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紅
(現單位: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明仁實驗小學保健室 內蒙古 通遼 028000;原單位:內蒙古霍林郭勒市人民醫院感染疾病科 內蒙古 霍林郭勒 029200)
在臨床上,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很常見,大多數的患者會有發熱、咳嗽、咯血、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但不同類型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不同的,如病毒性、亞急性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干咳,而發熱癥狀不明顯[1]。導致患者發病的感染源有很多,如各種類型的細菌、病毒、支原體或寄生蟲等[2]。為了更好地分析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護理措施,特在我院選取近兩年的80 例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選取2011 年3 月-2012 年4 月在我院接受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治療的患者80 名,所有患者均經血常規、尿常規、痰培養等檢查,部分患者還行胸部X 光檢查,隨機分為對照組40 人,試驗組40 人。對照組中,男患者27 人,女患者13 人,患者的年齡在23 歲~60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99 ±12.52)歲,體溫在37.7 ~40.6℃之間;試驗組中,男患者28 人,女患者12 人,患者的年齡在22 歲~61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16 ±12.76)歲,體溫在37.8 ~40.7℃之間。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試驗組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一般護理:患者進行保護性隔離,保持病房環境清潔、舒適、空氣清新,每天定期開窗通風,保持濕度在55% ~60%之間、室溫在18 ~20℃之間。每天進行空氣消毒,利用紫外線照射1 小時左右,并用含氯消毒液對患者使用過的儀器、病房的桌面等地方進行擦拭;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如患者的神志、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并每隔4 小時測量一次;患者的飲食要選擇高熱量、高蛋白質以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并多喝水;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指導其如何漱口,必要時進行口腔護理;對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應禁止家屬探視,其他疾病的探視人員應戴上口罩;患者的發熱護理:當患者處于體溫上升期時,患者會有寒戰,此時應注意給患者及時添加衣服或被褥等進行保暖;當患者體溫持續高熱時,應進行物理降溫,如用溫水或酒精進行擦浴,尤其腋窩、大腿根部等地方;當患者處于體溫下降期時,患者會大量出汗,此時應立即擦干汗液,更換患者的衣服、被褥;鼓勵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指導患者如何有效咳嗽和正確排痰,當患者的痰液較黏稠時,應多喝水,同時勤給患者翻身、進行拍背、霧化吸入,手指并攏稍合掌,在肺底從外向內、從下向上進行叩擊,每天2 次,每次叩擊5-10min;吸氧: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調節濕化瓶內的水量、水溫,若無特殊情況,一般濕化瓶內的水在1/2 ~2/3 之間,水溫在60 ~80℃之間,同時要定時更換鼻導管和濕化瓶;痰檢標本留取:若患者需要進行痰檢,應晨起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并將第一口痰吐掉后,從肺深部咳出2 ~3 口痰,并及時送檢。
治愈: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臨床表現,如咳嗽、呼吸困難等完全消失,經胸部X 光檢查發現沒有異常情況,連續2 次的痰培養結果為陰性;好轉: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或有所下降,臨床表現,如咳嗽、呼吸困難等有所減輕,經胸部X 光檢查發現患者的病灶有所縮小;無效:患者住院10天后,體溫反復升高,臨床表現也沒有得到任何緩解。
試驗組護理后的總有效率(87.50%)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后的總有效率(60.00%)。具體見表1

表1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式后的臨床效果[n(%)]
試驗組的住院時間(6.2 ±1.9)d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9.5 ±3.1)d。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s,d )
感染性疾病中,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人數往往比其他類型的感染性疾病多,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與患者的自身因素,如抵抗力低下,無法對抗致病菌有很大的關系,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4]。因此,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意識、體溫、呼吸等,以及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促進其康復[5]。
因為通過對患者進行保護性隔離,如禁止家屬探視,每天開窗通風等,還有加強飲食、口腔等護理,同時幫助并指導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加強患者的發熱護理等,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避免病情加重,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減少很注重的患者的經濟負擔。本文研究表明:綜合性護理后的總有效率(87.50%)明顯高于常規護理后的總有效率(60.00%);其住院時間(6.2 ±1.9)d 明顯低于常規護理后的住院時間(9.5 ±3.1)d。
因此,對于接受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治療的患者來說,應用綜合性護理,能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減少患者痛苦,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和應用。
[1] 張秀果,丁俊琴,井永敏,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危險評估表及護理計劃單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75,877.
[2] 劉榮惠.綜合護理干預在呼吸系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171,172.
[3] 馬麗,陸海鴻.感染性疾病科常見護理風險因素及防范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18):144,145.
[4] 朱云霞.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1):1705 -1707.
[5] 吳艷艷.對呼吸科老年患者加強護理管理的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4):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