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夢

摘 要:根據實際路線設計經驗,對地方公路結合航電樞紐的路線設計進行了介紹,并結合項目分時段交通量的特點,提出了路線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為今后類似公路的路線設計提供了參考依據。
關鍵詞:航電 公路 分時段交通量 路線設計
中圖分類號:U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c)-0019-01
景洪至勐寬二級公路(以下簡稱景寬公路)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部,是云南省公路網規劃的“三縱三橫、九大通道”路網體系中“第二縱G213線、第三縱G214線”的東西向聯接線,也是連接西雙版納風景區各大景點的黃金旅游路線。它的建設對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有著積極的作用。而實施西部大開發首要的是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公路建設。作為西南、西北地區通往南部、東南亞地區的便捷通道,其實施對于改善西部地區公路交通現狀,連接西北、西南及對外口岸,加快西部大開發進程具有重大意義。
橄欖壩航電樞紐(以下簡稱航電)位于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境內的瀾滄江干流上,為瀾滄江中下游水電規劃兩庫八級中的第七級水電站,上游為景洪水電站,下游為規劃中的勐松(南阿河口)水電站。
景寬公路樁號K12+840~K19+300段經過橄欖壩航電樞紐,景寬公路位于瀾滄江左岸,作為二級公路,同時也是橄欖壩航電樞紐進場交通要道。
1 路線設計
1.1 收集資料
所需要進行收集的資料,主要涉及:道路沿線地形地質資料、航電施工總布置方案(包括渣場、存料場、主要施工場地、樞紐布置及其他主要結構物布置等)、水文氣象資料、沿線居民區分布情況等。
1.2 路線設計內容
1.2.1 起、終點及其他主要控制點
景寬公路過航電段的主要控制點包括:路線起、終點,左岸壩軸線控制點和橄欖壩大橋。
路線起、終點應與景寬公路相鄰樁號平、縱銜接平順;路線經過左岸壩肩時應與壩肩開挖相結合,且壩軸線處路線高程與壩頂同高;路線過橄欖壩大橋左橋頭時應與左岸橋頭引道連接順暢。
1.2.2 合理規劃場內公路并與景寬公路相結合
橄欖壩航電樞紐左岸有一條景洪至勐侖的四級公路(以下簡稱老路)沿瀾滄江穿過航電范圍,考慮到航電棄渣、運輸等需求,設計時保留航電范圍內老路作為場內出渣公路使用。
航電樞紐場內的左岸壩頂公路與景寬公路齊高平行經過左岸壩肩,景寬公路寬12m,左岸壩頂公路寬8m。景寬公路預測2028年過航電段平均遠景交通量折合為小客車達到13570輛/d,左岸壩頂公路的施工高峰期單向交通量達2輛(重車)/min(折合為小客車5226輛/d),先期考慮在航電施工期景寬公路與左岸壩頂公路用中間隔離墩和兩端隔離墩隔開分別運營,地方交通與航電樞紐施工期交通不形成干擾,待航電樞紐建成后拆除兩端隔離墩,景寬公路與左岸壩頂公路恢復為單向地方交通使用,形成分向行駛路段。
后經過分析景寬公路在航電樞紐施工期交通量達不到折合為小客車13570輛/d,僅達到5946輛/d,加上航電樞紐施工高峰期折合為小客車5226輛/d),總交通量為11172輛/d,景寬二級路仍可滿足社會交通與航電樞紐施工交通的要求,待遠景交通量達到預測2028年二級路年平均日交通量13570輛/d時,航電樞紐施工已結束。
經以上分析,取消原設計的左岸壩頂公路,在航電樞紐范圍的上、下游分別設置一聯絡線連接景寬公路和老路,以滿足施工車輛進出場及老路沿線居民的出行需求,航電建成蓄水后,老路將被淹沒。經過反復研究、調整場內公路布置,航電施工期樞紐范圍的出渣除部分渣走老路至棄渣場外,其余渣走景寬公路至規劃的渣場,這就需在樞紐范圍上下游分別增設兩條聯絡線連接老路與景寬公路。航電樞紐計劃施工期約36個月,施工期雖然會對社會車輛造成影響,但通過交通管制可有效緩解航電樞紐施工車輛對地方交通的干擾,通過此方案的更改,節省了工程投資約1000萬。
1.2.3 其他
(1)為保證航電交通順暢,應盡可能少的設置平面交叉,以減少繁忙的地方交通與場內交通形成的干擾,景寬公路與航電場內公路,除路線和樞紐上下游為滿足車輛進出場共設置四個T型平交口外,其余路段僅在橄欖壩大橋處設置一十字平交,以滿足地方交通左右岸溝通的簡便、順捷。
(2)項目地處邊陲景洪,沿線植被茂盛,耕地數量少,耕地是不可再生資源,應盡量少占耕地或者不占耕地。
(3)避免對沿線居民區生產生活環境的影響,不但要盡量避免拆遷,還要盡量避免因建設公路對居民往來、農耕的阻斷以及對農田水利灌溉設施的阻斷。
(4)加強前期地質調查工作,路線應繞避活動斷裂帶、大型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路段,同時應避開水源保護范圍等。
(5)航電壩軸線上游路線位于航電庫區,路線設計時應合理確定路基邊緣高程(路基邊緣高程應高于設計洪水位、波浪侵襲高、雍浪高和0.5 m安全高度之和),結合沿線地質情況和經濟指標等,合理選擇橫斷面型式,當出現浸水路基時,注意浸水填料、填方型式、擋墻體型和基礎處理形式的選擇。
(6)路線方案的設計還應結合線形指標進行,靈活掌握技術指標,盡量采用較高指標,次要指標一般是在滿足行車安全的基礎上,從美學和行車舒適等角度提出的,一般情況下按規范要求執行,當對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造成較大影響時,則應靈活掌握;注意平縱線形的組合,避免出現不利于形成的線形組合出現。
景寬二級公路過橄欖壩航電樞紐段公路的路線方案示意圖見圖1。
2 結語
綜上所述,地方公路結合航電樞紐公路的路線設計,除常規公路路線設計應注意的問題外,還應結合航電樞紐的布置合理地進行優化,應充分分析地方交通與航電樞紐場內交通的分時段交通量,必要時調整航電樞紐場內交通規劃,精細化的設計,以使公路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功能,節省工程投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趙鑫.談山區二級公路路線設計體會[J].山西建筑,2013,39(34):170-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