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聶書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 新疆·烏魯木齊)
(一)國家高度重視。我國高度重視新一輪產業轉移,并積極制定發展戰略,推動國內產業有序轉移和結構優化升級。為了促進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推進中西部地區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2010年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國家先后共批準設立了安徽皖江城市帶、廣西桂東、重慶沿江、湖南湘南、湖北荊州、黃河金三角等6 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并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中西部各地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爭奪戰越演越烈。按照國家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中西部各省區紛紛成立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領導小組,甘肅、內蒙古、廣西、河南等省區出臺了一系列承接產業轉移的優惠政策,支持本區域高層次承接產業轉移。安徽、廣西、重慶、湖南、河北等部分省區積極爭取將示范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三)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取得了良好成績。國家批復承接產業轉移以來,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取得了良好成績。安徽省皖江城市帶示范區引進外省投資項目2,800 多個。廣西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桂東四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1%。重慶沿江示范區在沿海地區外貿受到較大沖擊的情況下,連續多年工業增長20%以上,位列全國第一位。示范區建設成果證明,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取得了顯著成效。
新疆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于促進新疆發展和穩定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出臺了促進新疆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新疆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作出了推動新疆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選擇。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提出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全國19 個對口援疆省區開展了大規模的援疆工作。新疆承接產業轉移呈現出良好開局,已形成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建設熱潮,在承接產業轉移上形成了政策優勢、機遇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承接產業轉移工作迅速推進。
一是新疆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疊加優勢。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國家從金融、土地、稅收、產業、人才培養等方面陸續出臺一系列促進新疆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為新疆承接產業轉移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是新疆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機遇優勢。全國19 個對口援疆省(市)加快推進經濟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等,援疆省(市)的企業、技術、人才不斷涌入新疆。國內外一批大企業、大集團積極參與新疆的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為新疆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三是新疆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國家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提出加快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新疆是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有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17 個、二類口岸12個。與歐洲及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物流成本相對低于其他省區,承接產業轉移區位優勢明顯。目前,中亞國家經濟進一步加快,市場需求在不斷擴大,為新疆承接產業轉移、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提供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
四是新疆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資源優勢。新疆水土光熱、礦產資源豐富。在新疆發現的礦產有138 種。豐富的資源為新疆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提供了戰略支撐。
但是,新疆承接產業轉移還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規范和解決的問題。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系還不夠,產業布局和地方比較優勢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產業承接的質量還不高,重點不突出,承接高起點、高水平的項目較少;承接產業層次低、核心技術少、市場競爭力弱的矛盾突出,行業內存在簡單復制、重復建設現象;在保護環境、資源節約利用等方面有待加強。這些問題增加了新疆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難度,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留下了隱患,增加了困難。
(一)戰略定位: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推動力,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科學布局、有序承接。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產業承接平臺,增強產業承載能力,促進產業集聚發展;著力探索科學承接新途徑,提升綜合競爭力;著力促進創新資源整合,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內生發展動力;著力推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產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著力推動勞動力轉移就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新疆建設成為我國西部地區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科學發展的試驗區,西部地區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和重要經濟增長極。
(二)發展的重點
1、高起點承接下游消費品產業,推動主導產業戰略轉型。主動承接延伸石油石化下游產業項目,重點發展以聚乙烯(PE)、工程塑料等產業;高水平、高效益推進煤炭資源深加工轉化,加快承接一批煤制清潔燃料、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項目;深度開發利用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貴金屬等礦產資源,高起點承接礦產資源綜合加工利用項目。
2、高起點承接下游消費品產業鏈條,推動傳統產業戰略轉型。高水平承接食品、飲料、葡萄酒等精深加工項目,促進輕工消費品行業向高度產業鏈延伸;加快改造完善紡織產業鏈,重點承接印染、布料、服裝產業,推進紡織服裝產業由上游、中游向下游高檔消費品行業轉型;重點承接高檔石材、新型陶瓷、新型墻材產業,推進建材行業戰略轉型;依托裝備制造業發展,加快配套產業發展,重點承接機械零部件制造業、鑄造業,促進裝備制造業向消費品行業戰略轉型。
3、高起點承接先進服務業和新興產業,促進傳統服務業戰略轉型。服務業增長7%,拉動的就業相當于制造業增長10%。要多領域承接先進服務業發展,重點承接批發零售、餐飲、現代物流、金融等先進服務業態,推進傳統服務業的轉型發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要高起點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商務、云計算、信息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
4、“雙輪驅動”夯實承接產業轉移的企業基礎。繼續發揮大企業、大集團在承接產業轉移中的重要作用,重點承接一批技術水平高、帶動能力強、能夠搶占產業制高點的重大項目;繼續大力促進中小企業轉型發展,重點承接一批創新型、就業型的專精特新項目,把承接項目落到實處,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5、緊密依托產業援疆承接產業轉移。認真貫徹第一、第二次全國對口援疆工作會議精神,把新疆豐富的資源優勢、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地緣優勢和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的巨大空間,與內地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優勢緊密結合,通過加強與援疆省市的溝通銜接,優化發展環境,促進合作共贏,吸引內地各類企業參與新疆的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有優勢的產業,延長產業鏈,實現與內地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有效對接。
6、積極營造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環境。加快營造“審批事項最少、審批效率最高、服務質量最優”的環境,積極落實國家差別化產業政策,完善配套政策。加強要素保障供給,著力解決承接項目在推進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資源、土地、環保等方面的問題。
在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框架下,把新疆承接產業轉移上升到國家戰略,打造新疆承接產業轉移國家示范區,為新疆提供了優化結構、增強綜合競爭力、促進就業倍增、實現穩定發展的難得機遇。
一是制定規劃。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也是轉型升級過程,不是簡單復制,更不是承接落后產能。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必須突出規劃的科學引導作用。因此,建議盡快組織有關部門,抽調力量,編制新疆承接產業轉移國家級示范區建設規劃,明確示范區建設的指導思想、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承接原則、承接重點、載體建設和重大舉措。
二是加強領導。協調組織相關部門,建立推動承接產業轉移工作機制,統籌負責,積極推進,將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上報國務院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推動國家層面加快規劃批復,力爭盡快實現將新疆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上升到國家戰略。
三是出臺政策。切實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國發[2010]28 號),及時出臺《新疆自治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指導意見和責任分工》,制定具體的、操作性強的配套支持政策,形成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體系。完善財稅、金融、土地、環保、人才等方面政策措施。
四是抓好落實。協調各地各部門力量,貫徹落實指導意見,主動作為,為國家級產業示范區建設打好基礎。落實好與國家各部委、中央企業等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促進產業轉出項目加快向新疆轉入。
五是先行先試。充分利用自治區各委、辦、廳(局)與中央相關部門建立的各類合作機制,對口援疆省區的幫扶機制,積極探索承接產業轉移和推動新型工業化建設良性互動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在南疆的巴州、喀什、阿克蘇,北疆的烏昌、石河子、伊犁等具有明顯的產業和區位優勢的地區,編制規劃、明確承接的重點和方向,給予優惠政策,支持先行先試,推進試點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