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而師生活動的媒介就是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或者是老師給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何告別應試教育,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真正學到知識,成為課堂的主體?怎樣讓自己的教學活動有趣生動地吸引學生?我認為教學問題的設計是一個關鍵。下面我從自身的一點經驗,對如何設計課堂的問題提出一些淺見。
一、問題設計要細而小,且環環相扣
當我們開展教學活動時,設計的問題要做到既細又小,要縱觀全文,環環相扣。如果我們設計的問題過大過寬,學生就會摸不著頭腦,不知所措,你的課堂教學就會成為你的“一言堂”。只有問題細小化、具體化,學生的思維才能融入教學活動中來。也只有問題設計好了,學生才能一步一步把握所學課文,層層深入,從而理解全篇內涵。
二、問題的設計要新穎,要有亮點
在教學活動中,問題的設計不要千篇一律、尋找套路、墨守成規。我們要跳出圈子,巧設問題,做到既新穎又有亮點。要讓學生每堂課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哪怕就是介紹每篇課文的作者,都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想去了解,只要學生有了“想”的念頭,他們的興趣也就來了。
三、問題的設計要貼近生活,易于接受
很多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照搬教學參考書上的東西,結果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無話可說,造成課堂教學活動沉默是金。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學生才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課堂氣氛才能活躍起來。
四、問題的設計要有程度化,關注學生層次化
高中語文教學中,要關注程度化問題的設置,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出有針對性、目的性的問題,才能吸引學生。由于各階段的學生發展能力不同,在設計問題時,要因人而設,要根據學生基礎的不同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展現教學主體的作用。
五、問題的設計要有探究性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要考慮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巧設問題時,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和發散性。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都要予以肯定。
當然,語文教學活動是一項豐富多彩、變幻無常的活動,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語文教材的不斷更新變版,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怎樣讓自己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這是我們眾多一線語文教師應該長期探究的問題。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