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向華
(湖南省東安縣人民醫院 湖南 永州 425900)
肺炎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由于老年患者存在組織器官功能衰退、呼吸道黏膜萎縮等生理特點,在受到病原微生物入侵、寒冷等刺激時易引起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發生炎癥反應,也是引起老年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1]。我院分析了老年肺炎患者的臨床特點,并探討護理模式,本文將結果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將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3 年6 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86 例納入本研究,年齡60 ~81 歲,平均年齡(70.56 ±3.45)歲;體重53 ~80kg,平均體重(62.43 ±4.68)kg;病程1 ~7d,平均病程(3.34 ±0.73)d;其中男性患者45 例,女性患者41 例;首發癥狀為咳嗽咳痰38 例、發熱頭痛20 例、胸悶氣促13 例、消化道不適5 例、嗜睡4 例、無臨床癥狀僅白細胞升高6 例。研究對象剔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異常、智力低下、嚴重聽力和語言障礙、入院時已發生呼吸衰竭者。
加強基礎護理,鼓勵患者咳嗽、深呼吸,并結合霧化吸入等療法促進排痰。定期幫助患者翻身叩背,對無力咳嗽或昏迷患者進行吸痰法操作,注意動作輕柔,負壓不宜過大,并做好急救準備,以防發生心律失常或心跳驟停等意外情況。伴有低氧血癥者及時給予鼻導管吸氧,氧流量為4 ~6L/min,氧濃度25 ~30%。吸氧過程中加強巡視,觀察呼吸、紫紺、意識狀態等變化,囑患者不可自行調節氧流量。控制輸液速度,防止誘發心衰[2]。
患者入院后及時與其進行溝通交流,宣傳普及肺炎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肺炎與病原微生物感染、受寒、化學刺激等因素密切相關,需要聯合抗炎、抗感染、解痙、平喘等藥物綜合治療方可痊愈。囑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根據自覺癥狀隨意增減藥量,并指導患者家屬監督其服藥。告知患者只要合理用藥,一般均可痊愈,以解除其悲觀、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治療。
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以清淡、軟爛為宜,適當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飲食應少量多餐,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導患者進食時應細嚼慢咽,防止發生嗆咳。
指導患者適度運動,選擇散步、慢跑、騎自行車、太極拳、太極劍等溫和的運動形式,以不引起患者勞累為度。運動時注意監測心率,不宜超過100 次/min。選擇空氣清新、溫度適宜的運動場所,避免吸入粉塵或刺激性氣體,運動后及時加衣,注意保暖以防運動出汗后吹風受寒。氣候變化時注意及時增減衣物。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焦慮水平,SAS 量表共包括20 項內容,采取四級評分法,將各項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數1.25,取整數部分得到標準分。50 分以下者認為正常,SAS 評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嚴重。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抑郁水平,SDS 量表的評分方法和標準類似于SAS 量表。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數據均錄入SPSS17.0 統計學軟件,數據處理時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0.05 時認為組間差異結果在統計學上有意義。
與干預前對比,我們發現干預后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明顯下降,各項遵醫行為明顯改善,組間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認為有意義(p <0.05)。詳細數據如表1 所示。

表1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x±s)
與干預前對比,我們發現干預后患者各項遵醫行為明顯改善,組間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認為有意義(p <0.05)。詳細數據如表2 所示。

表2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各項遵醫行為比較[例數(%)]
肺炎是老年人常見疾病,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發生一系列復雜的退行性變化,各器官、各系統功能下降,對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溫度變化等較為敏感,易發生肺炎。
老年肺炎的臨床癥狀常不典型,既可表現為咳嗽、痰多、發熱、胸痛等呼吸道癥狀,也可表現為胃腸道癥狀、心血管癥狀或全身衰竭癥狀等。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癥多、對疾病相關知識欠缺,因此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對老年肺炎患者的治療和預后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對老年肺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提高其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使其充分認識到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注意保暖對促進康復的重要意義,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操作。從各個環節注意規避引起誘發肺炎或加重病情的高危因素,從而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老年肺炎患者具有病情復雜、癥狀不典型、病情進展迅速、合并癥多等特點,加強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情緒狀態,提高遵醫行為,對預后有益。
[1] 龔蘭蘭.60 例老年肺炎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2013,7(1):116~117.
[2] 李郁香.老年肺炎患者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1):424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