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江 張均美 韓國達
(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院 河北 滄州 061000)
直腸癌是一種多發常見的胃腸道疾病,傳統的治療方法多以手術切除,腫瘤細胞的侵散、淋巴結的轉移等等常常成為手術治療后需要關注的反應,據相關資料表明,直腸癌手術治療后1 -2 年的復發率在20%左右,給病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1]。研究學者提出通過準確的術前分析可以協助手術方案制定,更清楚的了解預后,CT 的分期準確率常為64% ~88%,且檢查時間短,另外MRI 能夠多方位準確的評估癌腫細胞及淋巴結,更好的進行術前分期[2],本文就此通過研究CT 及MRI 在直腸癌術前局部分期中的應用,從而為臨床實踐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報告如下:
以我院2010 年3 月到2014 年3 月收診的60 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研究對象的患者經CT 及MRI 檢查結合藥力診斷判定為直腸癌,其中,男32 例,女28 例。患者在檢查一周內進行直腸癌治療術,并對術后患者情況進行分期。
(1)設備使用:患者在檢查前應進食少渣食物,CT 采用西門子雙源CT 機,患者仰臥足進,在常規平掃的基礎上增強掃描,高壓注射器快速注入碘海醇100 mL.另外,使用Pilips 公司3.0T MRI 掃描儀,和以上步驟相同,高壓注射器快速注入為釓噴替酸葡甲胺(2mL/s)后立即行MRI 掃描.檢查前10 min 肌肉注射鹽酸山崀若堿10 mg,使腸道處于低張狀態.
(2)診斷標準:T1:腫瘤限于粘膜層及粘膜下層;T2:腫瘤累及固有肌層;T3:腫瘤穿透固有肌層達漿膜層;T4:腫瘤穿透漿膜層達腹膜或累及臨近器官.
對兩組病例的觀察指標數據以SPSS17.0 軟件進行統計處理,數據采取平均值±標準差形式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卡方檢驗,本文各對比數據量綱一致,無需進行規范化,并在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處理結果如下表:
下表表明,CT 與MRI 在直腸癌各T 分期診斷符合率、診斷敏感性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CT 與MRI 在直腸癌T3 期診斷特異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1 兩組患者不同階段肺功能情況對比
直腸癌是常發病,其中,中低位直腸癌約占直腸癌的大部分比例,學者提出準確的術前分期可以將臨床患者按不同分期治療,在針對性治療的基礎上輔以標準治療,能夠增加手術成功率,明顯降低復發率[3],大大大提高直腸癌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直腸癌診斷方法較多樣化,包括腸鏡、鋇灌腸、超聲等,然而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僅不能準確的判定淋巴轉移以及腫瘤細胞情況。螺旋CT 作為較先進的診斷技術,可以清晰的檢查腫瘤結構、形態等,也可以較為清楚的判查腫瘤對周圍組織的影響以及淋巴結轉移的情況,具有非常重要的診斷意義。而MRI 對癌變部位的黏膜、肌層結構等內部成像,對于軟組織具有較好的觀察能力,兩種診斷的結合使得術前診斷的準確率大大提高[4]。本文結果表明:大部分檢查階段均不在明顯差別,說明兩者的檢查均可以作為準確術前判斷的依據。CT 與MRI 在T3 階段上的診斷特異度存在明顯的差別,說明了MRI 在排除腫瘤對于是否穿透固有肌層達漿膜層具有較高診斷性。
醫護人員在檢查過程中應詳細判斷患者的適應特征來對患者采取合適的術前診斷方法,本文的研究為此提供了一定的指導意義。
[1] 康文焱.高分辨率MRI 及MR 擴散加權成像在直腸癌的臨床應用研究[D].暨南大學,2013.
[2] 林毅.MRI 與螺旋CT 在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福建醫科大學,2012.
[3] 艾毅欽,汪勇,鄧亞敏,等.CT 及MRI 在直腸癌術前局部分期的臨床診斷價值[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01(2):87 -91.
[4] Torricelli Pietro,Lo Russo Serena,Pecchi Annarita,Luppi Gabriele,Cesinaro Anna Maria,Romagnoli Renato.Endorectal coil MRI in local staging of rectal cancer.[J].La Radiologia Medica,2012,099(1):1031 -1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