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劍勛++陸永衛++石宏++馬向輝++呂旭華++馮文新


摘 要:砂漿飾面抹灰圍墻工藝目前普遍存在基礎壓頂、抗風柱及圍墻壓頂砼表面質量達不到清水砼的效果;砂漿飾面抹灰表面粗糙不平、開裂、色澤不均勻、拉毛紋路不一致等缺陷影響創優目標的實現。為提高砂漿飾面抹灰圍墻的觀感質量,特對磚砌體砂漿飾面抹灰圍墻施工工藝展開研究。變電站圍墻基本上采用裝配式圍墻、通透式格柵圍墻及磚砌體圍墻三種形式,砂漿飾面抹灰圍墻具有不易脫落、褪色、泛堿、防水、透氣、自潔,減少裝飾材料的使用,具有節能環保、縮短工期、工程造價低等特點。
關健詞:抹灰 工藝 改良 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TU7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c)-0072-02
作為浙江省內各地區變電工程重點推廣應用的方案之一,砂漿飾面抹灰圍墻目前普遍存在以下質量缺陷:一是圍墻基礎壓頂、抗風柱及圍墻壓頂砼表面質量達不到清水砼的要求;二是砂漿飾面圍墻表面粗糙不平、開裂、色澤不均勻、拉毛紋路不一致等缺陷,影響工程創優目標的實現。
1 開展砂漿飾面抹灰圍墻施工工藝改良技術研究的意義
變電站圍墻基本上采用裝配式圍墻、通透式格柵圍墻及磚砌體圍墻三種形式,目前磚砌體砂漿裝飾面抹灰圍墻為浙江省內各地區變電工程重點推廣應用的方案之一,由于磚砌體砂漿飾面抹灰圍墻目前普遍存在以下質量缺陷:一是圍墻基礎壓頂、抗風柱及圍墻壓頂砼表面質量達不到清水砼的要求;二是砂漿飾面圍墻表面粗糙不平、開裂、色澤不均勻、拉毛紋路不一致等缺陷,影響工程創優目標的實現。
圍墻雖然不是變電工程的核心建(構)筑,但它是變電工程項目創優的第一道屏障,圍墻觀感質量與細部節點處理的好與差將直接影響工程創優的成敗,在砂漿飾面抹灰圍墻質量缺陷普遍存在的前提下,開展砂漿飾面抹工藝技術的改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 砂漿飾面抹灰圍墻工藝目前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2.1 存在的問題
一是圍墻基礎壓頂、抗風柱及圍墻壓頂砼表面質量達不到清水砼的要求;二是砂漿飾面圍墻表面粗糙不平、開裂、色澤不均勻、拉毛紋路不一致等缺陷。
(1)壓頂缺陷產生原因分析。
外露混凝土需按清水砼工藝施工,陽角線條需做成R=20的倒圓,一是砼澆筑過程產生的氣泡積聚在倒圓線條內無法散出形成蜂窩麻面現象,二是圍墻基礎壓頂倒圓線條范圍位于砼表面,倒圓線條范圍基本上只有大氣壓力的作用,砼凝固過程發會產生一定的收縮量,倒圓線條與砼面接觸面會形成一定的縫隙,造成倒圓線條表面不光滑;三是圍墻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人為的失誤造成基礎壓頂表面砼破損或二次污染所產生的缺陷。
(2)圍墻抗風柱及墻身壓頂砼缺陷原因分析。
圍墻按傳統工藝施工,一般是在墻體砌筑完成后支模澆筑抗風柱及壓頂,由于墻體砌筑受磚原材料的影響,磚墻表面平整度較差,模板與磚墻接觸面不夠嚴密,砼澆筑過程砼漿從接觸面滲漏或在砼振攪過程由于模板接觸不嚴密容易產生變形,造成圍墻柱及壓頂砼表面出現蜂窩、麻面或變形的缺陷,影響砼觀感質量;
(3)砂漿飾面圍墻表面缺陷產生的原因。
裂縫產生的原因分析:一是抹灰砂漿施工配合比不滿足要求引起的裂縫;二是抹灰用砂的質量不符合要求,砂的模數過細或砂含泥量較大而引起的裂縫;三是磚墻抹灰前澆水濕潤不足,抹灰后墻面砂漿失水過快引起的裂縫;四是墻體抹灰層過厚未分層抹灰或分層抹灰時間間隔不足,墻面抹灰砂漿產生的自重引起墻體空鼓或粘結不牢固而產生的裂縫;五是墻面污垢未清理造成砂漿粘結不牢而產生的裂縫;六是墻體養護不到位而引起的裂縫。
表面粗糙不平原因分析:一是班組作業人員技能不足的引起;二是班組作業人員按工程量承包制,作業人員為求經濟效益只求工作量而犧牲質量;三是施工技術員交底不到位或過程跟蹤不嚴未及時發現問題引起。
顏色不均勻原因分析:一是抹灰水泥批號不同引起的色差;二是抹灰砂漿施工配合比控制不嚴格引起的色差;三是抹灰砂漿水泥攪拌不均勻引起的色差;四是抹灰作業人員壓光(拉毛)遍數或力度控制不一,抹灰砂漿壓實度不一而引起的色差;五是拉毛紋路不一致引起的色差。
2.2 措施
(1)調整圍墻施工工藝,圍墻基礎壓頂及墻身壓頂采用倒過預制工藝,圍墻抗風柱采用預制鋼,提高砼外觀質量。
(2)砂漿飾面拉毛工藝改為間隔拉毛,間隔拉毛在墻體抹灰整體完成并干燥后,調整拉毛砂漿配合比,結合現場實際尺寸通過電腦排版間隔條紋,提高砂漿飾面整體外觀質量。
3 砂漿飾面抹灰圍墻改良工藝技術
3.1 鋼模板設計及制作
(1)根據圍墻施工設計圖結合經討論的改良工藝措施,圍墻基礎壓頂及墻身壓頂采用倒過預制,圍墻抗風柱采用預制鋼施工的理念,對圍墻基礎壓頂、抗風柱、墻身壓頂等的鋼模進行設計,如圖1、圖2、圖3、圖4。
(2)鋼模加工。
鋼模加工設計圖設計完成后,委托有實力的模具制作廠對鋼模進行加工,首先加工一套鋼模板樣品試生產,經試生產確認鋼模設計及加工的工藝滿足現場施工實際需求,并達到改良技術要求時,進行批量加工鋼板。
3.2 基礎壓頂及墻身壓頂預制
(1)圍墻基礎壓頂及墻身壓頂按倒過預制工藝施工,預制砼配合比需經有資質的檢測機構設計,坍落度宜控制在50~60mm之間,鋼模使用前需進行打磨除銹,并涂刷一遍食用油做為脫模劑,涂刷脫模劑不能過量,脫模劑過量會造成以下兩個缺陷:一是砼澆筑過程產生的氣泡會吸付在油上不易散出形成蜂窩缺陷;二是脫模劑滲透到砼表面形成色差。涂刷脫模劑最選用純棉布料浸油后擰干擦在模具上,以表面干凈,不流墜為宜。
(2)為確保清水砼的外觀質量,施工過程必須嚴格控制砼的施工配合比,預制構件使用水泥必須為同一批次水泥,預制壓頂砼澆筑過程必須嚴格掌握混凝土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現均勻的水泥漿、不再有顯著下沉和大量氣泡上冒時為止;為減少混凝土表面氣泡,采用二次振搗工藝,第一次在混凝土澆筑入模后振搗,第二次一般在混凝土澆筑1h左右,砼初凝前進行振搗。endprint
(3)圍墻墻身預制壓頂滴水線條安裝,滴水線條寬度為10mm,預制壓頂砼終凝前,在預制鋼模預留線槽位置采用10mm圓鋼壓槽或8mm的PVC條嵌入形成滴水線條,滴水線條應順直、不間斷。
3.3 圍墻壓頂安裝
(1)圍墻壓頂安裝前,以柱頂標高為基準對圍墻頂部進行找平。
(2)預制壓頂安裝:壓頂安裝前,圍墻頂面均勻攤鋪20mm厚水泥砂漿找平,安裝時用水平儀抄平、拉線,嚴格控制壓頂標高及表面平整度;用經緯儀跟蹤控制壓頂的順直度。壓頂對縫兩側粘貼美紋紙后,中間填塞橡膠泡沫板,兩側各嵌20~30mm瀝青麻絲、20mm厚的發泡劑,然后用硅酮耐候膠封閉。鋼筋混凝土壓頂安裝完畢后,應切除吊鉤,并進行防腐處理
(3)為防止抹灰砂漿污染到基礎壓頂壓頂,圍墻基礎壓頂應在墻體抹灰完成后安裝。圍墻基礎壓頂安裝完成后,兩壓頂間縫隙貼一道美紋紙,采用瀝青麻絲填縫,然后用硅酮耐侯膠勾成凹圓縫,勾縫大小應均勻、順直。
3.4 圍墻抹灰
(1)采用M10水泥砂漿打底,第二層則采用M15水泥砂漿壓光。在大面積抹灰前,先做樣板,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大面積施工。
(2)基層處理:基層表面的灰土、污垢、油漬等應清除干凈,掛鋼絲網,沖筋、貼灰餅;合理留設分格縫,保證分縫均勻、美觀;并在抹灰前一天灑水濕潤墻面。
(3)抹底層砂漿:每層厚度為5~7mm,分層與所充筋或灰餅抹平,并用大杠刮平、找直,木抹子搓毛。每層間隔時間不少于24h。
(4)抹面層砂漿:底層砂漿抹好后,第二天即可抹面層砂漿。先用水濕潤墻面,抹時先薄薄地刮一層素水泥漿,使其與底灰粘牢,緊跟著抹罩面灰,并用杠橫豎刮平,木抹子搓毛。
(5)拉毛:待其表面干透時,根據圍墻的實際尺寸,貼美紋紙二次拉毛修飾(拉毛條紋寬宜為100~150mm),用毛刷或海綿蘸水垂直于地面的同一方向進行拉毛。二次拉毛厚度不宜大于3mm,拉毛砂漿宜摻5%的黑粉或白水泥,使拉毛條紋與抹灰面層形成色差,增加墻體外觀整體視覺觀感,拉毛時用力要均勻,速度要一致,使紋理大小均勻,保證面層砂漿的顏色一致,避免和減少收縮裂縫。
(6)圍墻勒腳三皮磚應采用M15防水砂漿粉刷。
(7)抹灰完成后,及時噴(灑)水養護,以防止砂漿面層失水過快產生裂縫。
4 質量保證措施
(1)砂漿飾面抹灰圍墻質量必須符合Q/GDW 1183—2012《變電(換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程》中相關要求。
(2)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42.5,質量要求符合現行GB 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當混凝土強度≥C30時,含泥量≤1%;當混凝土強度 (3)砌體塊材進場必須要有出廠證明、試驗報告單,同時按照規范和設計要求進行見證取樣試驗檢測。 (4)砌塊應平順,不得出現破槎、松動。 5 項目實施的意義 (1)通過對砂漿飾面抹灰圍墻施工工藝研究,提高作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管理人員業務流程管理能力,提高項目團隊協作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學習能力及創新等能力。 (2)定型鋼模板的使用不但節能環保,而且施工方便,節約工程造價,圍墻壓頂采用預制工藝有利于現場安全文明的管理,減少占地面積,施工工藝簡單、管理簡便,鋼模周轉自用率高,沒有建筑公害。 (3)砂漿飾面間隔拉毛工藝的應用不但能節能環保,提高墻體外觀的質量,增加工藝亮點的同時,可通過拉毛色差效果掩蓋部分缺陷,減少裝飾材料、縮短工期、節約成本。 6 結語 由上述可知,展開對砂漿飾面抹灰圍墻工藝的研究,能提高作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管理人員業務流程管理能力,提高項目團隊協作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學習及創新等能力。有利于安全文明施工工作的開展,縮短工期、節約成本的同時,為創優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利的保障。 在該論文撰寫過程中,研究者要特別感謝建設單位建設部全體人員,項目總監、設總等技術上的指導和支持。 該文參考了多個規范、標準、手冊的應用,在此,也向各編委成員的前輩們致敬! 參考文獻 [1] 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標準工藝庫.2012年版——圍墻,0101030102,標準工藝[S]. [2] 變電(換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程[S].Q/GDW 1183—2012第5.10抹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