
地震應急期過后,隨商務部專家組赴尼泊爾開展地震災害調查與損失評估。由于災區分布范圍廣、地形復雜、道路損毀,而調查時間和人員數量有限,采用高分遙感數據和GIS技術,對災區,特別是熱索瓦縣和辛都巴爾喬縣(兩縣)及阿尼哥公路和沙拉公路(兩路)等的震害影像進行了分析處理、制圖和震害解譯工作,有效地保證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災害實地調查與損失評估任務,為災區恢復重建提供了決策支持。
在地震應急遙感分析處理基礎上,進一步廣泛收集了尼泊爾8.1級地震震前、震后遙感影像數據,主要包括震前GoogleEarth遙感影像,震后WorldView遙感影像、國產震前震后高分遙感影像等。同時收集了尼泊爾地震災區數字高程、行政區劃、道路交通、河流等地理信息、災區人口與房屋建筑分布,以及已開展的震害遙感解譯成果等。
在資料收集基礎上,進行了系統的遙感數據幾何校正等影像預處理、圖像融合與鑲嵌、居民點(野外預設調查點)震前、震后影像的自動裁切、震害遙感解譯;主要道路影像分幅處理、道路震害遙感解譯;滑坡等地震地質災害遙感解譯等;最后進行了主要居民點與道路震害、滑坡等地震地質災害影像專題圖制作等。
通過上述處理,共編制了災區主要居民點房屋建筑震害遙感影像圖近100幅(A3,比例尺1:1500~1:5000),阿尼哥公路和沙拉公路沿線震前、震后遙感影像圖24幅(長200 cm,比例尺1:5000),以及災區地勢分布圖、行政區劃圖、人口與房屋建筑分布圖、道路交通分布圖和各種震害(房屋建筑震害、道路交通震害、滑坡等地震地質災害等)解譯分布圖等。這些成果,加上地震應急期間產出的大量震害遙感分析處理成果,為按時高效完成本次實地震害調查、烈度評估和損失評估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