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蕾++孫永東
摘 要:我國低壓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主要受到信息采集條件的制約影響,必要的評估和預測模式是針對電力系統自動化水平不足問題制定的改善策略,在求解精度上有待提升。也就是說,我國在這部分調整工作仍有待完善,希望后期技術人員能夠利用科學分析手段實現高績效調整,盡量減少用戶不必要的消極用電心理,維持電力事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低壓配電系統 用戶供電 可靠性 評估及預測
中圖分類號:TM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c)-0093-01
低電壓配電系統大部分利用輻射式接線技術,內部單故障突發隱患較為嚴重,但因為其與用戶接口實現直接相連,并且貫徹電能供應的尾部協調管理職務,如果任意放縱隱患擴張,就將直接造成供電流程的中斷,影響人民多元生產和生活的布置實效。因此,只有在這部分實現可靠性要素追加,才能盡量滿足用戶切實需求要領,利用細致的評估計量技術將系統可靠地位明確驗證,同時分析具體時段可靠性分布特征,這有助于薄弱環節的挖掘,為系統提供更加科學的應對決策。但低壓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驗證、評估屬于完善一流等級電網的必要支撐技術,僅僅憑借我國目前的電力控制手段是無法實現的,這就需要圍繞細致工作經驗進行逐層拆解。
1 低壓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評估研究
1.1 涉及供電可靠性范圍的界定
由于低壓配電系統實際服務的用戶種類和設備類型等與高中壓系統形態存在區別特征,所以對于低壓配電系統用戶來說,可靠性的統計范圍需要得到重新界定。低壓供電臺是整個系統結構中較為基本的獨立組成單元,系統服務主要沿著醫院、小區等公共區域進行用戶數目統計。因為低壓控制終端功能影響,在與低壓用戶相連過程中可能衍生用戶自行管理的設備損壞狀況,所以可靠性考察統計活動中需要將這部分人為因素剔除。另外,我國低壓配電系統基本不會對供電用戶實行限電措施,所以統計流程中也可以將限電影響因素排除。
1.2 供電可靠性統計指標的體系設置
結合220 V低壓供電用戶作為統計對象,參考發達國家配電可靠性指標模式,聯系我國供電方式和管理現狀,對低壓系統可靠性指標體系進行設置。為全面反映系統可靠性水平變化情況,可以采取趨勢性指標手段將過去連續記錄的統計數值進行平均計算獲取。例如,在參考指標的設置上,為了進一步分析低壓系統停電對用戶利益產生的直接影響效果,在建設必要指標體系環節中,有關參考指標結構基本利用停電用戶作為統計對象,包括重復停電率和停電缺供電量等數據要梳理完全。其中,停電用戶的重復停電率指標是配電系統用戶可靠性評價標準中的重要內容,停電缺供電量指統計電網發生故障停電之后,不能及時獲取用戶電量信息的狀況,嚴重時會造成電網實際電量提供與用戶需求之間差異狀況難以衡量的情況。
2 低壓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預測分析
2.1 現下供電設備結構研究
現下供電設備汲取智能設計優勢,包括良好的容錯性、高度非線性計算能力等,通過對生物神經網絡進行簡化、抽象模擬,進而形成必要的數學基礎模型。這類算法將人工神經元模型、網絡結構和操作措施結合,其中現下供電設備利用大量節點連接形成,其特定功能是對每個輸入信號進行強度確認,包括信號組成效果和輸出轉移可行性等。現下供電設備模型與生物大腦神經網絡層狀結構有所區別,同層之間的神經元不會相互干涉,但能滿足相連要求。在此類互連結構中,按照功能劃分包括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等,輸入層負責外界信息的接收和整理,并傳輸給中間隱含層神經元;隱含層是神經網絡的內部信息處理結構,主要落實信息變換職能;輸出層則是將信息最終處理結果向外界輸出。現下供電設備操作包括兩種。在訓練學習操作上,將外部輸入信息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出要求,令網絡按照訓練算法對處理單元之間的連接權值實現調節,直到輸入端將必要信息灌輸之后,神經網絡會同時產生輸出結果。這個階段中,不同連接權值已經調節完備,涉及特定的操作學習訓練活動結束;正常操作環節是面對訓練完畢的神經網絡實現預測的,將這部分網絡結構進行信號匹配,就能達到相應結果的回憶模擬功效,有效杜絕系統諧振現象。
2.2 現下供電設備可靠性預測模型搭建
實際應用活動中,現下供電設備使用的設計方式屬于經驗試探措施,即在保證基礎問題充分解決的前提下,結合實踐經驗實現改進性試驗流程的布施,最終篩選出較為合理的實現方案。現下使用頻率較高的現下供電設備模型包括競爭型神經網絡和自組織神經網絡等,不同模型實際解決問題形式各異,但內部局限作用仍不可避免。例如:競爭型神經網絡主要負責信息分類工作,但涉及樣本特征的明顯條件比較苛刻;自組織神經網絡在這部分工作上會顯得疏松一些,但必要的反饋機制極度缺乏,并且對網絡容量產生嚴格要求。
3 結語
供電可靠性管理是衡量電能質量維護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我國一直致力于高壓和中壓等級配電系統的研究,以致涉及低壓配電系統可靠性管理的相關策略科學價值不高。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飛躍,低壓配電系統用戶開始對內部系統工作可靠性產生高度重視,因此有關部門在完善相關體制基礎上,將低壓配電系統可靠性納入用戶供電維護工作范圍內部。實現這部分工作的調整要圍繞兩個細致點進行協調管制,首先是此類工程的實施方案要具備實效意義,再就是克制相關設備參數不足缺陷,及時穩定系統工作的可靠性地位。該文主要借助我國已有的電網自動化控制技術基礎,結合長期實踐經驗補充,令特定結構的供電可靠性驗證和預測手段充分得到闡述,彌補用戶群的服務格式改造和綜合應用需求。
參考文獻
[1] 杜曉平.配電系統可靠性評估算法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
[2] 汪隆君.電網可靠性評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礎理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3] 郭永基,程林.一種新的發輸電系統可靠性試驗系統[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1,25(20):35-40.
[4] 趙光燦.關于提高城市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探討[J].安徽電力,2006,23(2):35-36.endprint