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燕君
標準助推綠色食品發展
● 梁燕君
我國的綠色食品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正變得廣為人知,如今,綠色食品已經成為健康食品的代名詞。伴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全球一體化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對農產品和食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需求量越來越大。
在環保日益重要的今天,許多商家都在說自己的產品是綠色環保產品,但是到底什么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與普通食品有什么不同?在中國綠色食品的發展狀況和前景又如何呢?這都值得研究和思考。
所謂綠色食品并非指“綠顏色”的食品,而是指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由于與生命、資源、環境相關的事物通常冠以“綠色”,為了突出這類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并能給人們帶來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將其命名“綠色食品”。國際上與綠色食品相類似的在英語國家多稱為“有機食品”。在芬蘭、瑞典等非英語國家稱“生態食品”,在日本稱“自然食品”,雖然叫法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指限制產品生產過程中化學肥料、農藥和其他化學物質使用而生產的食品。
在中國綠色食品必需同時具備以下條件:1.產品或產品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2.農作物種植、禽畜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做規程;3.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質量和衛生標準;4.產品外包裝必需符合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準,符合綠色食品特定包裝和標簽規定。
嚴格地講,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商標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是綠色食品的特征。無污染是指綠色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通過嚴格監測控制防范農藥殘留、放射性物質、重金屬、有害細菌等對食品生產各環節的污染,以確保綠色食品的純凈。為了和一般食品區別開,綠色食品由統一的標志來標識。綠色食品標志圖形由3個部分構成: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蓓蕾。綠色食品標志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污染。很顯然,綠色食品與普通食品有著不小的差別,相比之下有3個顯著特征。
強調產品出自最佳生態環境。綠色食品生產從原料產地的生態環境入手,通過對原料產地及其周圍的生態環境因子嚴格監測,判定其是否具備生產綠色食品的基礎條件。
對產品實行全程質量控制。綠色食品生產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通過產前環節的環境監測和原料檢測,產中環節具體生產和加工操作規程的落實,以及產后環節、產品質量、衛生指標、包裝、保鮮、運輸、儲藏、銷售控制等,確保綠色食品的整體產品質量,并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技術含量。
對產品依法實行標志管理。綠色食品標志是一個質量證明商標,屬知識產權范籌,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
綠色食品是市場經濟的產物。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費領域出現兩個積極變化,一是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陸續建立生態農業區、綠色農莊、觀光農場等類型的示范基地,這說明人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二是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近年來在我國一些大中型城市的超市、食品店,綠色食品以其過硬的質量,鮮明的特色受到市民青睞。
綠色食品事業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其所倡導的生產和消費觀念、食品的安全意識、質量標準、商標品牌已被廣大農戶、生產加工企業和消費者接受,在中國,綠色食品已成為優質安全食品的代名詞,市場覆蓋面日益擴大,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中國綠色食品事業在國際上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亞太經社會、有機農業運動國際聯盟、世界持續農業協會等國際組織充分肯定了中國綠色食品事業。“中國綠色食品工程”也被譽為全球可持續農業發展20個最成功的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