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 琳 李永濤 張佳博
(沈陽工學院遼寧·沈陽)
城鎮養老工作提升路徑
□文/杜琳李永濤張佳博
(沈陽工學院遼寧·沈陽)
[提要]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沈陽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社會化養老需求正呈現不斷增長之勢,老年人安養服務需求亟待解決。本文針對沈陽市老齡安養現行措施存在覆蓋面小、安養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提出構建沈陽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提升建議,以促進沈陽市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健康發展。
沈陽市;養老服務;政策;建議
收錄日期:2015年8月14日
沈陽市截至2014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164.6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1.6%,社會化養老需求呈現增長之勢。2015年每5個沈陽人中就有一個人是老人,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7萬。沈陽市在高齡老年人群的安養包括精神、經濟、生活慰藉與供養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1、政府政策方面。近年來,沈陽市政府頒布一系列包括老年社會保障、老年福利與服務、老年衛生、老年文化教育和體育、老年人權益保障及老齡產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并推動政策的落實。
2、醫療保障方面。沈陽市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并給予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費傾斜政策,尤其對低收入家庭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難居民給予補助;加快建設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各地基層醫療機構根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日間觀察、臨終關懷等服務。
3、老年人健康宣傳方面。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社區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宣傳普及老年期養生和保健常識,開展健康講座。沈陽市制定健康老年人標準,開展全國健康老年人評選活動,積極推廣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4、經濟養老方面。近年來,沈陽市政府逐步建立覆蓋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沈陽市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5、救助方面。沈陽市政府把緩解和消除老年貧困人口納入反貧困戰略和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家庭按標準給予補助。
1、養老機構缺口較大。按照國外養老機構占老年人的3%來推算,以沈陽市2014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164.6萬人計,需養老床位4.93萬張,現有近2萬張養老床,缺口巨大,遠遠不能滿足市民養老需要。
2、醫療保障覆蓋面不足。中低收入群體由于繳費能力的不足,個人賬戶積累不足,難以發揮作用;個人賬戶的設置影響了醫療保障制度的互助共濟功能;醫療保障制度主要是保大病,對老年預防保健方面沒有涉及。
3、國家政策對養老服務扶持力度不夠。由于缺乏規范的行業管理機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和《家政服務員國家職業標準》,但在實際工作中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與群眾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4、救助覆蓋面不足。2014年包括貧困老年人在內的6萬城市貧困人口領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沈陽實行城市醫療救助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并行,低保對象個人支付部分按醫療救助60%比例報銷,門診醫療年最高救助限額為每人50元,住院醫療年最高救助限額為每人2,500元;低保邊緣戶住院醫療給予30%救助,年最高救助限額為每人1,500元。但高齡人群醫療保健需求高于人群平均水平,現有救助范圍和救助金額與目前的高額醫療費用、生活費用相比嚴重不足。
1、完善和發展居家養老體系。借鑒國外養老服務業發展經驗,給予政策扶持,加快建立健全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照料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居家養老服務要以經濟困難老人、獨居、空巢老人為重點,以日托照顧和上門服務為主要方式,為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助餐、助洗等服務。
2、完善醫療體系。首先,應健全社會醫療制度;其次,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要明確公立醫院的回歸公益性,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3、完善救助體系。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在老年貧困救助中的作用,推動各地老年基金會等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開展慈善救助和社會互助,創造結對幫扶、認養助養、志愿服務、走訪慰問等多種救助形式,采用以現金救助為主,實物救助為輔的方式,為貧困老年人提供多樣化扶助。
我國老齡事業的發展應以積極的態度、積極的政策和積極的行動來應對人口老齡化,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中國特色老齡服務體系,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實現老有所養。讓老年人生活在和諧且受到尊敬和愛護的氛圍中,從制度、物質及精神上全方位的推動我國老齡事業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毅,佟曉光.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1.32.
[2]白昕.遼寧省統計局:全省老年人數量相當于沈陽市人口.沈陽網-沈陽晚報刊,2015.2.28.
D5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