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建強 陸東一
(1.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就業與創業服務中心;2.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
政府支持大眾創業政策體系研究
□文/蔣建強1陸東一2
(1.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就業與創業服務中心;2.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
[提要]隨著政府簡政放權、鼓勵創新措施的疊加效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成為大勢所趨。但創業企業的成活率不高,創業政策的受益面不大,創業環境政策仍然不完善。本文分析當前我國政府推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政府;大眾創業;政策體系;對策研究
收錄日期:2015年8月19日
隨著政府一系列簡政放權、鼓勵創新措施的疊加效應,創業環境進一步改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大勢所趨。國務院下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這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系統性、普惠性政策文件。建立政策協調聯動機制、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督查督導機制,形成強大合力,全力打通決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但是,目前創業企業的成活率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創業政策的受益面有待進一步擴大,創業教育和培訓政策有待進一步加強,創業服務政策有待進一步優化。因此,目前創業政策的制定應從系統的角度考慮,充分借鑒創業政策理論框架,系統分析創業政策的著力點和對象,從需求方出發,盡可能減少創業障礙、降低創業風險,從鼓勵創業政策、支持創業政策、服務創業政策和保護創業政策等方面加以完善,以刺激創業活動,促進創業型經濟的發展。
通過對創業企業、高校大學生創業園、校友企業、學生家長和政府創業孵化基地開展調查,國家推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政策在當前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目前還存在著創業政策缺乏系統性、關聯性,針對性不強,政策的制定、評估和跟蹤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建議通過優化社會創業環境,建立創業政策實施的聯動機制,完善創業教育培訓機制,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政策評估、跟蹤機制等措施來加以解決。
從政府各職能部門出臺創業政策來分析,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應從財政、稅收、金融、產業、土地、市場、環境優化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建立促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創業政策支持體系,以此形成促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長效機制。在政策標準方面,應提高小額貸款的個人免擔保貸款額度、提高青年創業前擔保貸款的最高額度、提高中小企業貸款最高擔保額度、提高創業經營場地房租補貼標準,等等。
(一)在創業優惠政策方面。從統計的資料分析,特別是從創業政策的受惠對象來看,創業者屬于有直接主管部門的創業團隊,創業支持和優惠政策較多,幫扶創業的力度也大,創業項目的成功率也高,如科技局有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留學歸國人員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共青團出臺了大量的青年創業支持政策和減免稅收政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有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創業社保補貼、創業培訓和創業者聯誼會)。而沒有直接主管部門的群體,如農民工、城鎮失地農民和社會大眾,支持創業政策相對就較少或基本沒有,所以政府可以發布相關政策,特別是針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支持創業政策來支持創業。一是拓寬創業資金融資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實改善融資環境,通過制度創新來突破困擾農民回鄉創業的共性難題,為回鄉創業者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積極探索和建立適合農民回鄉創業發展的融資渠道,為回鄉農民創業化解資金不足難題;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為緩解不發達地區有限資金過多流入城市,農民回鄉創業融資難、資金供給短缺、貸款利息高等問題,建立支持農民回鄉創業的政策性專項資金;三是營造良好的創業政策服務環境,強化優質服務環境,規范收費行為。營造濃厚的回鄉投資氛圍,鼓勵農民回鄉創業,地方政府應給予回鄉創業者更多的人文關懷,落實農民回鄉創業稅費減免政策。減免地方收取的各類綜合性收費和服務性收費,營造鼓勵支持創業的氣氛;提供公共服務,政府職能部門應當為農民回鄉創業提供工商、財稅、融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詢和便利措施,制定有關政策,優化創業外部環境。
(二)在創業融資支持方面。建立政府資金為引導、社會資本為主體的創業投入機制,對創業企業從營業執照到知識產權以及上市都要有相關政策支持,特別是鼓勵銀行針對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支持發展眾籌融資平臺。創業企業在辦理營業執照時,實施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制度,放寬新注冊企業場所登記,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為其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記服務。創業企業在知識產權申請時,完善知識產權快速維權與維權援助機制,縮短確權審查、侵權處理周期,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對創業企業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和統籌力度,鼓勵對眾創空間等孵化機構的辦公用房、用水、用能、網絡等軟硬件設施的優惠力度,減輕初創企業負擔。在創業企業稅收方面,落實高校畢業生、殘疾人、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創業稅收政策,落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對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優惠政策。
(三)在創業信息建設方面。構建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政策,推動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向創業者開放計算、存儲和數據資源,降低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門檻和成本;政府應制定“互聯網+”創業服務政策,特別是架構“互聯網+”創業網絡體系,促使創業企業實現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模式;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制定“互聯網+小微企業”政策,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政策,為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生產過程、采購與營銷、質量檢驗、人力資源管理、客戶服務和物流等核心業務發展提供信息化應用服務。
(一)支持科研人員創業方面。政府應出臺技術人員離崗創業可保留人事關系政策,為創業清障減負,營造寬松便捷的準入環境的相關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實現“放水養魚”,從機制體制上為科研人員從事創業進一步松綁,推行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可在3年到5年內保留人事關系,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良好的創業環境可以通過政府這個無形之手來控制環境變量更大限度地釋放大眾的企業家精神,從而激發創業熱潮,讓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允許創業失敗的環境氛圍,科研人員創業失敗就可以無后顧之憂。
(二)支持大學生創業方面。政府應制定全程化的創業教育政策,使創業教育納入整個教育體系范疇之內,以規范創業教育管理,提高創業教育質量,擴大創業教育的受益范圍,特別是使創業教育貫穿于小學、中學、大學各個層次,甚至涵蓋學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形成一個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對于大學生創業,長期以來,由于大學生缺乏創業教育,僅注重專業學習,缺乏社會實踐,在實際工作中的適應性不足,致使創業活動遭遇來自自身的阻力。政府應制定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分管理教學體系,允許學生休學創業,探索建立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將學生自主創業情況折算為學分。
(三)支持留學歸國人員和境外人員創業方面。留學歸國人員擁有國際人脈、國際網絡、國際資本、國際視野,創業資源豐富,是新時期創業的生力軍。政府雖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相關政策,但現行的留學人員創業政策還存在不足和需要完善的空間。一是設立留學人員創業企業創新創業扶植基金,給予初創階段的留學人員創業企業一定的創業扶植資金,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創業扶植資金往往采取撒胡椒面模式,平均分配給留學人員創業企業,須增加必要的評估,再通過強化資格審查、引入競爭機制及完善申報、追蹤和評審機制等方式,有重點地增強對優秀留學人員創業企業的扶植力度,避免創業扶植資金的簡單平均與過于分散。重點支持留學人員創業企業中試階段的研發活動;二是推進海外留學人員優秀創新創業項目與科技計劃的對接。積極協助留學人員創業企業申請國家科技計劃和地方科技項目,通過網絡聯系、座談會、聯誼會、留學人員洽談會等多種形式推進留學人員優秀創新創業項目與國家科技計劃和地方科技項目的對接;三是營造有利于留學歸國創業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和社會環境,完善創業的商務環境,必須完善與留學人員創業企業相關的稅收激勵機制、融資擔保機制、政府采購機制等政策措施,營造出有利于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設立專門負責管理協調留學歸國人員的創新創業事務,為留學歸國人員創新創業提供專項服務。
政府支持大眾創業的政策雖然初見成效,但還應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實現最小化政府審批,給創業企業自由創新。企業家受到的外部制約越少,創新的靈活度就越大,大多數創業者一開始就要面對“審批的萬里長征”,政府要把“簡政放權”(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真正落實,讓每個行業都像互聯網一樣自由,將重新塑造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為大眾創業松綁;二是實現金融自由化,給企業自由融資。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已成普遍現象,成為創新的扼殺者,自由融資(上市主體資格自由、時機自由、定價自由)更是創業者價值實現的重要機制;三是政府在大眾創業中盡快轉變角色。政府在創業中所扮演的角色應從傳統的一味給予式的“培育箱”向推動自主創新的“點火器”轉變,政府是環境創造者和培育者,政府要積極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
主要參考文獻:
[1]王艷茹.完善我國創業政策的對策[J].北京:經濟研究參考,2010.36.
[2]王揚銘.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選擇[J].職業教育研究,2006.10.
[3]孫福全.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的政策建議[J].華東科技,2009.9.
F24
A
課題項目:2015年度蘇州市社科規劃課題(Y2015LX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