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職業學院 趙 芳
濟南大學 袁海占
本文通過在校學生問卷調查,深入訪談團員青年及思想政治工作者,歸納總結出高職院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現狀,以期為高職院校黨建帶團建工作帶來助益。
此次問卷調查采取匿名隨機的方式,在濟南職業學院在校學生中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850份,有效問卷821份,回收率82.1%。
1.整體評價。綜合問卷和訪談的情況來看,56.79%的大學生認為學校各級黨組織對團建工作比較重視,10.10%的大學生認為學校各級黨組織對團建工作不夠重視。被問到“團組織的各項活動中,您認為黨組織起到了什么作用?”這一問題時,認為“只搞團建就行了”的占比21.56%,認為“互不干擾” 的占比44.34%,只有34.10%的學生認為“黨建帶動團建”。
2.存在的問題。
(1)黨團青年先進性意識有待提高。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明顯,37.64%的學生認為身邊的學生黨員個人比較優秀,但沒有幫助其他同學;部分青年團員組織觀念淡薄,積極參與黨組織開展的活動的占比僅有38.74%。(2)黨團組織影響力有待加強。對“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是找誰解決”這一問題,表示尋求黨團組織幫助的學生比例僅為4.14%,尋求輔導員幫助的比例為29.60%。(3)黨團制度建設及執行有待完善。訪談中了解到,鮮有學生能準確回答出學校和系部是否制定了黨建帶團建的相關政策制度;團組織的推優入黨往往象征化,對優秀團員的培養考察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4)黨團干部人員自身素質和能力有待提升。高職院校的基層黨團干部往往由輔導員或是任課教師擔任,沒有真正認識到團組織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黨組織的支持和幫助,對于“帶什么”和“如何帶”缺乏明確認知。(5)黨團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創新。通過訪談發現,現在的黨團組織工作模式較為程式化,缺乏新意和吸引力。例如,各班級團支部均開設了微博賬號,但由于內容刻板、單一導致學生的關注度遠遠低于預期水平。
3.對黨團建工作改進的建議。訪談時學生表示希望加強團員青年對黨的了解,縮小團員青年和黨員的距離感,更多為青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體現黨團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
1.原因分析。隨著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大學生群體出現了思想認識多元化、價值判斷復雜化、發展訴求多樣化趨勢。市場經濟和互聯網時代的物質享受主義的持續發酵,教師和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不同程度地發生了不容忽視的變化。從現實生活來看,團組織地位仍未受到充分關注,團建工作也沒有被真正納入黨建工作的規劃中。
2.建議。
(1)切實取得黨政領導支持,把團建納入黨建軌道?!包h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是基層黨團設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團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充分發揮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橋梁作用,為大學生當好代言人的同時征求學校領導的意見和建議。高職院校各級黨組織要發揮傳、幫、帶作用,給團組織和團干部出思路、壓擔子、交任務、教方法。(2)改進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健全合理的工作機制是黨建帶團建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依據?!巴苾灐惫ぷ魇屈h賦予共青團組織的一項光榮任務。團組織應本著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推薦人才的原則,努力統一“推優”標準,規范“推優程序”,建章立制,不斷提高青年團員隊伍的整體素質,使團組織對廣大青年團員產生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障組織充滿活力。(3)進一步改進作風建設,強化服務意識。團組織要時刻關注青年團員,用真情凝聚人、團結人。團干部要牢固樹立竭誠為團員服務的意識,擺正位置。廣大學工干部和輔導員要利用自身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優勢,透過外在表象找到根源的現實問題,化解學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困擾。(4)創新工作理念,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以人為本,從工作的點滴之處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所選活動載體既要秉承團組織理論學習的理念又要貼近生活。樹立的榜樣既要注意榜樣人物在精神境界的鼓舞性,也要注重取得物質層面的鼓動性。面向各類學生群體要注意在教育載體、內容和層次上有所區分和側重。推進黨團建工作網絡化,充分利用QQ、微信、飛信、微博等新興媒體手段,密切聯系黨團組織與青年團員。(5)拓展黨團建工作到實踐創新類活動中。問卷數據及訪談結果均顯示,大學生對黨團組織增加社會實踐和互動體驗力度持有強烈愿望,黨團干部要注意陣地建設,充分發揮宣傳輿論的力量,多方聯動,使廣大黨團員在活動中領會黨的理論在實踐中的作用和意義。
為適應新變化,占領新高度,尋求新發展,高職院校黨團組織要從思想、生活、心理、學習、就業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進,提高黨團組織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開創高職院校黨團工作的新局面。
[1]劉繼勛.高校黨建帶團建歷程考察與路徑選擇[D].長沙:湖南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9
[2]徐 楠.高職“黨建帶團建”工作體系的構建[J].北京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